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电脑背景图高清全屏(电脑背景图片高清2022最新壁纸)

更新时间:2022-12-18 12:01:39作者:艺考之家

读完博士后,张宁一直期待着一个“奇迹”会出现的时刻,一个被灵感击中的顿悟时刻。就像凯库勒实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梦:在梦里,他看到旋转的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抓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旋转。在被电击突然惊醒后,凯库勒写出了苯的第一个环状形式。这个梦想从未实现。现实中,以年为基础的研究不可能缩短到一瞬间。就像透过毛衣的缝隙看到了火光,受到了启发。毕竟只是一部《万物理论》的电影,无法概括霍金的日常工作。

电脑背景图高清全屏(电脑背景图片高清2022最新壁纸)

2022年6月22日,河南省安阳市某大学毕业生展示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图/IC图

文薇新京报记者刘洋编辑陈晓曙校对李丽君。

用14分钟读完这篇9600字的文章。

对于周琦来说,四年的读博是一次看不到尽头的孤独跋涉。做出原创的学术成果,在“出版或走出去”的压力下,周琦在密不透风的形式中艰难地呼吸着时间。直到博士第二年,失眠多日的她看着13楼宿舍的窗户,有了跳下去的想法。

现在,跨过痛苦之河,周琦从支离破碎的黑暗中提炼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压抑体验:失眠,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身体不断疼痛,连报销单上的数字都记不清了,思维逻辑成了浮线,无法下笔。

周琦的抑郁症并不是个例。055-79000杂志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0%的博士生表示在读博期间曾因抑郁和焦虑寻求帮助。有些深陷抑郁症的博士生被学业失败的恐惧和危机折磨,有些遭遇学术生涯的各种风险,有些在不断被否定后对自己产生负面认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也都背负着学术领域之外的人生历程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程萌在读博期间也经历过抑郁症。在关注到博士生普遍面临的抑郁症问题后,程萌将目光聚焦在了那些身处象牙塔顶端,被抑郁症困扰的博士生身上,完成了《自然》。

程萌认为,博士生抑郁的背后有复杂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从事学术研究、位于学术教育“塔尖”的博士生,被困在象牙塔的社会场景所规定的框架和制度中。他们在不确定中前行,独自摸索着人生的锚定方向,也承受着无法回避的拷问:为什么要做学术?做的研究有意义吗?真正的追求之后,努力之后,如何面对失败和一无所有?

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和普遍性,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回答的谜题。不同的是,在三到五年扎实的博士学习期间,博士生被告知“限时作答”。

抑郁症医生

对于31岁的周琦来说,像乌云一样的压抑始于博士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失眠的夏天。在南方某985高校的博士宿舍楼里,从13楼的阳台望向窗外,校园东面和北面的两座山在远处模糊成绿色,凿山碎石的噪音清晰地飘进耳朵。铿锵的撞击声在早上7点准时响起,周琦知道自己又一夜没睡了。

长期失眠伴随着注意力和理解力的丧失。她失去了过去高效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当她想继续写论文时,她打开了电脑,却只能整天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就连报销单上的数字加减也变得无法控制。周琦发现她数不清数字。

而且精神紧张也带来了躯体化症状。周琦的头发出现了大面积的斑秃,光滑的脸上布满了青春痘。因为内分泌失调,她的月经开始失衡。她开始频繁跑医院看妇科和皮肤科,生活出现了失去平衡的迹象。

崩溃的时刻发生在2019年7月。整个7月,周琦被自己完成不了又不得不完成的负担压着,开始逼迫自己惩罚性的学习。白天她准备申请公派出国,为的是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报班学日语。晚上回到宿舍后,我开始通宵写论文,直到太阳升起,窗外鸟鸣,才上床睡觉。短暂的睡了3、4个小时后,上午11点,她继续出去学习。

连续十个晚上后,第十一个晚上的凌晨一点多,周琦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头晕乏力。明明是炎热的七月,他的皮肤却在滴着冷汗,衣服甚至被汗水打湿了。当时是学校放暑假,半夜校园里静悄悄的,冷清的。意识到体温和能量迅速流失,周琦拨打了120急救热线。电话那头,舅舅告诉她,急救费用高,救护车不能进大学校园,需要自己走到学校门口。像一个泥潭,周琦躺在宿舍的床上,手指脚趾麻木,动弹不得。“姑娘,睡一会儿吧。睡一觉就好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说。

