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三位数和两位数教案最新范文(精选)

更新时间:2022-12-19 13:01:38作者:作文大大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三位数两位数教案课稿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通用。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通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教学。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在充分的自学基础上,通过同桌交流讨论,汇报展示,质疑评价的活动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体现学习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用先估一估,再准确算,然后验算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体现自学方法的指导是我们本节课的亮点。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1.数学的语言不够精炼。在课堂中学生讲解的时候表现的比较急躁,老师讲解的很多,但语言不够准确和清晰,讲了好多遍但仍然没有讲到重点上。

2.在课堂中没有及时捕捉孩子精彩的发言,甚至是打断了孩子的优秀的思维。比如在张志浩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区别时提到积是几位数的问题,我非常“不客气”的打断了。

3.没有联系解决问题的题目讲出计算时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如应该让学生说一说2×145算出的是两小时走了多少千米,10×145算出的是10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4.学生的交流次数过多,不需要交流的地方也进行交流了,有些浪费时间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不够用了。特别是开始小组交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和方法总结竟用了15分钟,大大的超过了预算。后面的笔算学生也是根本不需要交流的,也进行了交流。

5.再给学生讲解时,重难点不突出。该讲解的没讲,不该讲解的说的很多,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步骤,学生以了解了,没必要过多的讲解。

本节课我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要去学习如何让学生很好的展示,如何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精选11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精选11篇)",欢迎你的品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1)

学期临近结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考核也随之而来,本次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其中课堂考核是两位新教师为一组,由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100分值来评定。

正由于临近期末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只剩下一个单元“统计”,接下去都是总复习了。争取了指导师的意见后,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笔算”这一内容作为课堂考核的课。定下课题,我就集中精力,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必要时也找同事商量讨论。接着进行了两次磨课,在指导师的细心的引导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一篇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很快就迎来了5月24日——课堂考核的日子,一起床就绷着筋,一鼓作气,在紧张与期待中上完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入新课,简洁有效;新课展开,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语言表达,轻重缓急,非常优美……”考核老师给的这些词,虽是简短几字,但给我了极大地鼓励,是对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极大肯定,欣喜若狂。

但其中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考核老师也一一指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要及时进行知识之间的必要沟通。本节课先抛出算式36+3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道题学生用了①口算。先算30+30=60,再算60+6=66。②摆小棒。先摆好3捆6根,再在3捆的下面摆好3捆,最后是6捆6根,就是66。③列竖式。先写36,再在3的下面写好“3”,在6的下面写好“0”,结果是66。教师先肯定这三种方法都行,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又快又对的方法做下一题:35+34,结果发现列竖式计算是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列竖式计算。但是已经学习的口算和摆小棒与这节课的新知竖式计算是不是一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结构中,还不能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让学生去找找这三种不同算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的环节。经过讨论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这样一个比较、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促进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头脑负担。

(二)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基础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42=。这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竖式计算,学生可能会认为6+4=10,所以6肯定写在2的下面,学生的错误率相对降低。但细细一想,这并不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算理,最好把题目改为:5+42=。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去犯错的机会,便可抓住错误进行辨析教学,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突破,可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时很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答非所问”,最好学生一步步顺着教学设计走,使课堂行云流水。但有时可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有用信息,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说到这,对某些老师说的“课堂上只怕学生不出错误。”有了理解。

(三)要加强学科本体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先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列出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我的情境是这样的:动物园里有4只老虎,44只鸟,40只猴子。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提出:老虎和鸟一共有多少只?老虎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鸟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这个环节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加法问题,缺乏现实性。老虎加鸟等于几只,算出来的答案是老虎的数量呢,还是鸟的数量呢?如果题目改成“小老虎和大老虎一共有几只?”这样算出来就很确切是老虎的数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考虑知识的现实意义。

磨课促使我进步,望以后争取机会,多多锻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2)

关注要点 把握关键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笔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不需要进位,就一个例题,重点让学生明白乘的顺序和乘得的积书写位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是很难理解的。

在备课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起点。

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技能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这一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及方法,特别是通过“24×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自己说出需注意的问题,然后把这三条贴在黑板上,以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笔算思路。为下面类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础。通过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转化思想的渗透。

