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公共基础哲学题)

更新时间:2023-01-09 22:44:59作者:51data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政治哲学模块一直是重难点的交汇区,是考生的迷失区,也是市场上各种分析的“实力展示”区。今天,边肖带大家从唯物主义部分看一看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考点。

图片来自网络。

一、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公共基础哲学题)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三个环节: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敏感性。

(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敏感性到动物的感官心理。

(3)从动物心理学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对劳动意识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关键”。包括以下含义:

(1)劳动不仅创造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是一切人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是孕育一切社会有机体发展萌芽的最初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3.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而劳动语言直接促进了猿脑向人脑的转化。

4.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发展,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大飞跃。人类意识与动物反映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反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活动,而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形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2.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只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就像人脑意识的“加工厂”,只有“加工厂”而没有“原料”是不可能有任何产品的。意识的原料只能来自客观世界。马克思认为,“观念性的东西无非是被移植到人们头脑中,并在人们头脑中转化的物质的东西”。或者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也就是世界本身的主观形象。”

(三)意识的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的积极作用如下:

(1)有意识活动的目的和计划。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的活动的控制。

3.意识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是:

(1)遵循客观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

(3)取决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四)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智能,也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只是类似于人类思维的“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信息的模拟。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有动态反应。

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虚假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性符合客观性,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历史。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示例]

1.(选择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年,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意识只能是随时被意识到的存在。

B.意识只是对现实的消极反应

C.生活是指人们真正的生产活动。

d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B【分析

2.(选择题)宋代画家文身边有许多竹子。他常年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和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说:“当你会画竹子时,你就有了计划。”这个事实的哲学真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动态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功能

D.意识对物质有负面影响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知识。其次,意识对物质有动力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也突出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题中,文、柯常年关注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体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能“胸有成竹”。他们每画一次竹子,脑子里就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动态反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共哲学知识公共机构基础知识:世界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流派之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统一于物质。对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在事业单位的考试哲学模块中从不缺席。今天,边肖带大家了解一下与材料相关的知识。

首先,世界的物质性

(1)材料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现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而是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制、拍摄和反映。”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二)物质3354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指宇宙中所有的变化和过程。它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锻炼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物质的运动。

(2)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想象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3)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想象非物质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的特殊状态3354静止

(1)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态、稳态和定量态;静态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态。静,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2)相对静止有两种主要形式:

相对于某个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是相对不变的。

(2)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与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两次虚假索赔

1.将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2.相对主义:这种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把一切具体的物质形式及其运动形式都看成是一堆不可预测的东西,不承认事物在量上的相对稳定性,最终会走向不可知论。

时间和空间

1.时间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久性和顺序性,表现为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3.空间性是指事物运动的广泛性和广泛性。它的特征是立体的,即它的长、宽和高三度。

4.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时空的有限性是指特定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的;时空的无限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也就是在时间上,没有开始,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其客观实在性是恒定的、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物质的运动时间是相对于空间的具体特性而言的,随着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示例]

1.(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征是()

A.对立统一

B.客观现实

C.通用连接

D.相对安静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知识。第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区分了它们,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选择题)“逝者如斯夫”这句话说明()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

D.时间的无穷大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知识。第二步:“逝者如斯夫”来自《论语》。描述时间流逝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感觉生活和世界变化很快,也很珍惜时间。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逝去,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图片来自网络。

院校公共基础知识的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一)法律及其客观性

1.定义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

(2)法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3)客观性是法律的根本特征。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被人的意识反映和利用。

2.自然法和社会法

自然规律

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

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或积极作用。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能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在认知的指导下积极改造客观世界。

(三)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深刻、越全面,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得越充分。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概念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起源是一。

(2)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示例]

1.(选择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孩子。”这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知识。第二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孩子”意思是什么样的父母生什么ki

2.(选择题)一位速滑运动员说,“一般来说,最好的速滑转弯角度在45度到60度之间,这样更省力,也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中的“曲线”是超越的,这不是一个漂亮的运行。也要讲求方法和技巧。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们改造世界

