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艺考生联考和统考有啥区别(or函数的使用方法)

更新时间:2022-12-13 13:32:57作者:艺考之家

一般音乐考试包括省统考(联考)和校考两种形式。艺术类考生在取得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书后,必须参加高考,遵循音乐艺术类院校录取录取的原则。统考,又称联考。其中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必须参加省统考。未取得省统考资格的考生不能录取转艺术类专业本科。考生只有在统考成绩合格后才能参加校考,否则校考成绩无效。校考是高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一般从一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月中旬。请家长和学生提前了解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地点。报考不同专业考试内容不同。统考和校考对比:统考比校考早时间。参加统考后会有更丰富的时间准备文化课。越来越多的院校承认统考成绩,包括一些985/211重点大学。但是统考只有一次机会,是偶然的,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统考机构多为综合性大学,专业水平普遍弱于专业艺术机构。校考:校考可以在报考以上院校同时进行,增加录取的概率,降低风险;院校多为音乐名校,专业实力较强,相对于专业较好的学生有优势;另外,考院校的方式也比较多录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院校报考。但是学校考试时间大多是1-3月,留给文化课冲刺的比较少时间。而且每个大学的考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提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什么要考校考?1.艺术类专业院校大多有校考招生(校考)。各学院在专业领域都很优秀,比如国家规定的有校考的艺术类独立设置本科院校和参考独立设置本科艺术类院校招生院校,所以我想上这些好的课程。2.统一考上线率高录取率线率低。专业统考每年的通过率都会高达90%以上,很多考生通过统考的几率还是蛮大的。但是录取率很低,最低的省份录取率只有15%。使用录取统考分数线的高校竞争激烈。各高校会在各省统考中设置专业课最低分数线。根据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水平,首选录取。而且招生的名额少拿证的人也不多。自然是文化成绩合适的申请者录取率更高。3.升学率高。在录取每年的校考机构中,经常会出现部分省份没有满额招生的情况。这时候高校会由专业文化课优秀的学校考生依次弥补。通过对各省近五年艺术类补录情况的分析发现,本科专业补录的院校有近9%成为校考机构,统考补录的情况很少。4.校考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科目。考生可能在参加统考时准备不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导致统考成绩不佳。校考时间比较落后。考生的专业水平在考前这段时间是最快的时间,也可以为报名的学校考试做充分的准备。因此,考生可以申请seve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山东省招生考试院2021年艺考生新政策(山东新高考艺考政策)

7月7日,全国117万艺考生迎来延期一个月的2020年夏季高考。为防止人员流动聚集影响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被推迟的不仅有文化课考试,还有本定于三月、四月开展的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校考。文化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双双延期,出现“高考先于艺考”的特

2022-12-24 09:06

江西编导生有没有必要校考(江西2021编导考点)

作者:陈卓琼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开考不到一个小时,网上就传出了本次艺考文艺常识(以下简称“文常”)的答案”,12月17日,江西考生凌云公开质疑,12月10日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举行的江西省2019年广播电视编导联考(专业考试)存在

2022-12-24 09:06

江西编导联考押题(江西编导生有没有必要校考)

“开考不到一个小时,网上就传出了本次艺考文艺常识(以下简称“文常”)的答案”,12月17日,江西考生凌云公开质疑,12月10日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举行的江西省2019年广播电视编导联考(专业考试)存在泄题和作弊的可能。有考生发微博说

2022-12-24 09:05

上职业高中有出路吗(职业高中多少分可以上)

职业高中是高中阶段的一部分,一般简称高中或者高中阶段。一般来说职高和普高(普通高中)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职业高中,要求技术性和职业性重要。而普高则要求文化性重要、职业高中简称“职高”。培养目标:职业高中学校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

2022-12-24 09:04

西安铁一中初中部是否招收艺术类特长生(陕西省普通高中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

12日,成都市招考办发布了《2018年成都市部分普通高中面向全省、全市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报考须知》,今年成都有六所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三所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学生可报面向全省招

2022-12-24 09:04

@艺术生!中德北艺2022年艺术专业招生简章来了

中德北艺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北京体育大学附中舞蹈教学区。2009年经丰台教委批准,北京教委备案成立为一所民办职业高中,校名为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简称“北艺”),距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为响应北京市政府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

2022-12-24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