“在极度无助和恐惧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相信他。当时我就在心里祈祷,如果能熬过这一夜,我就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不再消耗身心。”周琦哭着失去了知觉,直到睁开眼睛。她看到晨光从窗帘缝隙中射下来。

经历了濒死体验后,周琦意识到了自己的抑郁,开始尝试自救。28岁的张宁是中国北方某985大学的博士四年级学生,她较早意识到自己的抑郁症,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张宁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再也醒不过来的梦里。像后脑勺整天压着一块大石头,身体被昏昏沉沉的疲劳束缚着。为了赶走脑子里的混乱,专心学习工作,她喝咖啡,一罐80克的咖啡一周就能喝完。

情绪也变得跌宕起伏,敏感。平日温文尔雅的张宁变得咄咄逼人。“愤怒,疯狂的猜测,和所有人争论。像蛇带着蛇的信。”有时候室友的一句话会惹得张宁愤怒的哭,然后后悔自责。当研究不顺利的时候,走在校园里,她会突然崩溃,开始哭。缓解压力的方法就是暴饮暴食。一个月内,张宁胖了10斤。

得知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已经无法支撑学业,2020年7月,张宁去医院求助,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张宁读博期间很少出门,走路总会思考。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学习到学习:以学习为职业

2019年,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张宁在完成研究生必修课程后,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博士候选人。看了大部分博客时间,张宁严格遵守自己的时间形式。她每天七点半起床,八点半开始在图书馆学习,去食堂吃完午饭,然后继续学习。晚上10点半,图书馆闭馆时音乐响起。熄灯前,她出了图书馆,回宿舍洗漱睡觉。

“很无聊,但我已经习惯了。”张宁说。作为一名博士生,枯燥的生活就是被困在校园周围的轨迹,往返于图书馆和宿舍之间。从张宁需要完成论文的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工作的枯燥。

896.根据研究方向,参考文献896篇。大部分是英文的,大约有600篇。读博士第二年的一整年,张宁陆续看了600篇相关文献,短的十几页,长的三四十页。需要精读的重要文件要三个小时,有的还要看很多遍。读文献是写论文必爬的塔。张宁说,研究者需要完成一种“穷尽”:文献综述需要穷尽所选课题的所有顶级期刊,才能确定边界贡献。

0.1gb,在计算机中收集用于研究的数据的大小是10.1GB.论文的成立需要严谨的创新,任何已有的类似研究都会削弱论文的价值。有些论文依靠的是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对于张宁来说,以上两点是不能满足的。她能做的就是积累数据,构筑“笨拙的护城河”。虽然有些个性化数据是公开的,但是数据量上万,而且没有经过数据公司的整理,张宁会设置关键词,用软件抓取。为了构造一组关键变量,张宁下载了6万份上市公司公开报告,用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反复调整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人工校对,最终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结论。

在存放资料的文件夹里,张宁注明“重要!”两个字。10.1GB大小的数据是浩瀚无垠的电子场。她很努力,经历了松土、播种、施肥的过程。用了一年的时间时间,然后在袁野没有收获。第一年博士的尾巴,因为数据不完整,无法支撑实证研究,张宁只能放弃之前的研究方向。“科研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很多课题选了一半,其对应的实际问题就消失了,研究价值减弱了,或者被其他团队研究过,不再有创新性,或者找不到突破口,再也做不下去了。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张宁总结道。

博士第三年,张宁又要面对另一片陌生的荒地。“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如何前行,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了什么。”回忆中,张宁语气缓慢,似乎还在茫然中。

教育的前半段,张宁以安逸的心态轻松度过。张宁出生在山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市里最好的初中读书时,她经常考全校第一,中考后又考了市里重点高中的实验班。高考通过后,她考上了北方某985高校的金融系。本科毕业后,她进入排名更高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9年,张宁硕开始了博士生的学术生涯。

过去的成功给张编织了一个幻想:她是那个被选择成为学者的人,也是那个能够延续她的优秀,跨越学术门廊的人。张宁在她的学习生涯中反复实践成功的叙事,直到她博士毕业后开始学术研究。她第一次在她的研究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读博的难度似乎从一开始就被我低估了。”张宁形容,研究生和博士的区别就像是从课外兴趣班转到职业生涯谋生。硕士期间,符合逻辑、符合标准的论文达到优秀标准。“但这种正面反馈就像新手第一次做一个及格的作品会被表扬一样。读完博士,这个及格线正在疯狂上涨。”和硕士不同的是,我和导师、学弟学妹一起写论文的时候,博士意味着我从学习阶段到学术阶段都要有做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研究能力。硕士期间有导师指点,详解。读博后,张宁仍然总是对研究问题感到困惑。导师似乎能够指出方向,但他们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就像导师指了一个方向,我去撒网,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钓到鱼。”同时,导师也成了她需要赢得认同和说服的对象。