D.在实践中,人们总能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题目中的“最佳速滑转弯角度在45度到60度之间,这样更省力,更有利于提速。”在经济发展中,“方法和技巧并重”就是依法办事的体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哲学知识:关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远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命题。

一、联系:辩证法的一般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远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命题。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内部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接触特征

(1)客观性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着其他事物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质。

方法论: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物,避免主观随意性。

人不是无力连接事物。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并根据其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普遍性

连接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存在,它与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事物内部的部分、要素、环节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其他部分、要素、环节相联系。

一切事物都有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一般来说,连接可以分为三类:物与物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

与动物不同的是,人以自己的活动否定自然物的直接存在,赋予其符合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式,使“物在自身”成为符合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是实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示例]

1.(选择题)“喜鹊叫喜,乌鸦叫哀”,否定()

A.物质的相对静止

B.物质的绝对运动

C.事物之间关系的客观性

D.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第二步“喜鹊叫喜,乌鸦叫哀”是想象中的联系。否认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选择题)文章《人民日报》指出,把“太妃糖的香味”涂在手上,让“报纸的墨水”显现在身上,让“花露水的味道”混在酒里.这种新的跨界消费趋势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时尚的“头脑风暴”,使得这些创意商品和品牌竞争激烈。这表明()

A.任何两件事之间都有联系。

B.创意对商品和品牌的转型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在联系转化为外在联系。

D.利用好事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第二步,A项:连接是有条件的,任何具体的连接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万事万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或直接的联系。不包括a项。B项:夸大了创意在品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b项错误。C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第一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是第二个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把事物的内在联系变成外在联系,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关键。c项错误。D项:“跨界”融合的消费新趋势,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与时尚的“头脑风暴”。创意商品与品牌的跨界融合获得成功,说明利用好好东西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d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哲学知识:发展

一、发展:辩证法的一般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远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命题。

(一)世界的永恒发展

互动涉及到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它是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但发展是指事物的上升运动,所以更特殊。

1.发展的概念

这是一个向上的发展运动。这是发展的方向。

2.发展的本质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这就是发展的过程。

(1)新事物

符合历史方向,大有前途的事情。

(2)旧的东西

已经失去历史必然性,正在消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妈妈肚子”里孕育成熟的。新事物的出现和旧事物的消亡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发展的过程来体现的。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是,世界不是已完成的事物的集合,而是过程的集合。”

3.方法学

坚持发展的观点:把事物看成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示例]

1.(选择题)“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事物的发展是进步性和蹒跚性的统一。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第二步,“人才出江山,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意思是全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辈出,他们的诗词和人气会流传数百年。“代有”体现了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永远停在同一水平上;新时代要有自己的新面貌,新成就,新人物。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发展本质的诗句是()

A.学习就像春天的幼苗,但你可以从中学习。

B.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

C.生活在海上,旧的一年融化在淡水中

D.月光和风,地基和雨水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二、发展是指事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黑夜现在让位于太阳的海洋,旧的一年融化在清泉中”意味着黑夜还没有放晴,冉冉的江面上已经升起了旭日,旧的一年,江南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产生旧事物消亡。C项当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为您推荐

学一学有关辩证法的常识知识

马克思每天学一点常识,日积月累提分快。辩证法之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

2023-01-09 22:42

2023军队文职备考——每日一练

1.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来填充所给数列的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1,2,3,8,27,220,( )。(2021年真题)A.4595B.5495C.5945D.49552.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 )。(2021年真题)A.对立统一

2023-01-09 22:38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五对基本范畴。重要知识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

2023-01-09 22:36

高考政治(哲学与生活)(八: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

三。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A。唯物辩证法即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

2023-01-09 22:33

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道题:你会做几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每一位自学考生必须考的课程,现在我们来在线测试一下大家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度如何?我们将出五道选择题(一题6分,共30分)三道简答题(一题10分,共30分),两道论述题(一题20分,共40分),来看看大家能得几分?答

2023-01-09 22:32

十二经络图及走向图(香港是资本主义吗)

张雪婷 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发言 现场图【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雪婷】12月21日,在环球时报2020年年会议题一“香港之痛:根在政治还是民生环节”中,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香港之痛”

2023-01-09 22: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