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英语学术头衔“教授”和“读者”的翻译:——以陈寅恪、修忠诚、李约瑟的书名误译为例

更新时间:2023-01-06 06:26:00作者:51data

来源:中国网

转自:中国翻译研究院

摘要:一代学术宗师陈寅恪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受聘于香港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专业学生。 由于中英头衔体系的不同,陈寅恪这个海外教席如何定名一直存在问题; 此外,陈寅恪学术生涯交叉的修中诚和李约瑟两人的头衔自述也同样扑朔迷离。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位学者头衔的汉译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双语学术体系中Professor和Reader的译名,以期有助于译名的规范与统一。

英语学术头衔“教授”和“读者”的翻译:——以陈寅恪、修忠诚、李约瑟的书名误译为例

关键词:学习英语职称; 译名:专业人士; 引体向上; 陈寅恪(修中诚; 李约瑟

1 .引言

作为国内外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学识和史学思想为后人立下了艰难的丰碑。 陈寅恪先后在清华大学、国立临时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成都)、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任教授,曾被牛津大学录取。 然而,由于对英国学术体系中Professor和Reader这两个职级的理解不够,对于这位“教授中的教授”和与他有学术交流的修中诚、李约瑟等头衔的翻译,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Professor和Reader译名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和译名的规范统一。 明确这两个术语的界限,因此确定译名是非常必要的。

2 .面板专业版译名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头衔制度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体系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体系两大领域。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陆的大学受前者的影响很大。 因此,对于英联邦体系中一些头衔如何汉译,常常感到尴尬。 陈寅恪被香港大学录取但最终没有就任的牛津大学头衔的译名,遇到了这个问题。

2.1陈寅恪在香港大学的头衔

一九四零年暑假,陈寅恪不能去英国,而是留在了香港。 在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之前,陈寅恪担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 关于这段历史,蒋天枢( 1997:127 )和陈流求)都只提到陈聘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而没有提到陈寅恪担任讲座教授。 其实,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网站“学系史”就明确地记述了这一点。

In 1935,professorhsuti-shanfromyenchinguniversity,Beijing,wasappointedthefirstprofessorofchinese.atthattime, thecurriculumconsistedofchineseliterature,chinesehistoryandchinesephilosophy.professorhsupassedawayinaugust 1941, andprofessortschenyin-KOH ( cheny inko ) wasinvitedtotakeoverthevacantchairinseptember 1941,whicheheldforonlyaveryshortttime

( http://www.Chinese.hku.hk/main/school-history/)

曾晓华在考证香港学术头衔译名时,将这句话翻译如下。

一九三五年,燕京大学许地山教授被任命为我院第一位汉语讲座教授。 那时的中文课,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 一九四一年八月,徐教授突然去世。 同年9月,陈寅恪教授接手了中文系一个非常短的段落时间。

第一句中的“Professor of Chinese”翻译成“中文讲座教授”非常准确。 因为按照英国的传统,一个系有一个讲座( Chair ),担任这个位置的人是“教授”( Professor ),也叫“讲座教授”。 从Professor下依次为Reader、Senior Lecturer、Lecturer级。

李天安和祝宝奇( 2003 )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将“讲座教授”作为英寸的专业人士正名:

Professor教授在英国大学担任最高学术职务,通常以Professor of Human Geography、professorofinternationaltradelaw等具体学科的名字命名。 这是因为英国的大学传统上各学科只有一名教授,从而保障了最高学术权威的地位。

考虑到国内大学一个系容易聚集数十名教授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英国学术体系的“Professor”统一翻译成“讲座教授”。 据此,以下陈寅恪和霍克斯在牛津大学的聘任制Prof. of Chinese,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汉学教授”,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汉学教授”。 毕竟,对于不了解历史和学术背景的中国读者来说,“汉学教授”、“法学教授”、“数学教授”并不一致,只是某一学科的教授。

许地山去世后,陈寅恪暂时意识到“继承中文讲座教授”( take over the vacant chair )的史实。 卞僧慧( 2010:205 )在引用别人关于陈寅恪的回忆时注意到:

