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百岁丁广生:研发了一种药,办了一个期刊。

更新时间:2022-12-22 14:55:49作者:自考头条

2000年11月26日,丁光出生于杭州。 回答者供图

自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丁光生工作时间为73年。

在他的自我评价中,这73年来,他做了两件事。 一是为中科院上海药物设立药理研究室,二是设立《中国药理学报》。 他参与了第一个被复制到美国生产的中国新药的发明,并获得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韦奋出版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首先称他为上海药物所药理学研究及中国编辑学的奠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作诗称颂他。 “新药评估由你倡导,期刊规范由赖翁扬。 ”

百岁丁广生:研发了一种药,办了一个期刊。

后辈们说,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曾遭遇过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与那些逃难的人一起辗转西南,获得公费留米名额,成为中国第一批麻醉学专家。 20世纪50年代,他博士毕业,住院行医在生活优越的时候回到中国,从此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到96岁。

年轻时,丁光容貌秀丽,轮廓清晰,上了年纪后,脸颊圆润,和小时候的照片越来越像。 他的标志是厚厚的眼镜,他有千度近视,晚年患上青光眼直到失明。 他在黑暗中又工作了将近20年。 除此之外,他拒绝表现出老掉牙的态度,一生都喜欢甜食、照片和交响乐。 他的头有一米七八,他把这个海拔维持到了一百岁。

2022年10月6日晚9点48分,丁光生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 朋友和家人用他最喜欢的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为他送行。

丁研究员

1958年4月26日,在上海中山医院,丁光生静脉注射了一剂二巯基琥珀酸钠。 那是他参加发明的新药,那时试剂能力有限,他选择在自己身上实验,观察药物的毒性。

我的同事梁猷毅接受了第二针注射量0.5克,之后接受了1.0克和2.0克的注射量。

作为新药的第一个试用者,丁光生现在的感受不得而知。 据记载,他和梁猷毅的体格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尿常规检查和主观感觉无明显变化,“30分钟内,约40%的巯基从尿液中排泄”。 因此,两人“紧紧地拥抱,眼里落下了眼泪”。

这表明二巯基琥珀酸钠是安全的,可用于临床治疗。

20世纪50年代,调查显示,全国有1亿人生活在血吸虫病风险之中,抗血吸虫病药物酒石酸锑钾在静脉注射治病挽救生命的同时,极易引起锑中毒,再次危及患者生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理室主任丁光生与相关项目团队合作,开发二巯基琥珀酸钠,消除人体内锑的积累、锑毒。 后来的研究逐渐证明,二巯基琥珀酸不仅能治疗锑中毒,而且对重金属铅、汞、砷、铀等也有促进排放的作用。 1977年中国药典收录二巯基琥珀酸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将二巯基琥珀酸用于儿童铅中毒,强生公司开始仿制生产。

二巯基琥珀酸成为美国第一个被模仿的中国新药。

开发该药的中科院上海药物始建于1932年,但其前近20年的研究侧重于化学,药理研究几乎是空白。 “药物所有药理研究都是在丁老师来工作之后。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上海药物所所长陈凯先说。

1951年7月27日,芝加哥大学药理学博士、麻醉科博士后研究员丁光从美国回国,抵达上海市武康路395号。 那是巴洛克式的花园住宅,窗外覆盖着梧桐树的影子。 其中,丁光生作为药理研究员策划了药理研究室,随后将组建国内首个抗高血压和抗血吸虫病药物研究团队。 他亲自设计实验室、手术台图纸,跑遍上海购买卡套、定时器,参与实验动物房建设,冬夜客栈拿着火鉴烤湿水泥。

1951年12月,丁光生与周传青结婚。 在长子丁民乐童年的印记下,父亲总是凌晨三四点出门去上班。 “我觉得早上很安静,所以没有人打扰。 ’晚上七点,有时十点多回家。 在单位食堂用早餐,他总是一起买午饭,中午排队:省时间,方便进入实验室。 因为在假日里,药所的看守所只会不关丁光生的实验室、办公室的门,“年三十、年初也一样去所里上班”。 他重视下属科研人员的外语能力,经常为了查阅外语学术杂志而开始集体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曾在丁光生组织的俄语小测验中获得第一名,随后获得赠送的技术小剑。

1999年11月24日,丁光生和长子丁民乐在杭州火车东站合影。 回答者供图

丁光生在备忘录中记录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及药理组的发展变迁: 1952年7月30日,全所21人; 1954年11月26日,仅药理组就发展到21人; 1956年4月30日,药理组成员达到26人; 1964年5月2日,药理研究室全员60人; 1979年3月7日,药理研究室扩建为三室,他担任二室主任。

