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马奶奶的兰花和她未竟的梦想

更新时间:2023-01-07 12:08:01作者:51data

2022年2月11日,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邓小岚老师。 北京新闻记者郑新泾摄

马奶奶的兰花和她未竟的梦想

3月22日,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上午仍是阴天,下午天空飘雪。 祖母出去散步回来,对白紫薇说:“邓老师(邓小岚)去世了。 ”。

白紫薇今年20岁,正在上大学。 因为瘟疫,正在家里上网络课。 她是马兰小乐队的成员,和邓小岚学过小提琴。 “不,你在听谁说,”白紫薇不相信。 几天前,她看到邓小平老师叫村里的孩子去她家学乐器。 刚认识邓小岚的时候,白紫薇上二年级了,只有在教室窗边高一。 在白紫薇的心里,邓老师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眼睛明亮,经常笑,总是一副充满活力的样子。 邓老师似乎是永不老、永不分离的存在。

几百公里外的白宝衡接到消息,大脑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心情,邓老师和我交往了13年。”他在电脑上拼命搜索马兰小乐队的视频,看着每一条。 白宝衡现为沧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学生,马兰小乐队主音吉他手。

他哭了一个下午,拿起纸笔为邓小岚写歌。 名为《师生情》。 他弹着吉他录了这首歌。 “虽然没有时间给邓小平老师写歌,但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

马兰村被连绵的大山包围着,地形封闭,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的机关驻扎地工作。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 十八年前,退休后的邓小岚开始往返于北京和马兰村,教当地孩子唱歌、学乐器,组成了马兰小乐队。 今年,冬奥会闭幕式上,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的44名孩子组成马兰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颂》。

邓小岚在马兰村盖了校舍,为孩子们修了音乐城,并自筹资金搭建了月球舞台。 月亮舞台的立面是半个月的形状,湖水在舞台前流动。 水位合适的时候,从山上俯视,可以看到两轮半。 光环倒映在水中。

2022年2月11日,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邓小岚在“月亮舞台”后台,看着充满音乐元素的建筑,充满了喜悦。 北京新闻记者郑新泾摄

邓小岚将于今年5月在新设的月球舞台上举办马兰儿童音乐节,届时水库修好,山中水涨船高,二轮半月可见一斑。 邓小岚还计划在月亮舞台旁种满金盏花、连翘、榆叶梅、松树和柳树,那时,花也差不多开了。 但是她没有等到那天。

3月19日,邓小岚因脑梗塞昏倒在月亮舞台旁,两天后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别说了,做就是了

看了邓小岚在朋友圈去世的消息,孙建芝在沙发上坐了很久。

孙建芝最后一次见到邓小岚是几个月前在马兰村,邓小岚一如既往地亲切,笑着叫他“孙老师”。 她们是18年前认识的。

2004年,一位短发、戴眼镜、说普通话、“非常有活力”的女子来到孙建芝任教的马兰小学。 我介绍她叫“邓拓的女儿”,想在这里教音乐。 邓小岚给孙建芝的第一印象是“很亲切,第一次见面就像熟人一样”。 当时的马兰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和前科班,孙建芝是唯一的两位老师之一,同时负责一二年级的全科教育。 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室里,孙建芝教完一年级,让他在一年级的背上做作业,然后教二年级。

学校有四所房子,斜斜的,总是漏雨,所以墙角都湿透了。 办公室被一根大树干支撑着。 “这太危险了,”邓小岚担心地说。 孙建芝说邓小岚没有再多说当时多余的话。 一年后,她和孩子们搬到窗户清晰的新教室上课。

“光工作,不说”,孙建芝说这是邓小岚的风格。 当时,邓小岚每月领900多元的退休工资。 回到北京后,她和兄弟姐妹商量,筹集了4万元,在学校盖了4间新房,在教师休息室修了村里第一个冲水式厕所。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成员在马兰村附近游击“办报”。 1943年底,马兰村19名村民为了掩护报社同志,被日军杀害。 2003年,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同志们回到马兰,为当时遇难的村民扫墓,正好遇到一起来扫墓的孩子们。 那时,她刚从北京市公安局原科技处退休。