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是把它们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设计时想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让转化在课堂中发挥作用,让孩子能够对转化思想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当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用口算做出来时,再让学生感受到没学过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口算来解决;最后探究出用竖式计算时,总结算法,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原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是用第二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其实就是转化成了两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设想的过程是这样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让孩子从知道转化这个词,慢慢明白原来就是这么回事,简单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转化”是什么,但是心中已经明白了“转化”是为了干什么。

3.习题的设计。

像这样的计算课,除了让学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应该放在练习上,只有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因为是计算,如果只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在本课的习题设计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结合,体现由扶到放的层次性。

第一道题就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着画有方框的竖式填写计算的结果,然后再填写后面的横式结果,这是给学生固定出积的位置再填写,在填横式结果的过程中巩固对算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给写好了竖式,直接计算;第三个层次只给横式,自己写竖式计算。

第二道题,依然还是列竖式计算,但是要求同桌为一组,每人完成两个,然后互相检查,反馈后全部做对了,每人都可以给自己画一枚喜欢的标志,这样捆绑评价,可以调动起练习的积极性,忽略掉做计算题的枯燥感。

第三道题,给出算式和竖式中关键位置的积,让学生根据竖式去判断对应算式,这道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里面蕴含着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轻易根据关键的几个数找到对应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练习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课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

1.知识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及时认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踏实进行复习。

2、乘的顺序。

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关键,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位数乘的顺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自己怎样计算的过程,就成了重头戏。可惜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我处理地并不好。对学生的引领不够科学有序,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性,所以没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3.积的书写位置。

在计算第一层积时属于原来的知识基础,学生不会有问题。当计算第二层积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过程,把握了这一点,学生自然就明白结果是几个十就该写在十位上。这一点容易理解但需要强化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后的师生梳理时还要进行“重笔涂墨”,我启动了一个问题“像说用个位上的2乘24那样,说说用1乘24的过程好吗?”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用24乘十位上的1,过程跟用24乘个位上的2笔算顺序和方法完全一样”,只是跟个位上的4乘后的积应该写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为强化了这一点还是学生感悟能力强,从最后做的练习上看,正确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

在接到任务时因为是作为骨干教师,同联小教师同上这节课,很怕自己会有愧于这“骨干引领”的任务,希望自己能够呈现给大家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最好是能有所创新。但是这样的课型平时评优课很少有人触及,因为它不好创新,只能踏踏实实地去上,花哨不得。于是忐忑不安地进入了备课、思考的过程。时间很短,从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后一共8天的时间,其中有周六、周日两天学校组织去蒙山进行了拓展训练。备课、研讨、修改、试讲,每天晚上都对着教参、教材和教学设计就这么静静地坐在电脑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哪都不去,就这么静静地坐着,大脑却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整个过程显得更清晰、更有实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后决定既然创不了什么新,那就把它上踏实,这才能体现课的高效和内涵。

迷茫。

课前的复习环节,进行了好几次改动。最初设计了一组口算训练,二是笔算训练。作为这节课前的热身,但是在做完这些题的时候我还想抽出要点分别总结概况它们的算法,以便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就显得头大了,修改。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课堂上孩子们并不是这样的思维,他们多是上来就用笔算,不管对不对全是列竖式的形式。于是就把情境进行了分解,改成了台阶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决笔算的基础问题,第二步口算,但即便这样,经过调查,学生使用口算来解决的依然不多,利用竖式的很多,但多数都不对,其中有用竖式的样子,但结果其实是口算出来的却说不出笔算的过程。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表达说不出来,学生自己又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由老师来讲,对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阵。还是能力不够,不能准确把握课堂,处理问题的随机性不强,这些应该都源于自身业务水平还不高,还有待更进一步地去学习、去实践,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争取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

遗憾。

那天上完课,我觉得特别遗憾。

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我的问题引领不科学,其实应该清晰地以两个问题呈现:分了几步算出来结果的?说出每一步是怎么算出来的。当学生有240的0省略写法时,提问:怎么不写0你也认为是240?这样就可以了,至于24是怎么按照乘的顺序得出来的,可以放在师生梳理时强化,这样效果可能比我当时的处理要好。