2002年,时任上海药物所所长陈凯首先梳理药理室工作历史,发现建室半个世纪以来“经过筛选、药效及机理研究,临床推荐药物至少50个”。 拯救生命的事情数不胜数。

丁博士

1921年7月23日,丁光出生于科学世家。 他的父亲丁绪贤曾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母亲陈淑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两个叔叔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化学系主任,竺可桢是他的婶婶。

1946年春天,丁光生通过教育部全国统一公费留学考试,去美国学习临床麻醉学。

从他的经历和日记来看,在美期间,他的工作和生活非常顺利。 他在短短三年内获得芝加哥大学的药理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给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上课,在芝加哥大学的外科麻醉科工作,晋升为住院医生。 应博士生外语要求,他参加了芝加哥大学德语考试,“Pass at high level (优)”他被美国Sigma Xi学会选为会员。他走访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高校,与黄旺、李果珍、杨振宁等人交往。

1951年6月,时任上海药物所主任的赵承嘎致函丁光生之父、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丁绪贤。 “吾老而力衰,对青年人称为科学家,应尽力照顾,使我国药物工作能大放异彩。 ”丁绪贤邀请在美国的丁光生回国并报告效果。 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丁光生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过了一会儿,赵承嘎再次写信给丁绪贤,称赞丁光生“积极的精神,难得一见”。

丁光生(左三岁)与父亲丁绪贤、母亲陈淑、哥哥丁普生合影。 图片来源: 《丁光生的八十年》

丁光提到了鲜少回国的初衷,“每次都像挤牙膏一样说一点。 ”他告诉孩子们,他在报纸上看到解放军晚上住在上海街头,“这些人认为应该可以拯救中国”。 但是,当时中美还没有邦交。 他本人联系了中国政务院,经过外交斡旋,乘船经由日本、菲律宾到达香港,又换乘平方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其实,这样的动荡在丁光生的青年时代并不少见。 他祖籍安徽阜阳,生于北京,童年和青年大多在时间苏州度过。 他在备忘录上写道,1937年8月16日,日军飞机轰炸了苏州市区,第二天出发前往内地避难。 前不久,辗转武昌、桂林、梧州,在梧州时,“据报”考上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乘船去柳州,开车经贵阳进入重庆读大一。 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转学到成都学习。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他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原来的地方,学习了工作的生化学科“日军盖的平房里”。 在南京有一年多,第二年夏天他坐船去了美国。

“胜利之炮一响,大家就想回家了。 当然,逃了八年。 谁也不想回家看一眼吧”。 然后北上南京,“和停留了七年的成都分手了……要回家了。 不是一般的味道。 ”他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熟悉丁光生的人都知道,这份乡愁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喜欢听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乐,自认德沃夏克对背井离乡的创作经历深有同感,经常哼唱。

他在便条上写道,1951年夏天,美国旧金山起航回国前,他遇到了美军警察突击检查行李。在香港下船后,他又被英军警察持枪监视。 终于到了深圳罗湖站,他第一次看到新中国国旗,泪水盈眶。

小丁主编

丁光生晚年对别人说,自己一生中只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办上海药物所药理室,一个是办《中国药理学报》。

1980年1月,原因近视1000度丁光生入院接受青光眼检查,但他的视力开始不可逆转下降,科学研究似乎正走上终点之路。 他后来对学生刘华清说,视力障碍是放弃科研的主要原因。 年近60的他本可以退休,但同年9月,应中国药理学会的要求,他创刊了《中国药理学报》,担任主编。 花甲之年,他开始了新的工作。

在当时,这并不是什么引人注目的工作。 “报纸对国家和科学的发展很重要,但对个人没什么好处——研究者发表论文是光荣的,而编辑论文的人,就是为别人做嫁衣,有什么成果都是别人的。”陈凯先说。

陈凯回顾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学术杂志行业仍然混乱不堪,“刊物种类少,办刊水平也低,文章规范也落后于国外,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丁光生的国际视野完全展现出来了。 从1980年9月《中国药理学报》创刊开始,他就要求刊物的编排要接近国际标准,如采用国际单位制,应用关键词和结构式摘要; 另外,中文文章需要英语摘要,从1981年2卷1期开始,文章内的图表也被要求用英语说明。 每次外宾访问上海药物所,丁光生都会赠送《中国药理学报》。 机关里有外国访问者,受其委托把报纸带到外国进行交流。