“你们来唱歌吧,”邓小岚满怀期待地说。 没想到孩子们连国歌都不会唱。

“不会唱歌的孩子很可怜”。 看到孩子们,邓小岚心里很寂寞。 高中的时候,邓小岚开始学小提琴。 大学进入了清华大学的乐队。

2004年,她决定来到马兰村教孩子们音乐。 半个月左右,邓小岚来到了马兰。 早上8点从北京出发,巴士换乘列车坐长途巴士,到马兰村,白天黑了。

孙建芝也喜欢唱歌,但是没有接触过音乐。 邓小岚上课的时候,她也在教室里学习。 今年60岁的这位老人记得她记住的第一首歌是《歌唱二小放牛郞》。

202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八一学校,邓小岚老师和马兰合唱团的孩子们即将启程前往北京。 北京新闻记者郑新泾摄

没有离别之心的温柔

刚来马兰村的时候,村民们都住在土屋里。 墙角有一个大裂缝,土掉了。 “房子看起来不像能住人。 ”邓小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猪圈和厕所建在路边; 山里土壤条件差,村民种了好几种玉米,但收成不好。

邓小岚最初住在老乡家里,邓小岚叫女主人“二姐”。 姐姐家的土房里摆着床、餐桌、炊具。 每次,邓小岚都会来,二姐的丈夫抱着被子去放垃圾的房间睡觉。 因为害怕给姐姐添麻烦,新校舍一盖好,邓小岚就搬到学校住了。

在孙建芝的记忆中,邓小岚总是咬着玉米馒头。 白面馒头很贵,邓小岚知道家乡不富裕,别人送她馒头,她只有玉米面。 孙建芝心疼她,送她家里的鸡蛋和新蒸的白面馒头,她不想要。 孙建芝非坚持,她才收下。

很多人还记得邓小岚对别人的温柔。

邓小岚在马兰村的家里摆了七张桌子,在黑板上画了五线谱,桌子上堆着很多乐谱。 最多的是乐器,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吉他……由于年代久远,手风琴背带破裂,键盘变黄,像个掉了钥匙、掉了牙的老人。 教孩子们唱歌后,邓小岚又开始教孩子们乐器了。 她把从北京从亲戚朋友那里得到的二手乐器拉到马兰村。 2006年,邓小岚选择了6个孩子,组成了马兰小乐队。

白紫薇本来不是马兰小学的。 她听了周围姐姐们的话,说是从北京来的老师教音乐,带着好奇心跑来的。 第一次来的时候,她很害羞,不敢进去,躺在教室的窗户上偷看。 一看到有人出来,就马上跑开了。

“你想学习吗?”邓小岚把她叫了回来。 白紫薇看到这位短发奶奶笑得很开心,点了点头。 那是白紫薇一生中第一次看到电子琴,她把手指放在上面,轻轻地按了按。 在8岁的她眼里,这是高贵而脆弱的,她不敢用力推,“推了,怎么办?”

白薇记得她能弹的第一首曲子是《欢乐颂》。 练习钢琴的时候,有时三个孩子共用一个钢琴,每个人都伸出手,放在不同的音区。 邓小岚回到北京后,乐器在各个家庭里流动。 孩子们练习两天,我练习两天。

如果是想学的孩子,邓小岚会教你。 成绩不好的顽皮孩子来到小乐队,引起了成员的抗议。 邓小岚安抚孩子们说:“到了小乐队,老师会再告诉他的。 ”。 “什么是好孩子。 坏孩子是什么? 什么是淘气的孩子?” 今年2月,在马兰村接受采访时,一向温柔的邓岚突然变得认真起来。 “淘气的孩子未必没有毅力。 喜欢的东西有毅力”。

邓小岚的温柔没有离别之心。

孙建芝还记得当时班上男孩的母亲是个智障,家里乱七八糟,有异味。 看到邓小岚去她家吃饭,村民们劝她“不要去”。 邓小岚笑着说“没关系”。 有一次孙建芝看到邓小岚给男孩洗头理发。 小学实施“免学费”政策前,邓小岚曾为班上几个贫困孩子收过学费。

在村民们眼里,邓小岚本人的生活极其简朴。 十多年前,孙建芝看到邓小岚总是穿着黑色羽绒服,围着暗红色围巾。 去年见到她时,穿的还是这一套。

今年2月,邓小岚在马兰村的家中留客吃饭。 一盘黄蒜和一盘饺子。 看到碗里有几个饺子破了皮,她用筷子小心翼翼地选择了自己的餐具,剩下的给别人吃。

乐队的孩子们拿着乐器和邓岚老师合影留念。 新京报记者郑新浔翻拍

浪漫的“老孩子”