在处理学生错例上,学生已经明确知道算法后,应该给一个纠错的机会,不仅是对展台上展示的错题,开始尝试的错误都要有机会进行修正,这个环节漏掉了很遗憾。

在对估算结果的使用,准确结果算完后,没有及时回头看,使估算的结果仅停留在开头的分析上,这里需要一个验证分析的过程,如果能有,会使课堂更有数学的理性美。

总之,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课原来我从没想过可以上公开课,多数数学老师也不愿意涉足这样的课题,一个字“难”。但是经过这番尝试,我竟然有点喜欢这样的课了,这种课可以不上的华丽,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后看到这样的课型,我也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了,因为我经历了整个思考的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3)

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有关计算的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往往是教师讲清法则,学生牢记法则并通过模仿例题,然后进行机械的反复操作,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课堂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新课程则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不进位加)时,我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创设情境如下: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学生们分别想到了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二(2)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也可以二(1)和二(2)班乘一辆,二(3)和二(4)班乘一辆,“这样乘车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教材主题图是一个开放性的情境,由此情境学生将面对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教师要灵活的调控先解决不进位加法,把进位加留作悬念,作为下节课的开始,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尝试解决新问题。教材设计给予了学生许多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的同学用动手摆小棒的方法,有的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有的想到了列竖式的方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最后进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我对于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强调,对于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书写要求进行了规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笔算加法的时候,我们允许学生既可以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为此,孩子们开始“争吵”起来。到底哪种方法简便呢?赞同从十位加起的学生认为,我们在写数的时候都是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十位加起更符合我们的书写习惯。而赞同从个位加起的学生认为,如果遇到进位加法的时候,先算十位,再算个位进位的时,十位上又要多算一次,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有的孩子最后总结说,不进位的时候既可以先算个位,也可以先算十位;而进位的时候,还是最好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这节课由于用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虽然练习的量少了一些,但我觉得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样安排还是值得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4)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创设一个买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我较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讲解竖式计算的时候首先要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其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不仅注意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总之,这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注意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5)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节课中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教学难点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上1。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了编儿歌的方法,这样符合孩子接受知识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习了。同时突破了难点,解决重点。在教法上我也深深的进行探究,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为了新旧知识联系坡度小,容易让孩子接受新知安排26+32 26+10 26+38 32+10 32+38 10+38从中进行分类,这样找出26+38 32+38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不仅节约时间,还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低年级学生由于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分工学习,给每个同学思考的空间与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看到每组在汇报时的解决办法有口算、摆小棒、竖式计算都能总结出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上来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师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究知识时给学生不够充足,自主。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反思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根捆成一捆;又通过拨计数器,个位满了10个珠子,拨去,在十位上拨1个,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难点是算法多样化。针对这种情况我知道了强调算理很有必要,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

我先用课件出示教材创设情境如下: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因为教材主题图是一个开放性的情境,由此情境学生将面对进位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 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有学生提出的一、二班合乘,有的学生提出三、四班合乘,还有提到了二(1)班和二(4)班合乘,二(2)班和二(3)班合乘等学生都能够口算结果。于是我就以一、二班合乘为例让学生用笔算。因为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但我没有让学生想想可以吗?在讲完例1后,学生学会了列竖式的方法,也注意了一些事项。为了增强学生的活动性,操作性,可以叫学生在课堂练习,然后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坐。或者把一些学生错误,做错的地方收集起来,到讲台上投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8)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会很大。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请上了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朵拉,让孩子们主动地跟着朵拉去探险,自主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他们算理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来学习。在教学时,学生从图上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列式解决43+31时,已经下意识地计算出得数是74。我趁势予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计算的过程。为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摆一摆学具,用我们的学具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边摆边要求说一说怎么计算,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不存在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书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顺序。我把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定为: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我觉得在教学竖式计算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很是重要,在边讲边示范板书时,让孩子们徒手跟着写一写。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在下发的作业纸上来列竖式计算 43-31,收集孩子们的各种作业,引导孩子们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竖式计算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出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是一个准则或是老师的一个要求,孩子只会一味地去遵守这一规定而已。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在练习后交流计算过程,学生有先算十位的也有先算个位的,对于该如何计算老师并不予以评价,只是提出疑惑:到底先算十位好还是先算个位好。第二环节,用竖式计算62+33、58-28、5+42、 78-6,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逐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算式中的“5”“6”该放在哪里。引着学生再来算一算,如果“5”放在了十位,个位上就没法进行计算了,引出在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从“个位算起”。