20世纪80年代,丁光生在上海药物研究所办公室工作。 图片来源: 《丁光生的八十年》

上世纪80年代,陈凯曾先后在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习,多次见到丁光生退回不合格论文。 “当时的人普遍不太擅长英语,但要求英语摘要,总是被退回来修改。 有些人一次不行,改了两三次也改不了。 ”编辑部表示,丁老师的审稿,关注的是数据内容、语法格式、标点符号和数字的规范写法,如果有错误,会退回全文,但他拒绝透露错在哪里,以此来“培养科研人员的自主能力”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创始人翁永庆回忆,《中国药理学报》的编委会几乎每次都将《投稿须知》的内容集中讨论,由丁光生主导修订、宣传写作规范。 他频繁主张“编辑学”应该是专门学科,甚至建议招收编辑学研究生。 1984年,他首次提出用editology作为编辑学的英文名称,该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药理学报》由季刊、双月刊发展到双月刊,由中文出版改为英文出版。 1985年,《中国药理学报》成为我国第一批美国sci(sciencecitationindex )学术期刊。

其实,主编的工作对丁光生来说是个负担,在任期间,他的视力依然恶化。

1991年,现任浙江大学楼宜嘉教授在丁光生手下担任博士研究生。 她回忆说,当时丁光生看文件非常困难,“先是两三寸远,后来几乎都粘在鼻子上了。” 他的桌子抽屉里有八九副眼镜,看近看远都有选择。 他有一台从美国带回来的英语打字机,盲打英语很快。 他手写的字,“从0.8厘米一个字放大”,行距也越来越长,写给楼宜嘉的信,一张纸上只有10个数字。

1996年,陈凯先开始担任上海药物所所长,劝说几乎门生丁光生回家休养,到所里和编辑部有事后向他汇报咨询。 “他拒绝了,说自己在旁边才舒服,对大家说着笑着。 回到家,一整天都没有精神。 ”

丁老

21世纪初,丁光在家人陪伴的下游钱塘江两天——他父亲丁绪贤的骨灰撒在这里。 比尔宜嘉在西湖边安排了他的住宿,他告诉她景色很美,但他已经看不见了。

有个朋友记着2001年在上海街头偶然遇到丁光生,当时天还没亮,丁老师已经在去药店的路上了。 “我问为什么那么早,他说路上没有人车,可以摸着走。 那时,他已经有八成是盲目的……他说,“我还有学生,有责任成就他们,为国家服务。” ”

然后就有了传统,“新去的员工,每天下午1点都要去丁老师的办公室为他朗读各种文字一个小时,还有信、短信、期刊、各类书籍”。 张华编辑于2008年入职,后成为丁光生的朗读者,时听口述,为他誊写后回邮。

丁光生时间观念很重,“有时候1:05我们不去他办公室,他一定会打电话来,说已经过了5分钟了,你怎么还没到?”晚年,毒品被派了出去吸毒中曾流传过丁光生的逸闻,年轻时参加过所里的会议,自己很早就坐在第一排等着,主持会议的领导迟到了十分钟,丁光生马上站起来离开会议,“他问领导,下面的人可以迟到,你啊

但是,他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前辈。 张华说,编辑部办公室在三楼,丁光生的办公室在一楼,他经常早上拄着拐杖摸索着上楼,敲门,“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精神饱满地喊道。

陈凯先至今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丁光生拦住了他,神秘地约他中午见面。 午休的时候,他在单位的院子里看到丁光生拿着照相机,非常高兴地对他说。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给你拍照。 他有一本日历。 记录着他认识的同事、学生、食堂员工等各种各样的人的生日。 每次生日都挂电话送祝福。 每年都会制作圣诞卡分发给同事和朋友们,直到眼睛完全看不见为止,也会让附近的后辈做。

他晚年在办公室接待学者、学生、各方面朋友,动辄请人到单位食堂吃饭,刷完自己的饭卡,有时贴钱。 他变得魔术,喜欢摄影,自己制作了30多本专辑。 每张照片的后面,都记载着时间、地点、人物、光圈的数据。

儿子丁民乐把父亲总结说:“像德国人一样严格工作,像美国人一样热情生活。”

他好像绝对不介意。 在十年动乱期间,反对他的人使他成为反动的学术权威。 上世纪80年代留学热兴起时,他曾毫不犹豫地给美国大学写推荐信,满不在乎地表示推荐人才不问过去。 他声称自己的座右铭是“甘心为别人嫁人”。