邓小岚从小就浪漫文艺。 在一篇让她想起父母的文章中,她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到苏联的芭蕾《天鹅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彩色钢笔写信告诉爸爸妈妈她喜欢芭蕾,以后想学芭蕾。 不受父母对孩子孩子气的幻想推动,邓拓画了一幅芭蕾舞者的速写画寄给邓小岚,并写道:“祝岚学习舞蹈,取得成功。”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邓小岚提交沈阳舞蹈学校考试,父亲联系了当地的战友,让她上了火车。 到了沈阳,邓小岚想家,给家里写信。 “岚先生,接到第一封信,就像晚上期待星星一样高兴啊。 你第一次旅行,终于一切顺利了……”在信中,父亲表示关切,并以平等友好的语气向她咨询未来道路的选择。 父亲给了她自主选择的自由,但她退缩并没有指责她,完全是以大人的身份尊重和对待,这给邓小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她放弃了重试,回到了北京。 1963年进入清华大学工业化系。

“我们的家庭气氛总是民主友爱的,”邓小岚在文章中写道。 在山东工作期间,听说邓小岚恋爱受挫,母亲丁一岚第二天从北京坐火车赶到泰安。 在车站分手的时候,妈妈给邓小岚读了邓拓写的诗。 “在独立西风中,珍而重之。 ”

或者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邓小岚也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在白宝衡的记忆中,邓小岚从未生气过。 上课的时候,她也拿过小树枝吓唬人,但树枝从来没有没落过谁,也没有批评过谁。 孩子们个子矮,教乐器的时候,邓小岚蹲下,抬起头来教手指该怎么放。 谈话结束后,站起来,轻快地说“去练习吧”,然后去指导下一个小组。

78岁了,邓小岚还充满着童心,说着话,就经常唱起来。 唱歌的多是儿歌,高兴的时候,挥手就像“老孩子”。 去年,马兰儿童合唱团为冬奥开幕式彩排。 邓小岚去看望马兰小乐队的成员,一个不认识的学生对她喊道:“老师好。” 对方走后,她捂着嘴小声地说:“我不是你的老师。” 说着吐了吐舌头。

看着乐队里的“小不点”,邓小岚的眼里总是充满温柔。 夏天,带着他们去山上挖山野菜,告诉孩子们在山上遇到危险时,吹口哨比叫人更有用。 冬天堆雪人,把乐队里坏了的小号插在雪人手上,让小队员们给雪人拍照。

音乐人蚂蚁有一头蓬乱的长发,年轻时兴风作浪,自认在国外也有这么多年,见过什么世界,但第一次见到邓岚,就被她的朴素和天真感动了。

2009年,为了参加《再走红路》的拍摄,阿里去阜平采风。 去了马兰,看到邓小岚在教当地的孩子唱歌,就住下了。 他打算在这里拍关于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的纪录片。

白天,蚂蚁拍小乐队,用吉普车带着孩子玩,和他们爸爸喝酒。 晚上在故乡的床上写歌。 他给马兰的小乐队写了好几首歌,村民家里灯光昏暗,他站在床上,拿着纸笔,对着灯写。

写得很快,“有感而发”。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了唱出心中的歌谣,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爱你,清晨的花,永远的童年……”。 这首歌被蚂蚁用于纪录片《马兰的歌声》,词谱被抄写在一张大纸上,挂在邓岚马兰村家的客厅里,纸变黄了。

首先,蚂蚁确立了理念。 他拍的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好事,更不是煽情的东西,而是音乐给人带来乐趣和欢乐。

在蚂蚁拍摄的视频中,邓小岚拿着茄子、细线、木棍做的小夜灯,上面刻着五线谱的音符。 孩子们拿着用各种果皮做的小夜灯蹲在溪水旁,灯光照亮夜晚,后面的月亮明亮地闪耀着。

在溪水旁边、猪圈旁边、泥泞的小路、石头上、玉米地里练琴。 手指停在钥匙或弓上,指甲里藏着黑色的泥,手的面皴裂,手指皴裂。

2022年2月11日,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音乐城”悬挂马兰村小乐队老照片。 北京新闻记者郑新泾摄