几乎所有选择读博的人,都有着和张宁相似且顺利的“尖子生”学习生涯。从初中到大学,周琦就读于各个重点学校。2015年,他最终在南方某211大学政治学院本科后,周琦被保送硕士。2018年7月,周琦考入南方985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与张宁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和处理数据不同,人文学科研究需要阅读书籍,从中可以学到完整系统的观点。不足10平米的两人博士宿舍里,属于周琦的区域堆满了书。在第三个书架上,“站立”书籍的未填充空间被平置的书籍填满。桌面上的书和读书笔记形成了半封闭的形状,占据了桌面一半以上的空间。书桌旁的凳子一侧,高高地堆着两排书。“为了避免狭窄的主题界定,我会阅读所有与研究相关的内容,并尽可能全面。”周琦说。除了躺在床上的那位时间,周琦几乎所有清醒的时刻都蜷缩在书的“围攻”中,看书、写作、思考。

桌面上的书和笔记几乎占满了整张桌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琦勤奋敬业,坚信努力就会有回报。读博是周琦信条失败的四年。“它似乎陷入了一种虚无的、随机的机会主义命运,不是我努力就能控制的。我开始怀疑努力的价值。”

博士第一年年底,由于研究方向进展不理想,周琦转变了研究思路,转向了政治和历史的交叉研究。这不是导师擅长的领域,也就意味着这是一条更艰难更孤独的路,是一条只能自己演绎,反复推翻自己“看不到尽头”的路。

有些事情已经不能通过努力来完成了。周琦征求了政治系导师的意见,也征求了历史系导师和来学校讲课的“大佬”的意见。会后,她找到他们,询问他们的意见。所有的权威都不看好她的研究,也无法给予指导。他们能建议的就是让周琦自己去探索。“这是正确的话题吗?这样做合理吗?”面对学科的壁垒,被不同学科的老师迷惑和批判,周琦陷入了自我怀疑。

“一个没有文章的医生就像一个没有孩子的妾”

和周琦、张宁类似,读博期间经历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数。055-79000杂志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690名博士生中,40%的受访者表示在读博期间曾因抑郁和焦虑寻求帮助,而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为3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题组整理的《象牙塔尖的忧郁——博士生抑郁体验的叙事研究》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博士生中,有36.6%的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抑郁的高危人群占12.9%。

20世纪末,我国高校实施的扩招政策促进了博士生的快速扩招招生。按照《自然》,在校博士生从1999年的5.4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50多万人。

博士学位申请越来越激烈,博士生学术研究压力与日俱增。博士生的抑郁症已经开始从“个人烦恼”上升到“社会问题”。然而,大众对博士生抑郁症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因抑郁症而选择结束生命的新闻报道,并习惯于将博士生抑郁症的原因归结为“感情硬”、“压力大”,甚至自私、懦弱、不孝等道德指责。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程萌看来,“这种粗略的、静态的理解,很难帮助我们理解患抑郁症的博士生都经历了什么,也简化了抑郁症的社会根源,忽略了痛苦与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程萌也有过抑郁症的经历:醒得早,凌晨三四点醒来后很难入睡。没胃口,体重下降。2017年,博士毕业两三周后,程萌觉得自己“跑完一场马拉松就倒在了地上,但又不得不爬起来继续跑。”基于这样的经历,程萌寻找与抑郁症相关的文献,试图为自己寻找答案。后来,他开始关注博士生普遍面临的抑郁症问题。2018年,程萌尝试开始自己的研究。他关注的是处于象牙塔顶端、被抑郁症困扰的博士生群体

博士生在谈到抑郁症的成因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抑郁归因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张自省:“也许我太偏激了,无法接受失败。”周琦认为“读博是一个与性格缺陷和解的过程,那个性格缺陷对我来说就是完美主义”。不同于将博士抑郁症归结为内在的人格特质,或者“科研工作复杂”、“毕业要求高”等表面的外在因素,程萌认为,博士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体验,更是一种社会体验,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如今,“不发表就灭亡”已经成为科研领域默认的潜规则。程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一位博士生的话说,“博士无文章,犹如妾无子女。”在研究中,程萌写道:随着近年来追求绩效和审计文化的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流行,博士研究生的发表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生成果发表的硬性规定,依然是每个博士生的“紧箍咒”。