截至8月4日,系主任许地山教授不幸去世,大学当局邀请陈师继担任主任。 (慧按)因为是主任教授,行政管理由他人负责) )。

卞僧慧按语中的“主任教授”其实是“讲座教授”。 一般来说,“讲座教授”兼任系主任。 陈寅恪在香港大学担任讲座教授(中文系主任)期间,行政事务确实与他人分担。 陈君葆1941年8月14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傅士德教授被邀请去谈话,他向我询问了他对汉语教授继任者的意见。 我说,关于中国的历史,自然是以陈寅恪为理想、贴切的。 但是,关于行政方面,季明老师说补上比较好,他说是对的,决定这样向当局提出。 (陈君葆,2004:21-22 ) )。

陈寅恪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头衔有“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两种,两者的学术身份完全不同,不能混淆。

2.2陈寅恪被牛津大学的头衔录取了

英国牛津大学于1876年设立汉学讲座( Professor of Chinese ),首任教授为1839年来华传教,后担任英华书院院长的理雅各) James Legge。

陈寅恪于1939年应牛津大学邀请,担任第四任Prof. of Chinese,即“汉学讲座教授”。 据陈寅恪介绍,他于1967年12月第七次交稿。 “当时,应英国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邀请,准备出发,但由于第二次欧洲大战爆发,没能去成。” ——蒋天枢,1997:119。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陈寅恪是想把这个荣誉处理得很低,还是循例使用了“汉学教授”这个译法? 而且,有义务恢复历史,“Prof. of Chinese”“汉学讲座教授”的真面目也变得清楚了。

遗憾的是,吴学昭( 2014:212 )、陈流求) 2010:151 )、蒋天枢) 1997:118 )、释迦牟尼佛) 2013:438-441 )、岳南) 2008:152-153 )等

其实蒋天枢( 1997年118月)借别人之口,提到了“牛津特别讲座”。

著名女史学家陈衡哲说:“欧美任何汉学家,除了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畑等极少数人外,都听不到寅恪先生的演讲人。 但寅公获牛津专题讲座荣誉聘任,至少使当今欧美认识到汉学的深邃,对世界学术界也大有裨益。 ”

蒋天枢在文中并未采用这个称号,仍然使用“汉学教授”,陈寅恪与“讲座教授”的译法相左。 另外,将陈寅恪的头衔简称为“正教授”的报道也不准确。 例如,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陈寅恪抵达岭南大学的第二天,《岭大校报》就刊登了“本校聘请为名教授陈寅恪”的新闻,报道如下。

……1942年牛津大学聘为正教授,是我国难得的荣誉。 (陆结合东,1997:19 ) )。

霍克斯于1960-1971年担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相关研究对他的这个头衔也并不陌生,被誉为“终身教授”、“教授”、“汉学教授”。

霍克斯为了翻译《红楼梦》辞去了牛津大学的终身教授。 (鄢秀,2003:58 ) )。

在此期间,为了专心做翻译,著名的霍克斯辞去了非常荣誉的牛津大学教授职务。 (李菁,王烟朦,2015:54 ) )。

1959年36岁,(陈寅恪)接替德效骞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Prof. of Chinese )至1971年。 (王丽) 2011:81 ) ) ) ) ) ) ) ) ) )王丽) ) ) )。

Prof.(ofChinese )译作“教授”、“汉学教授”,其不当之处已在上文详细分析。 郑秀文中提到的“终身教授”也同样扑朔迷离。 美国的职位评定体系“非晋升即走”,如果年轻博士在大学任教6年以上,就能应聘终身教职,得到助教职位的被称为“终身教授”。 这不等于英寸轮廓讲座教授的学术地位。

之所以把英国头衔体系中的专业人士的译名确定为“讲座教授”,更是因为他说,在这个体系中,跟在后面的Reader,才是与我们常用的“教授”一点一点地对等。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讲座教授”这个译名的提出也是出于用语系统的考虑。

3 .读我的译名

与陈寅恪的学术生涯交往,陈寅恪担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并推动的两位学术界人物——休斯,中国名修中诚,Joseph Needham李约瑟这个学术头衔的各种翻译,也同样令人困惑。