不足之处:

1、虽然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但学生说算理和算法说得不够。学生动手操作说说算法时,很多学生未能按要求边摆边说算法。

2、对于学生的鼓励语和评价语有些单一。

3、最后一题,我将题目改成了开放题,“你能看图用数字说话吗”。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多让孩子们来说一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9)

最近,笔者参加县实验小学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比,听了三位教师同上的课——《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人教版第六册上数学教材),颇有一番感触。评比采取的是教师抽签后定时备课,然后借班上课的方式。三位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让学生在比较算法中优化算法,最后让学生用“先算3×1=3,再算30×10=300”进行说理,完成教学任务。

在听课中,有两个班的两位学生对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30×10=300?”执教老师想了一下解释说,因为30×1=30,所以30×10=300(即1个30是30,10个30就是300),这位学生对老师的解释似乎还不理解,满脸疑惑地坐下了。我们也感到老师的这一解释,好像是在解释一种算法,而没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去解释算理。

类似于这种算理教学,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应予认真考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面对学生的疑问。

领会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听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以后不愿意再提问题。这一节课在最后的练习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50×40=20xx,计算结果得数后面是三个零。”老师因为听明白这一问题是针对30×10=300的反驳,就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顺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xx(20后面的两个数用红粉笔标出)。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结果是三个零,而不是两个零。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问题是围绕上课的主题,老师都应先予表扬、鼓励。要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不断产生的。

对待疑难问题,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什么30×10=300?”这是一个算理教学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是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如10×9,30×9。因此教师在复习导入时,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得到算式:10×10和30×10,从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再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对于30×10=300就有一定的认知准备,他们会想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新知识,就会说:因为30×9=270,而30×10可以表示成9个30再加上1个30,即270加上30一共是300,所以30×10=300。这一教学策略,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以旧迎新,促迁移”的方法来解决算理这一疑难问题。可惜我们很多教师把这一传统的教学策略忘掉了,以致不能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回答不了问题,要借助学生的思维来解决

上述问题教师若一时回答不了,可让全班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来解释这一问题。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有很多学生想到“30×10”也可以用“30×5+30×5=300”得到结果,这也是一种解释算理的算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出乎意料,并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树立一种观念,教学是平等的,学生是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这样,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学相长,是永恒的教学原理,学会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求助专家

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采用应付了事,不善反思的态度,绝不是一位好教师。当前的课改,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说明了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难、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采取一种逃避、马虎应对的态度。如在上这一节课中,有两位教师在课后还认为自己的算法解释是对的。固执己见,往往会误人子弟。敢于正视教学疑难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可贵品质。

教学要创设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在这节课教学进入最后阶段时,有位教师让学生口算一道题“340×50=?”很多学生口算不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算34×5,再在得数后面补上两个零,学生学得非常主动而且有兴趣。最后老师强调,今后一定要学会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这一方法仍是我们今后深入学习经常要运用到的一种重要运算技能。适当渗透今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很好教学策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拓展性教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10)

今天继续用钉钉直播讲授数学课,本节课我讲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整数乘法学习的重要阶段,需要让孩子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课上,我通过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说说笔算方法,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接着从王老师买书的情境引出算式14×12,从而出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让学生通过点子图的形式,明确可以把其中第二个乘数分成(3×4)或(10+2),首先知道了计算结果是168;接着一起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让学生先根据独立尝试解决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接着我一步一步出示正确的竖式书写方式,并通过点子图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时,特别强调14×2表示2套书的本数;14×10表示10套书的本数;28+140=168表示12套书的本数。同时明确了竖式书写要对齐数位,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的积个位的“0”可以省略的道理。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理解和接受。

接着我通过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从而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拓展环节,我先从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计算、展示做一做的题目,让大家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去所学的知识去判断纠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课堂内容充满了情趣,有了色彩,既解决了计算问题,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网络授课的原因,学生的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没有全员关注,上课时间只有30分钟,导致解决问题的练习比较草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11)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档的撰写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很多都需要范文来借鉴,最好的借鉴是模仿范文的整体框架,你收集了哪些范文模板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88教案网编辑整理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1、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济南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

生: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美丽的鲜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

师: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

师: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你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电脑出示图片:我们爱护植物、我们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参加护绿活动)

师: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们三年级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

电脑出示图片:(课本第19页主题图:同学们在植树)。

2.引出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2)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522=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

(一)教学例1422=

1.请学生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初步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3.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去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4.师:说一说,做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同桌讨论,指生回答)

5.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要求:订正说出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

6.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得数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

(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6是怎样得来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4.再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二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7.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找规律,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603305804()2

935584()2

693355()4242

你发现了什么?

