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淮北师范 淮北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2-12-31 19:55:12作者:小组

日前,一位网友通过人民网留言板建议“淮北师范大学改名为皖北师范大学”。网友的建议中提到“淮北师范大学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安徽省的最北部,更名为皖北师范学院不会造成地理上的误解。更名后不存在违反“农林师范类高校合并调整时原则上保留其名称,确保农林师范类高校教育不被削弱”的情况。同时,更名可以促使淮北师范大学的知名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不违反院校调剂政策。”

对于网友的建议,省教育厅6月8日回复:“本科院校更名的审批权在教育部,按照教育部 《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的规定,“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不得冠以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省教育厅将继续关注淮北师范大学的发展,支持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省级重点大学。它创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09年新增为省级博士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目前,安徽省以“学校所在市外地区”命名的高校有0.10-5.9万所。这四所高校都是在2020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之前更名或成立的,所以不受影响。

皖南医学院、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对于淮北师范大学有不有必要更名为皖北师范大学,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理由如下:从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创办到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再到淮北师范大学一直以“淮北”命名。校名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不应该经常更改。

第一,从历史上看,淮北师范大学已经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大学与城市紧密相连,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兴。淮北师范大学扎根淮北,为促进淮北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师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城市名片,现在更重要的是擦亮这张城市名片。

第二,淮北师范大学作为淮北市唯一的高水平大学,成为了城市名片。这里的意思是,网友建议将“XXX大学”改名为“XXX大学”,或将“XXX学院”改名为“XXX学院”。

第三,根据教育部“十四五”时期的相关规定,从严控制同层次更名。从安徽省来看,4所以“师范大学”命名的高校是全国各省中“师范大学”最多的高校,但从全国所有以“师范大学”命名的高校来看,安徽省“师范大学”的整体综合实力还不够高。比如校友会中,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120位,淮北师范大学排名第309位,安庆师范大学排名第316位,阜阳师范大学排名第30位。除了安徽师范大学,其他三所师范大学的排名甚至低于一些“师范院校”。所以我觉得学校不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更名上,而是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上。

第四,学校目前的任务是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安徽省在校人数超过80%,学校在省内也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淮北师范大学改名为皖北师范大学,提高学生的知名度、自豪感或者自信心,已经没有必要了。当更名阶段完成后,主要靠实力来提高知名度,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者自信心。

第五,作为地方高校,主要是为地方培养人才,特别是师范院校,因此不需要靠更大区域的命名来吸引考生。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也以“市”命名。如果淮北师范大学以“区域外地区”命名,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也可能会跟着更名,甚至本省或外省的其他高校也会效仿。在这方面,教育部门不会随便打破这个原则。

第六,会引起跟随现象。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多科性的省级重点大学。它创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安徽省为主管”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新增为省级博士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学校有象山和滨湖两个校区,占地3000多亩。校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有中外文纸质图书和电子文档420多万册。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000余台套,总价值2.27亿元,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有18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2018年本科专业整体进入安徽省招生。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主要学科。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博士330多人,硕士700多人,高级职称500多人。有“双聘”院士9人,省部级人才54人,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全国优秀教师14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名师20人,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14人。

学校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现拥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特殊教育教师重点培训基地,1个国家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0余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拥有5个省重点学科、5个省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学科、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智库。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6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300余项,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26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学校赞助《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等出版物,与安徽大学、安徽省古籍办公室联合赞助《古籍研究》(入选2012-2013年CSSCI来源馆藏目录)。2015年和2016年,学校连续两次进入全球科研机构自然指数中国高校百强(2016年在mainland China高校中排名第92位,在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16位)。2017年,化学位列ESI全球前1%,论文总被引频次在mainland China高校中排名第23位。

学校加强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40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签订了具体合作协议。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派出150余名师生出国参加访问学习、学术交流和学习;接受日本长崎大学学生短期留学。

办学水平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批准为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为淮北获批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26次被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优秀服务团队”等称号。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235000。

资料来源:http://www.chnu.edu.cn/Category_76/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