3.1修中诚、李约瑟的班级标题翻译

据陈流求( 2010:171,181 )介绍,修中诚曾远赴广西和成都与陈寅恪谈及赴牛津事宜,国内研究人员将他的头衔定为“自述”,“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

1 .教授

潘光旦在题为《“四海穷愁龙战秋”三首》中写道:

牛津大学修中诚教授因中英文化友谊之事受聘,中秋节下乡三天,畅谈儒家思想,临别赠送三绝,译名韵韵。 (潘光旦,2000:20 )。

2 .副教授

1937年6月,他(指金钟书)把论文寄给了两位考官。 一位是Leonard Rice-Oxley,基布尔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导师( Tutor ),另一位是修中诚( Ernest Richard Hughes ),林肯大学中国宗教和哲学副教授( Reader )。 (王广禄、吴楠,2014 )。

1939年春,……陈寅恪接到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聘书,请他去牛津做汉学演讲,对方已经安排该校汉学家休斯副教授当副手。 (岳南,2008:152-153 )。

3 .高级讲师

住在“半山小筑”的时候,牛津大学中国宗教与哲学高级讲师修中诚老师应邀来家里做客,吃过午饭。 (陈流求,2010:171 ) )。

牛津大学汉学专业高级讲师( reader )休斯老师共同来进修时,要求研究中国古代哲学。 梅琦校长……请邵循环正老师担任休斯的导师。 (李富宁,2005年6月4日) ) )。

4 .讲师

1939年,汉学讲座教授悬空,由时任中国哲学与宗教讲师的修中诚( Ernest Richard Hughes )主持,进行了牛津大学汉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创立汉学科( Chinese Honour School )

1945年10月,霍克斯回到牛津,利用原奖学金进入东方学系汉学科( an Honours School of Chinese )。 在原伦敦会士修中诚( Ernest Richard Hughes )讲师的指导下,他主修中文,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招收的第二名学生。 ( (王丽) 2011:74 ) ) ) ) ) ) ) ) )王丽) ) ) )。

作为那个头衔的替代,还有模糊的“教师”:

5 .教师

他(定向达,本文作者注)因牛津生活昂贵,投靠休斯( Ernest Richard Hughes )牧师的家。 休斯中文名修中诚,原为英国伦敦会教士,1911年东渡中国,在福建汨州传教18年,后就职于上海中华基督青年会,两年前回到英国,担任母校牛津大学中国宗教与哲学教师。 (吴学昭,2008:118 )。

修中诚学术称号译名混乱令人震惊,与陈寅恪牛津聘任制有间接关系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也同样遭遇了这一不幸。 1943年,李约瑟和牛津大学讲座教授陶育礼赴中国考察科学和学术现状,受聘为中研院通讯研究员。 作为回报,陶育礼也联合汤因比和库克提名陈寅恪入选英国学术院通信院士(陈怀宇,2013:65 )。 同样拥有瑞达头衔的李约瑟,其头衔的翻译有“教授”和“高级讲师”两种。

1 .教授

1944年( 1943年,笔者注),英国科学史家、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 Joseph Needham,1900-1995 )考察战时中国大学,称浙江大学为“东方的剑桥”,有许多好去处(陈平原,2015:68-69 ) )。

二战期间,李约瑟(剑桥大学生化学家)、陶德斯(牛津大学古希腊学者)两位教授以英国文化交流学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从此,他迷上了中国的科学和文明,并把它作为后来的终身事业。 (何兆武,2007:202-203 ) )。

竺可桢的日记里提到李约瑟的时候,多次叫他“教授”。 在1942年10月6日的日记中,写着Prof. Eric Robertson Dodds陶育礼( Greek ) of Oxford and Prof. Joseph Needham李约瑟( Chemistry ) come to China shortly .