2、给小鸟找家(连线)

363682844924782513

211739341223

3、课本第21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白鹤小学张晓)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2】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和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和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其实同学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需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同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同学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同学在实际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

2、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1。口算

60÷30=40÷20=90÷30=320÷80=240÷6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0÷3=42÷7=56÷7=96÷4=

【复习铺垫的题一是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复习,二是让同学在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同学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同学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

结合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同学归纳: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2。同学根据所学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齐练)

同学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同学明白错误的原因)。

3。根据计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结合做一做的计算过程,引导同学讨论:用整十数除,应该从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在教学时,让同学列式,说出意义,并进行估算。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同学用小棒代替故事书。通过同学分小棒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这句话在题中的意义,同时,要求同学观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几堆。分的结果可以告诉同学92里面大约有3个30,并判断分的结果与估算是否吻合,既充沛体现估算的作用,又让同学知道商是一位数,而且就是“3”。把摆小棒操作跟竖式建立联系。摆小棒操作是为理解笔算竖式和算理服务的。当同学摆完小棒时,就要求他们用竖式把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接着要求同学说出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和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说出为什么“3”必需在个位上。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决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这里重点要引导同学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同学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结:比较92÷30,140÷30的竖式,让同学考虑为什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结果商都是一位数?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题(三生板演,全班齐练),完成后集体订正。

6。同学独立完成P82做一做2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业在展示平台上展示,然后让同学说一说:上下两题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

【这一题是上下对照排列的4组题,每组算式中的除数都是相同的整十数,被除数很接近,目的在于引导同学用前面的估算方法进行试商。】

(三)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三、教学战略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布置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为了以旧引新,找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联系,也为学习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笔算两位数除法的方法。

2。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实际情境之中,把研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原本面目,这正是促进同学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在本课时中结合读书日分书这样一个切近同学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同学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同学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同学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同学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同学形成计算意识。

3。让同学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防止死记硬背。本课时中不只为同学提供了探索除法的实际问题情境,而且为同学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两道例题的教学前,不忘让同学先估一估,这也是新课程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初步检验计算正确的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同学尝试、研讨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同学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同学对算理的理解。

例1(1)中通过92÷30为什么要商3和商要写在哪一位上?并通过同学自身动手摆小棒来协助理解。

例1(2)中结合同学自身圈格子图来引导同学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学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同学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同学蠃得不时体验胜利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3】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

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和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一,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1.)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1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1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1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

844963682753

847968684755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庆国庆做纸花,要求每班做48朵,五年级每班分给2个同学完成,四年级每班分给3个同学完成,三年级每班分给4个同学完成,二年级每班分给6个同学完成,一年级每班分给8个同学完成.请你任选三个年级算一算每个同学做几朵.用竖式计算.

2.练习九的第1、2题.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5】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口算除法及初步学会表内除法竖式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安排了口算除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笔算练习,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过程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例1422是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所以教学例1时,直接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后,就尝试用竖式算,通过反馈,讲解竖式的写法,为学习例2打下基础。

教学例2522是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也是所有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着重让学生掌握每求出一位商,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为此先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先尝试,又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验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再用电脑演示,通过小组交流等,学生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理解知识,发现规律,获得方法,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扎实。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_________

3)9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21

2)422)42

424

0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26第二种26

2)522)52

524

0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按照教材的编写和我的教学经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一课时——教材第19页例1。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能力目标: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是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

说学法:本节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在尝试中练习、在练习中反馈。

三、说教学过程

1、在自学跟踪课

首先解读学习目标,其次学生独学,用双色笔标出疑难,接着在对学和群学中解决疑难,并板书出本组的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2、合作展示

由于是两节课连着上,目标一样就没解读,直接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再组内预展,接着就是大展示,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做测评。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模仿,不明白算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像计算这类课,在大组合课堂中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告别机械式的模仿?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39页的例3、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指名用竖式板演564567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2.全班口算.