韧性

在每个人的眼里,邓小岚总是笑,而蚂蚁也见过她流泪。

每次来马兰村,邓小岚都会在小本上详细记录每天的教学计划。 但是有时到了马兰,没有一个孩子来上课,她流着眼泪。

上二年级的时候,邓小岚留下白宝衡唱了《歌唱二小放牛郞》。 他一定声音很好,所以想教他唱歌。 第二天,白宝衡不来了。 “回来晚了的话,就不能和伙伴一起玩了”。 到了四年级,长大了一点,白宝衡又回到了小乐队。

很多孩子都很好奇,刚来,就有很大的兴趣,学了两天,就没来了。 也有父母觉得“学习也没用”,不想耽误学习,也不想让孩子来。

邓小岚很失望,但始终没有放弃。 她总是有毅力。 绊倒了,带着小乐队走了16年。

2008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马兰小乐队出演了《晋察冀日报》的老人。 这是马兰小乐队的处女秀。 县里也邀请了小乐队参加公演,媒体报道后,小乐队外出公演的机会增加,很多企业捐赠了乐器。 2012年,马兰小乐队在北京卫视春晚亮相。

满是杂草的地面上有石头、生锈的栏杆和几个不规则制作的楼梯。 这里是邓小岚建的第一个舞台,她被命名为鸽子舞台。

鸽子舞台的前身是羊圈,邓小岚请村民摘下羊圈,用水泥搭建舞台。 蚂蚁带着孩子们做雕塑,把五根钢筋缠上布,上漆,把布和漆重叠在一起……做成鸽子,做成手掌一样的形状,意味着“支撑孩子们的未来”。

2022年2月11日,邓小岚讲述了鸽子舞台的故事。 北京新闻记者王霜霜摄

2013年,邓小岚有了在山上办音乐节的想法。 “城市里明明有草莓音乐节,为什么我们不能为孩子们举办山谷音乐节?”但是,他们至今没有舞台。

阿里把邓小岚的故事告诉了设计师的朋友。 设计师在马兰小乐队设计了月亮舞台,但由于经费不足,月亮舞台的图纸一直没有生效。

糟糕的是,简,邓小岚找了村民,盖了鸽子的舞台。 有一次,邓小岚来看舞台施工,一辆电瓶车倒了下来,击中了她的脚。 到了县医院,一调查,发现左腿骨头有裂纹。 邓小岚被要求在医院养伤。

第一届音乐节来了400人,山坡上挤满了观众。 邓小岚拄着拐杖出席了。 晚上,一个小乐队在舞台上演出时,天上下雨了,雨后出现彩虹,舞台旁瀑布倾泻而下。

目前,山谷音乐节已举办4届,影响力越来越大,截至第四届,国内已有20多个乐队和美洲、非洲等地的乐队演出。

鸽子舞台的雕刻现在断了四根手指,只剩下一根大拇指。 “以前是‘支持孩子的明天’,现在是‘好厉害’。”邓小岚开玩笑说。

“回到马兰”

听到邓小岚昏厥的消息后,马兰村支书孙志胜找人开车带着村医,5分钟内到达现场。 在救护车来之前,她一直把邓岚抱在自己的怀里。 到达县医院,溶栓后,救护车将邓小岚直接转送到北京的医院。

孙志胜不认为这是他和邓小岚最后的一面。 对所有熟悉邓岚的人来说,离别太突然了。 邓小岚去世的那天下午,孙志胜走在路上,一个女人正在擦眼泪。 她的女儿有精神病,邓小岚从北京带了好几年药。

对于马兰,邓小岚是有责任感的。 “看看那个有什么不好,不舒服,”她在采访中说。

1943年,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附近的一座破山房子里。 抗战时期,邓拓在马兰村附近游击“办报”。 报社团队经常面临搬迁,邓小岚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马兰村周边的一个叫麻棚的村子里。 邓小岚收养她的农家夫妇叫她“干爹干娘”,村民叫她“小岚子”。 到了三岁,邓小岚才回到父母身边。

邓拓祖籍福建,但他把马兰视为家乡。 写《燕山夜话》时,他用“马南邨”(谐音“马兰村”)作为笔名。 他给自己刻过一个“阜平人”的章,他女儿邓岚的章上写着“马兰子孙”。 每次去马兰村,邓小岚都会说“要回马兰”。

车子开进马兰,刚开进村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大牌子。 那里写着“红色马拉松、音乐马拉松、生态马拉松”几个大字。 这是邓小岚给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土地贫瘠,不利于种庄稼。 前几天,马兰村的一些村民以开采为生。 很多山都空了。 孙志胜说,邓小岚建议保护生态,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并介绍生产玫瑰精油的朋友来马兰厂领取村民种的玫瑰花。