如果说竺可桢当时不知道李约瑟的头衔是“自述”,可能是误用了“Prof .”,那么在11月以后的日记中,竺可桢就把李约瑟的学术称谓作为正本清源,冠以自述头衔继将英国牛津大学Prof. E. R. Dodds陶育礼读作牛津大学Regius并进行报告的Gilbert Murray马来之后,Irish爱尔兰人以调查中国的教育为目的。 年49,剑桥大学生化学Reader Joseph Needham李约瑟,年42,为唯一的英国科学家用中文讨论中国哲学(者),计划来中国教授科学史。 (竺可桢,2006:431-432 ) )。

在中文里被称为“教授”。 第二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寄杭立武函,是指E. R. Dodds,J. Needham二教授”(竺可桢,2006:432 )。 1943年12月17日,“美国的Eaton教授。 英国李约瑟教授》(竺可桢,2006:689 )日记正文前的关键词概要。

2 .高级讲师

其实,稍微解开王国忠老师的《李约瑟与中国》,就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The British Council )派剑桥大学高级讲师( Reader )李约瑟和牛津大学讲座教授陶育礼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的事(陈怀宇,2013:65 ) )。

3.2读我到底应该怎么翻译?

修诚和李约瑟的学术头衔Reader的翻译如此丰富多彩,让读者陷入了混乱。 Reader译名的混乱源于英美学制的不对称性(详见表1 )。 香港各大学的头衔体系最早是根据英国的大学体系建立的。 如表1所示,Reader很难在美国大学头衔体系中找到对等的词汇。 曾晓华( 2015:14 )对此表示:“英美同文同宗要表达同样的概念还不容易。 要将Reader翻译成中文,可以预见会有困难”。

表1 :英美学制比较(曾晓华,2015:14 ) ) ) )。

困难回归困难,曾晓华最终将Reader命名为“教授”。 曾晓华( 2015:16 )说,Reader翻译为教授,不仅是为了约定(在1979年香港大学制作的《英汉大学常用语词汇》中,Reader翻译为“教授”)和宪法权利的考虑) 其中之一就是教务,2010年香港大学向立法会提交了大学条例修订草案,条文中的Reader (原文)以“教授”(译文)表示,将Reader翻译为教授,可见已经有法律基础。 金圣华( 2008:58 )目前香港通用的制度也是英美共同体,除保留原来的“讲座教授”头衔外,从Reader开始一律采用专业人士、辅助专家、辅助专家

据维基百科称,bothreadersandprofessorsintheukwouldcorrespondtofullprofessorsintheus.(维基百科,2015 )

由上表可知,Reader是属于同一英国头衔体系的Senior Lecturer (高级讲师)和Lecturer (讲师)、美国产的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4种“Reader”的译文中,只有“教授”一词是正确的。

在上述诸多翻译实例中,费孝通、竺可桢、何兆武、陈平原等学者都曾投靠欧美、海外求学、自然熟悉海外学术体系,因此,可以恰当地把“Reader”翻译成教授,这些都是译名成立的有力资料证据

3.3 Reader是"副教授"吗?

目前,许多英语词典采取折衷处理方法,将Reader翻译为“副教授”。 详情请参照表2。

表2 )词典自述“副教授”译名列表

“准教授”这个片名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杂志关于Reader译名的系列讨论中,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的朱一星老师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很多大学都采用“教授、副教授、专职讲师、助手”的系列名称,但“助教”是assistant profer 指出在北美可能被误解为“副教授”的日本政府也于2006年修改了相关法律,从2007年4月1日开始将大学的“副教授”一律改称为“副教授”,相关法律也规定,2006年以前的“副教授”工作经历都是“副教授”的工作经历。 ( 《语文建设通讯》编辑部,2014:51 )

据《语文建设通讯》编辑部2014:51 ),“副教授”这个译名有两个问题。 1 .日本的“副教授”的意思是“Associate Professor”,而日语的“副教授”是中文的“副教授”,为什么有必要引进“副教授”?