4202420615034008

320420xx32081206

问:说一说4202、4206的口算过程.

3.出示1284

师问:和上面两道题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3、例4.

1.教学例3:1284=

(1)小组讨论完成例3.

(2)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或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如问: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3应写在什么位上.

(3)教师小结:在计算1284时百位上的1不够除,我们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合并,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12减12得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38页算理图)

(4)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2.教学例4.

(1)出示例4:1845=

(2)独立完成例4.

思考: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方面?与例3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总结法则

问:看谁能试着总结除法法则?(小组讨论,研究,总结法则.)

1.指一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纠正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总结.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运用法则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过程.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8】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最近几个年级都在上计算课,又逢常规检查,没课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别的班听课,几天下来,连着听了组内十几名老师的课,自身的疲惫与不堪暂放一边,看看学生们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不禁让我对计算课也有了一种畏惧感。

正值《笔算除法》的高峰期——商是两位数了,解决一道除法竖式需要以下几步:1、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够除,确定商的位置与位数;2、将除数估成整十或是个位近5的数来试商,也就是我们每堂课前会练习的()里最大能填几?这里面又包含对口诀的熟练灵活运用,更有口算除法与乘的运用;3、将试出来的商与原除数相乘(很多同学虽然会说也知道,但算时总是误算成用近似数来乘商);3、用被除数除到的前几位减商乘除数的积;4、将个位上的数搬下来,与前两位的余数一起再来除以被除数,此时再回到试商、乘、减的步骤反复再算;在这一过程中,还得注意每一步计算的准确性,乘中的进位加、减时的退位、余数要比除数小等。讲完一道竖式,连问带算,需要好几分钟,再加上分析情境中的条件,一道例题从分析、列式计算、思考计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小结算法等最小需要十几分钟。如此基本流程下来,孩子们能不觉枯燥吗?但这一过程又没有好的突破点,没有一个程序是可以省略的,我也尝试过让孩子们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讲等,但孩子们的说没有体现重点,还是得需要老师的追问与质疑来突出重点,倾听的孩子中又有一部分是听得不认真的,还得再进一步对他们抽查提问并作补充讲解,这样会更耽误本就短小的课堂时间。

听过课后,有几位老师追着让我给他们提改进意见,说实话,我自认为课堂略显枯燥却又找不到好的突破点,只能带给自己一个思考,并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我的备课。今天上课前,我也参考了很多优秀的课例,最终确定将较枯燥的内容尽量串到游戏环节中来,实际上本质不变试试看。练习尽量有针对性一点,改变以往的单纯练、对答案、总结的模式。抓住一个个点让学生有看有说有写,通过多种途径来说与练,只能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今天课堂上有这样几个地方让孩子们很感兴趣: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9】

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口算除法及初步学会表内除法竖式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安排了口算除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笔算练习,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过程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例1422是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所以教学例1时,直接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后,就尝试用竖式算,通过反馈,讲解竖式的写法,为学习例2打下基础。

教学例2522是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也是所有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着重让学生掌握每求出一位商,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为此先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先尝试,又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验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再用电脑演示,通过小组交流等,学生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理解知识,发现规律,获得方法,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扎实。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_________

3)9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xx=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21

2)422)42

424

0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26第二种26

2)522)52

524

0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86)84

4□

□□□

□□□

0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做一做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111

2)686)965)60

6865

061

6

0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例1422=21例2522=26

2126

2)422)52

44

212

212

0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篇10】

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学生从小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克服学生的粗心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应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认真书写,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对书写不整洁、不规范的学生让其重写。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数学课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逐步培养一些小助手,让他们组成数学互助小组,让优生帮忙辅导差生,既减轻了我的负担,又让优秀的学生有事情可做。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以上就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通用》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站教案频道

为您推荐

教学反思最新范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课文

2022-12-19 13:01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最新范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语言

2022-12-19 13:00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最新范文汇编(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部编

2022-12-19 13:00

扁鹊医学教学设计最新范文(选登)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扁鹊

2022-12-19 10:02

草原教学反思最新范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草原

2022-12-19 10:02

蔡中日教学反思最新范文(节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或者教案,编写说课稿和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无忧自考网小编就收集整理全网最优秀的中彩

2022-12-19 10:0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