研究表明,博士论文发表数量与期刊承载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学术论文难发表、延期毕业现象泛滥的现实,导致发表资格论文的可行性低。然而,论文的创作和发表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博士第二年,张宁写了第一篇小论文。她给导师报论文的时候,一连报了三次。肉眼可见,导师的笑容褪去,表情变得严肃。“不,你没有发现创新”。除了本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专业的人在场,站在讲台上面对人群,张宁觉得很安心,努力忍着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论文提交后,进入匿名评审阶段。“没有创新”、“质量差”、“没有意义,与现有研究没有区别。”检讨的评语比导师的更振振有词,张宁以不容置疑的确定性被判失败。张宁意识到自己的手指在不受控制地颤抖,被无法回答审稿人的担忧和恐惧所笼罩。

张宁花了一年时间写论文,从研究选题、理论推导、假设、资料收集整理、实证分析。提交论文,外部审稿,收到评论后修改,再次发给审稿人。如果它被成功接收,它将被出版。如果被拒绝,需要投其他期刊。在较好的期刊中,一套流程所需的时间大多在一年以上。手稿送到后,有一段漫长的等待。“这就像在虚空中打孔。龙时间得不到任何反馈。得到的反馈也是负面反馈,从来没有正面激励过。”张宁说。

在张宁所在大学的学院,发表博士论文的要求是,要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CSSCI期刊论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直到现在,正在读博士四年级的张宁,仍然没有达到毕业标准。张宁坦言,“我接受不了。我感到非常沮丧,非常焦虑。”

没有规定的发表就不能按时毕业,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你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找不到安身之所。“想清楚研究问题需要时间,但是毕业期限有限。毕业时间会影响职称评定,求职,评教,资金申请。这些都是年龄障碍。”张宁无奈地说。相比颜璧,最让张宁害怕的是就业。“写两个CSSCI就能达到毕业要求,并不难。难的是要让这种体验真正转化为就业的竞争力,不管这个就业是去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张宁补充道。

隐形倒计时钟

从我开始读博的那一刻起,一个无形的倒计时钟就已经按下。程萌介绍,与“在一定年龄做一定事情”的社会时钟类似,博客阅读也有一个“博客阅读时钟”,即一个具体的时间视图,即视

博士生董所在的南方某“双一流”大学,四年是“标准”毕业时间。第一年修完9门课程学分,通过综合科目考试后,第二年最后一个学期开博士点。如果失败,将在第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开第二次,接下来是论文写作、论文分发、预答辩、盲考、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在董就读的新闻学院,学生需要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身份发表CSSCI期刊论文一篇以上,同时还要发表国际会议才能按时毕业。

董,在读博士二年级,尚未确定研究方向,无法预测课题是否成立。一些同学术领域的同学已经通过了开题,有的甚至在好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看来,董在博士生涯的第一关就落后了。为了将自己包括在这个契约时间表格中,他制定并遵循了同样严格的时间表格。9点起床已经是“睡懒觉”了,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保证每天学习8小时时间,“基本都泡在看文学和写作里”。

~博士生董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时间伏案读文献,写文章。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与人交往时,董是豁达开朗的,甚至他认为自己能处理好所有的问题。直到他一次又一次地做同一个梦,他才意识到自己情绪低落。

自2022年9月以来,董所有的梦几乎都是关于“家教、学校和教室”的。萦绕在梦里的是导师的拷问,“论文写好了吗?”每当梦到这句话,他就会突然惊醒,然后内心紧张得无法继续入睡,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选题的细节,对未来充满了担忧。看看吧时间。我只睡了两个小时。

除了学术创新的压力和来自同龄人的比较和竞争的压力,26岁的董还对生活的压力感到焦虑。博士生每学年要交10000元的学费,每月补贴只有1500元。加上年终补贴,每年补贴3万左右。为了维持开支,董在校外兼职做家教。我还是象牙塔里仅有1000元存款的“穷学生”。在校园外,已经就业的同龄朋友基本都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正在逐步进入结婚生子的人生新阶段。董记得今年七夕刷朋友圈,看到高中同学和爱人在餐厅分享约会照片。点开位置,他看到餐厅人均消费高达4000元。