2 .日本的“副教授”又相当于英寸的“Reader”吗?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Reader”的中文叫“教授”。 ( 《语文建设通讯》,2014:51 )

如上所述,上述英汉词典的“副教授”译名来自日语时,概念的重复引入( associate professor已有“副教授”译名)、与通用译名不一致) Reader香港各大学统称为“教授” 如果是原始的译名,就容易和日语的“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混淆。 因此,将“副教授”作为“Reader”的译名值得研究。 根据本文的讨论,英汉词典将Reader定为“(英国Professor,Reader,Senior Lecturer,Lecturer四级学术头衔体系中最低的)高一级“讲座教授”的)教授”

4 .结语

在外来头衔翻译中,要防止使用外国头衔来超越自己,比如把vice provost翻译成“副校长”,而不是“协理学务副校长”、“协理首席副校长”、“校长助理”(金其斌,2015 )。 但是,不能因为英美学制的歧视和认识的不足,走向另一个极端。 将陈寅恪负责的专业课程翻译成“汉学教授”,而不是还原原本面目的“中文讲座教授”(香港大学)和“汉学讲座教授”(牛津大学)。 或者,将与美国学制的Professor对等的Reader等误译为“副教授”、“高级讲师”甚至“讲师”。 在标题的译名问题上,要使“名”名副其实地归于“名”,译者必须努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笔者发起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港台现代翻译家集翻译思想研究”( GD13XWW06 )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郭长城曾在台北一家旧书店里接触过陈寅恪1948年寄给台湾的“一批”物品,其中有一张印有“国立临时大学教授陈寅恪”的名片。 可见,陈寅恪任教的院校应增加“国立临时大学”一项。 见郭长城( 2014:4 )。

当时,中英文化协会总干事杭立武在与清华校长梅李琦商讨陈寅恪在香港大学的工资支付问题时,曾使用“客籍教授”。 中英文化协会为促进香港大学与国内大学的关系,经与该校协商,聘请陈寅恪老师为客座教授。 (黄延复,1999:373 ) )。

赵毅衡( 2001:48 )叙述溥仪的英语教师庄士敦曾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学教授时,特别在汉学教授之后增加了以下备注: 帝国大学每门学科只有一名教授,因此此人必须是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兼系主任或系主任。 结合上述讨论,这里的“汉学教授”和以下的“主任教授”更严格的学术称谓都应该是“(汉学)讲座教授”。

无独有偶,在许地山《悲痛于信仰之底》的《译稿》中,史志康( 2015:51 )将这位香港大学汉语讲座教授陈寅恪的前任冠以“主任教授”的头衔,称许地山为“1935年香港大学汉语学院主任教授”

令人费解的是,沈加在提到陈寅恪牛津席几位前任(理雅各、苏慧廉)时,都是用“汉学讲座教授”( 2013:352,355 ),但当他去找“接棒”陈寅恪时,却发现“

《英汉大学常用语词汇》编辑刘靖之( 1990:201 )指出,一九七三年,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同意将Chair Professor翻译为“讲座教授”,Reader翻译为“教授”。

高级讲师在我国属于中职学校职称序列,明显不适合作为“读”的译名,容易引起误解。

参考文献

[1]卞僧慧.陈寅恪老师年谱长篇(初稿( m ) .北京:中华书局,2010 .

[2]陈怀宇. 1944年陈寅恪当选英国学术院通信院士始末[A] .余英时,等.陈寅恪研究:反思与展望[C]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62-74 .

[3]陈君葆.陈君葆日记全集(卷二: 1941-1949 ) ) m ) .谢荣辊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

[4]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喜与悲:父亲陈寅恪的母亲唐筼[M] .北京:三联书店,2010 .

[5]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6]程美宝.陈寅恪与牛津大学[J] .历史研究,2000(3):152-164 .

[7]宫齐. ENCARTA英汉双解大词典[Z]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

[8]郭长城.陈寅恪抗日时期文物编年事编[A] .郭长城,等.陈寅恪研究:新史料与新问题[C]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1-57 .

[9]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

[10]黄延复.陈寅恪四十年代初滞港前后若干史料[A] .追忆张杰、杨燕丽.陈寅恪[C]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71-376 .

[11]霍恩比.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J ] .赵翠莲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12]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

[13]金其斌. vice provost是“副校长”吗? 兼作“provost”的译名[J] .东方翻译,2015(3):84-87 .

[14]金圣华.齐向译道行[M] .台北:三民书局,2008 .

[15]李赋宁.从事英语学习和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

[16]李菁,王烟朦. 《红楼梦》英译本研究的副文本视野——以——霍译本为例[J] .东方翻译,2015 (4) (:50-56 )。

[17]李天安,祝宝奇.英国大学体制、职位、学位汉译须规范化[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8-25 .