楼宜嘉博士毕业时正值夏天,他坚持在上海高温下穿西装参加典礼,不想轻视应有的仪式。 而且他吸毒时的常见形象是穿着蓝色工作服,袖口因为伏案工作而磨损。 “一年到头都是这样。 看他,好像在看一个朴素的老工人。 ”陈凯先说。

2019年,98岁的丁光生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他特意换了衬衫和裤子,在家人的帮助下戴上奖牌,在《中国药理学报》主编的办公桌前留下了照片。

"张江有什么消息吗"

2017年,丁光生96岁,在家人的大力劝说下,正式开始了退休生活。 在那之前,他也每天去药店。

在很多人眼里,丁光生是个衰老缓慢的人,“八九十岁的时候,腰很直,一米七八的个子依然显得很高”。 张华说。

年轻时,丁光容貌秀丽,轮廓清晰,上了年纪后,脸颊圆润,和小时候的照片越来越像。 他视力衰退后,靠听觉生活的能力也达到了顶峰,只要周围的室内装饰不变,就可以在家里和工作场所摸黑自由工作。 他一生都爱吃甜食,晚年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毫不避讳地要求吃蛋糕、酿酒、豆沙饼等。

一百多岁,他的脚越来越不方便,走路少了,肚子胖了起来。 但是,他的思维还很清晰。 他住在上海华东医院,同事们去看望他,他可以清楚地报告每个人家人的姓名和工作,并询问大家的生活是否顺利。 药搬到张江去了,他经常问:张江有什么消息最近发表了谁的文章

他的朗读习惯也带进了病房。 除了期刊、报纸,家人都去看望他,读了他的好朋友秦伯益院士的两本游记。 无人来访时,他通过小电台收听新闻。

2021年7月,丁光生在百岁生日会上与护士合影。 回答者供图

病房的护士说,每次药店的同事来访,丁光生都是最兴奋的,“蜡烛好像又点燃了”。 但在身边的时候,他还冷淡地没有抱怨。 他一生中很少流露出悲伤,唯一一次在孩子面前落泪,是在20世纪80年代,他看到有报道说有很多科技人员移民国外。

1997年,丁光生发表《小小十年话刊编》一文,讲述了自己的“梦想”。 “梦见我们进入新世纪。 所有科技期刊都得到全国重视,各界支持……我梦见所有优秀论文都在国内发表,不再外流,国外也自发投稿。 国刊影响力日益增强,跻身国际核心期刊之林……”2022年6月创刊42年《中国药理学报》的影响因子达到7.189,在世界药理学和药学领域279种期刊中排名第28位。 他的梦想显然进入了现实。 但是受访者们不知道他的意见,他越来越老了。

照顾丁光生的护士说,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的身体功能加速了衰退。 “吃不了,咬不了,得掰东西给你吃。 之后吃流质食物。 最后,医院给他用了营养液。 ’他在最后的时间犯了一个小混乱。 “有时用英语说话。 ”

2022年10月6日晚9时48分,丁光生去世,如他所愿,后事易如反掌,遗体捐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在有少数亲戚参加的告别仪式上,家属们为丁光生最后播放了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 那是整个交响乐中最有名的乐章,c大调,4/4拍子,别名《思故乡》。 家人认为,这是最符合丁光生心境的乐曲。

北京新闻记者冯雨昕

胡杰校对刘军

为您推荐

宾介绍了国内顶尖的金融管理学院(一),人大财经,北大光华。

金融业是典型的高收入而且具有弹性的行业,虽然金融管理类专业火热了这么多年,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还是处在上升阶段。可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方面目前还是明显弱于西方国家,用人单位也是在人才招聘时更看重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彬哥就和大家聊聊国内几所

2022-12-22 14:50

2023北京林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70名。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

2022-12-22 14:49

北京学院实力排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排名第一。

北京专科学校实力排名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城市 层次1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2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 专科4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专科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

2022-12-22 14:48

中国排名前五的金融机构五道口,创造了多项第一,但仍以北大为龙头。

金融领域的就业一直都是各行各业的天花板,工作环境好只是基础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待遇令人羡慕,具体能有多好,今年被曝光的中金公司某员工可以当做一个参考。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我国最好的金融院系都有

2022-12-22 14:48

北京市普通高校招生第二次征集志愿活动于20日8时至20时举行。

据北京考试报消息,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普通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于7月20日8:00至20:00进行。考生须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了解参加本次志愿征集院校和专业的具

2022-12-22 14:48

北京市26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招生资格。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6月2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022年秋季招生政策的通告》称,今年北京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共26所。北京市教委在通告中表示,民办普通高校是经教育部或北京市人民政府批

2022-12-22 14:4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