这些年,邓小岚一直想帮助马兰发展旅游业,但受制于各方面的限制,效果一直不理想。

一直以来,邓小岚把搭建月球舞台作为另一个愿望。 但是,一直没有钱。 孙志胜说,邓小岚想找银行,用自己的工资做抵押贷款,但没有成功。 去年10月,邓小岚筹资建设的月球舞台终于建成。 这个舞台包含了很多邓小岚的浪漫想法。 她给经过舞台的湖命名为“兰梦湖”。 演员休息室的楼梯栏杆上贴着德彪西《月光》的乐谱。 去年夏天,在酷暑中,邓小岚用铁锹和铁锹铲出了山坡。

2022年2月11日,邓小岚在月球舞台前接受了采访。 北京新闻记者王霜霜摄

今年马兰合唱团亮相冬奥会后,马兰村受到了不少关注,马兰儿童音乐节的建设和旅游发展成为当地的重点工作。 县里计划今年5月在马兰举办儿童音乐节,打算在月亮舞台的西边建设水库,发展漂流,盘山公路也在建设中。

这一两个月,邓小岚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马兰,为这一切都很忙。 她所有的愿望,蓝图今年终于像火车一样开始了,但她倒下了。

孙志胜说:“有邓小平老师十几年的付出,就没有马兰的今天。” 为了脱贫攻坚,现在村里修了水泥路,村民们也搬到了现代化的新小区,所有的厕所都在室内建设。

每次看到孙志胜,邓小岚吵的都是村子的事。 有一次,我看到路灯坏了,村子必须换新的。 邓小岚找到孙志胜说。 “路灯坏了,修好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换新的呢?”“她真的把马兰的主人当成了马兰的孩子,把马兰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孙志胜说。 这个脸色黝黑的北方男人提到邓小岚,一次又一次地呜咽。

邓小岚的孩子在讣告中写道。 母亲在生前的最后18年里,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中,这给她带来了快乐和满足。 冬奥会马兰合唱团孩子们演唱的奥运歌曲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将她的幸福推向了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亮点时离开了,而且走得平静,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慰藉!

在为邓小岚写的歌中,白宝衡写道。 “十几年前,你来到马兰。 你就像星星,挂在那天的边缘。 你把优美的音乐放在我们心中,从此我们就不怕孤独了……”

新京报记者王霜霜编辑胡杰校对杨许丽

为您推荐

艺术类学校学费,艺术类学校的学费一般是多少?

(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学费收取标准,按国家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详见新生录取通知书说明)30所独立艺术类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专业: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学、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管理学费:普遍8000-1000

2023-01-07 12:07

把孩子从生活中带走。体育老师让48个孩子“跑”进大学25年。

白菜、辣椒、茄子、玉米、梨树、盆栽串红,两排简易小平房,还有一个已经建成的养鱼池。这是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下对桩石村的一处占地7亩的庄稼院。这个院子还有一个名字:“梦想之家”。这里也是鞍山市唯一的马拉松训练基地。院子的主人柏剑和

2023-01-07 12:06

关注|三年赚30万,只考一个证。

来源:工人日报花一万余元,报名一个注册消防工程师备考培训班,王萌以为等着她的是:拿到证书,租给企业,三年三十万。不曾想到,她等来的是:学历被伪造,成绩不过关,学费打水漂。包就业、签退费、可分期、包挂靠、不工作、拿高薪……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证

2023-01-07 12:04

院校考试信息|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01/842考研信息最全汇总

Hello!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熊学长,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东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备考信息帖干货!学姐/学长基本信息熊学长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助你2024考研一战成硕!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早日确定目

2023-01-07 12:04

学美术要花多少钱?细数46所艺术类院校的学费,看完吓一跳。

本期为大家整理了46所院校的学费情况,可以作为大家选择院校的参考之一。(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学费收取标准,按国家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详见新生录取通知书说明)30所独立艺术类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专业: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戏

2023-01-07 12:03

沈理工新增“智能科学技术与翻译”两个专业

本报讯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2020年,沈阳理工大学在辽宁省共计招生2160人,全部为本科层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翻译”两个招生专业。沈阳理工大学发布《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并介绍了在辽宁招生计划。2020年,沈阳理工大学在辽宁

2023-01-07 12:0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