“那一刻有一种被戳中的感觉。对我来说,人均300已经是特别奢侈的一顿饭了。”董对说道。

宁也有类似的“被同龄人甩在后面”的感觉。在张宁身边,即使是读完硕士的朋友,也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当大家都在讨论“结婚”“买房”“赚钱”等话题时,张宁往往沉默不语。进入金融行业的同学,有的年薪30万,有的没从事金融的,工作几年就跳槽了,有的年薪20万甚至50万。“如果我不读博,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读博支付的主要是机会成本。”张宁说。每年她从学校拿到的补助只有3万元。“我感觉自己像个穿童装的成年人,我没有这个年龄的生存能力。我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父母生病这样的问题。"

张宁一个人的学术生涯也被博客阅读钟牢牢绑住了。她每天至少学习10个小时,很少出门,很少和朋友一起去公园,还随身带着电脑。北方,冬天寒冷,北风凛冽,路边的行人裹得紧紧的,行色匆匆。宁和她的朋友走在路上。导师发信息,她就会在路边坐下,打开电脑开始找资料,反馈给导师。张宁形容是贝的感觉

董对表示了同样的愧疚。他不在状态的时候,一天只能学习3、4个小时。每次这样度过一天,晚上躺在床上,负罪感很重,脑子里都是“我同学今天应该做了很多事”之类的念头。然后,他注定失眠。

在社交生活中,董经常告诉他的朋友,他准备在五年内毕业。虽轻,但他心里清楚,“延期”毕业的后果,不仅是难以按时拿到学位,还会在延期后的半年甚至几年内失去潜在的机会,甚至会影响到找工作,甚至结婚生子等人生重大选择。

“在我的读博生涯中,每一关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一旦在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机会成本可能是无法承受的。这种观点时间,博士生只能接受没有任何错误的成功。为了达到这种期望,正常的放松和享受生活会被认为是降低自我要求,是一种‘浪费’时间,甚至是强烈的负罪感。从长远来看时间的严格意味着心灵的严格,自我已经完全被一套隐含在制度中的道德规范所占据。”在研究论文中,程萌这样写道。

攀登成功,但也要面对失败

采访中,三个博士生都提到了两个词。第一个字是“幸运”。他们说,他们很幸运有一个好的导师,很幸运能够控制抑郁症,很幸运不是新闻报道中死于抑郁症的那个人。

第二个字是“不想放弃”。在董最痛苦的时候,想过放弃学业。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单位在招人,就会有出去应聘的想法。但动摇只是一瞬间。退学的话只能拿硕士。“辍学的成本太高了,”他补充道。“放弃是放弃的标志。我不想放弃。”

半途而废意味着这几年的读博时间都将成为“沉没成本”。对于博士生来说,读博是一条不允许他们退出或者失败的路。在张宁看来,读博的四年是全心全意追求学术的四年。读博成功不仅关系到家人的期望,也关系到自己的未来,更是自我价值的充分支点。

程萌提到,大部分高校和媒体的宣传还是围绕“一个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攀上科研高峰”。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和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学生很难看到人生的其他可能路径。在学术研究中遇到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很容易自责。“读博客需要一个既鼓励攀登科研高峰,又鼓励多元价值观的生态。我不想看怎么办?我看不懂怎么办?如果我不读书,我能在学术界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吗?这些夜深人静时扰乱博士生内心的问题,需要自己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来自高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程蒙说道。

确诊抑郁症后,张宁开始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咨询。“不想输的潜台词就是输赢。这个输赢是谁定的?输赢标准是什么?”心理学咨询师的问题敲打着张宁的心。聊着聊着,张宁恍然大悟,他不是在寻求导师和父母的认可,也不是在讨好权威。“这个敌人好像是我制造的一个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方式。我是抱着不放弃的信念做研究的。”周琦说。写不出“完美的论文”就意味着失败,她不想输。现在,在中国C9联盟高校做博士后的周琦回顾自己四年的博士学习。她说,博士学习最难的部分在于博士学习背负着一个生命历程的命题。周琦语气轻松。“努力之后失败很正常。如果你有勇气休学拖延,你就能走出恐惧,到达毕业的终点。”