[18]刘靖之.泛论大学术语中译本[A] .刘靖之.译论集[C] .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200-207 .

[19]陆结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 .

[20]麦克米伦出版公司.麦克米伦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 .杨信彰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

[21]潘乃穆,潘乃和.潘光旦文集(第11卷)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2]寻沈.苏慧廉[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

[23]史志康.“主义”灭绝的灵感[J] .东方翻译,2015(6):50-54 .

[24]王广禄,吴楠.推进“钱学”研究[EB/OL]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6-14][2015-

12-31] )。

33558 www.cssn.cn/GD/GD _ rwhd/GD _ gdxc _ 1652/201406/t 2014 06 13 _ 1210446 _1. shtml。

[25]王丽奎.大卫霍克汉学年谱简编[J] .红楼梦学刊,2011(4):71-117 .

[26]吴学昭.听杨江老故事[M] .北京:三联书店,2008 .

[27]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增订本( m ) .北京:三联书店,2014 .

[28]郑秀. D. Hawkes与中文[J] .国语建设通讯,2005(75(54-58 ) .

[29]杨国桢.牛津大学中国学的变迁[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8):4-9 .

[30]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1]英国柯林斯公司.柯林斯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 .姚乃强等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32] 《语文建设通讯》编辑部.准将,副教授,Hanyu Pinyin副教授[J] .国语建设通讯,

2014(105 ) 51-52

[33]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34]赵毅衡.我的老同事庄士敦[J] .万象,2001(9):47-57 .

[35]曾晓华.论学术头衔的翻译:以英国与香港的学制为例[J] .国语建设通讯,2015(107(13-26 ) .

[36]竺可桢.竺可桢全集[ J ]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

[ 37 ]维基百科. reader [ academic rank ] [ EB/ol ].[ 2015-10-03 ] [ 2016-01-03 ]

3359 en.Wikipedia.org/wiki/reader _ ( academic )

_rank (。

[作者简介]金其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词典研究。

为您推荐

石家庄哪家画室好|美术生必看石家庄画室。

高三美术生集训找画室的众多选择中,石家庄画室一定是美术生及家长都积极认真考虑的。石家庄画室教学老师大多毕业于美术类院校,加上靠近北京有地域优势、环境服务硬指标,每年都吸引着万余名全国各地美术生前来进行美术集训学习。联考日益重要、校考院校有所

2023-01-06 06:04

3.7亿,中山大学3.1亿,深圳大学320万?广东加固计划公布

10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的“冲补强”计划资金安排方案,所有高校总共有31.7亿的资金支持,其中中山大学3.1亿,华南理工大学1.89亿,深圳大学仅有320万,南方科技大学没有在这个计划中!为什么深圳大学仅有华南理工大学的1

2023-01-06 06:03

最新非高校榜单出炉,首都医科大学当之无愧,深圳大学势头强劲。

随着2022年元旦节的到来,距离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虽然有哪些大学能成功入围目前不得而知,但是从以往的大学排名榜单来看,基本上入围的高校也都可以确定了。可是“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校的天花板,每年的招生名额毕竟是有

2023-01-06 06:02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院长宋星航向学院干部讲解“当前形势和任务”。

4月25日下午,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在图书馆六层召开中层干部扩大会(副科以上会)。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校长宋兴航以“当前的形势与任务”为题,盘点了各部门在以评促建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十大成果;分析指出了学校目前尚存在的十大问题;并通过“双十反馈”提出了

2023-01-06 06:01

计划招生1万人!深圳有一所新大学。

备受关注的深圳海洋大学建设项目继今年4月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之后时隔6个月又迎来新进展深圳海洋大学设计招标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关于海洋大学建设项目用地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公示》。公示文件

2023-01-06 06:00

构建全流程创新生态链深圳今年将建设并启动这些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魏笑 深圳报道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前提。范内瓦·布什曾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进行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际目的,其产生的是一般性知识以及对自然和规律的理解。基础科学的特性之一是能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是所有实用

2023-01-06 05:5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