在经历了“濒死”的经历后,2019年下半年,周琦彻底告别了日夜颠倒的加班。她停下来,不再向前推自己。“那时候每天的目标就是怎么不死。”她说。时间变得不再奢侈。她练瑜伽,健身,走路,直到筋疲力尽,浪费了一天时间是胜利的一天。

q12019年q1下半年,周琦曾经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散步,直到走着走着身体发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寒冬来临后,周琦每天从郊区学校坐地铁到市区,然后步行到老师的实验室,帮老师做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校园外是一条安静的马路,人很少。有时下雪,视野辽阔,一片白茫茫。感知和专注在行走中恢复,“我从抽象的思维世界回到具体的现实世界”。周琦看到雪和谐地堆在树枝上,他的呼吸间热得像雪。她越走越无忧无虑,在雪地里大声唱歌。周琦记得那晚他无助时身体的温度,那种冰凉冰凉让她恐惧。她没想到,过了一个冬天,她的身体终于在走路的时候暖和起来了。

周琦在经历了人生的停顿后,逐渐认识到,构成世界的不是冗杂的概念和学说,也不是严密编织的知识框架,而是通过观察、实践和感受对世界更真实、具体的认知。这仍然不是一个“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勇攀科研高峰”的主流故事。2020年后,顺利的事情还是没来。周琦日语考试不及格,出国申请也因为疫情被终止。类似2019年,他全力以赴的一切都没有结果。

"最好的博士论文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导师这样安慰她。周琦开始重新开始写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写了两行。除了导师的理解,周琦跨过了那条与世隔绝的河,和朋友组成了一个“读书会”。他经常和朋友约好一起玩剧本杀和户外活动,得到他人际网络的支持。她把自己的精力描述为耗尽的电池。通过各种放松方式,这个电池电量很低,可以支持她继续工作。

接受心理咨询一年多了时间,张宁接受了“就算失败也没关系”。张宁说,通过药物治疗,她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开始恢复,好像四年来她第一次学会了思考。“做实证研究是一个洞察规律的过程。如果人类是被上帝用法律支配的牵线木偶,当法律被发现时,我觉得我抬起头看到了什么。”

读博后,张宁一直期待着一个“奇迹”出现的时刻,一个灵感迸发的顿悟时刻。就像凯库勒实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梦:在梦里,他看到旋转的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抓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旋转。在被电击突然惊醒后,凯库勒写出了苯的第一个环状形式。这个梦想从未实现。现实中,以年为基础的研究不可能缩短到一瞬间。就像透过毛衣的缝隙看到了火光,受到了启发。毕竟只是一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电影,无法概括霍金的日常工作。

2022年10月,张宁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北方秋云秋树寒,阳光灿烂。像从太阳落下的落叶,她边走边想。这是一个安静的黄金时刻。张宁脑袋里的实证和众所周知的理论开始串联起来,她读过的报告、文献和与当前生活的联系也一一展开。“它们整齐地形成一个闭环,迎面向我扑来,与我相遇”。按时毕业、出版顶级杂志、找到一份好工作或顿悟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落下来,张宁知道自己被阳光包围了。

(文中周琦、张宁、董均为化名)

为您推荐

美术生最后都做了什么工作(美术毕业生就业前景知乎)

当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上架后大火的只狼影逝二度游戏和哪吒等等国漫都以出色的人物形象、画画、风格等从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这些都属于ACG行业,即动画、漫画、游戏。随着近年

2022-12-18 12:00

高考填报志愿机构(艺考生填报志愿技巧)

对于艺考生来说历尽千辛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却败在志愿填报上,是真的可惜了解艺考越多,越不知怎么填报如何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找专业机构帮忙填志愿呢从以下几点来看01、考多少分才有必要找高考报志愿机构 答:找专家咨询方面,与分高分低无关,在于家长对孩

2022-12-18 11:59

山东大葱的平均高度(山东大葱与人比身高)

说起“葱”,你一定不陌生但你见过最高的葱,有多高?近日,山东大葱又一次因身高“出圈”一颗大葱能有多高?1米?2米?其实,早在2020年济南市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上一颗大葱就因2.532米的“身高”创造了新的世界吉尼斯记录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上评

2022-12-18 11:59

高考摄影艺考考什么(高中艺考摄影考什么)

对于喜欢摄影的同学来讲,可能你早就想好了要学这个,可是你了解摄影怎么考吗?考试内容一般会有哪些?对所有的考生来讲,条件都相差不大,且同处在一个水平上,考试前的复习方法则十分重要。大部分的学校都是以下考试内容 1. 文艺理论及电影基础知识这

2022-12-18 11:58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三星堆青铜人像简笔画)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四川单元,一件件展品整齐排开,多角度讲述着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各领域丰硕的发展成果。其中,来自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尤为惹眼。“玻

2022-12-18 11:57

抗疫精神诠释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是)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1日讯(记者 魏金金)“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

2022-12-18 11:5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