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初三化学最新版教案

更新时间:2022-12-04 16:45:15作者:jack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初三化学最新版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下册篇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大。

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和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现象: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纸花,纸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可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完成这个反应。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生: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2+co2===caco3↓+h2o,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板书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做灭火剂

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2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

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__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__和__ 化学原理,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 ,

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观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_____________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3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观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

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

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

思考: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水的沸腾

胆矾的粉碎

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

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

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

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

【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

得到:1、定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熔点和沸点

熔化:固态变成液态

熔点:熔化的温度

沸点:液态变成气态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颜色、状态、气味

闻气味的方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

4、联系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4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探究:

1.水的组成研究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生命之源

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

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

氧气+氢气点燃——→水

解释: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

气体体积比:1: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0℃,水的凝固点为100℃

水蒸气水冰

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

水通电——→氧气+氢气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二氧化碳→碳酸

水+二氧化硫→亚硫酸

水+五氧化二磷→磷酸热水情况下

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氧化钙→氢氧化钙

俗称:生石灰俗称:熟石灰

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钠→氢氧化钠+氢气

三、水的净化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

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_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有人说,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某种硬水煮开后,在容器底部出现白色的锅垢。你认为锅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有人认为,如果能找到从水中获得氢气的简便方法,就可以从水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从水再得到氢气,如此反复循环,就不会有能源危机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为您推荐

个人慈善颁奖词,慈善颁奖奖项名称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2-12-04 16:44

幼儿园小班冬季烤火安全教育教案,小班安全教育课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

2022-12-04 16:44

母亲节国旗下的演讲稿小学,幼儿园母亲节国旗下讲话稿视频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

2022-12-04 16:44

季度总结怎么写范文大全,汽车销售月报模板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

2022-12-04 16:44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十四篇)(节选)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恋

2022-12-04 16:44

教研主持词以及教研流程,校际交流联合教研主持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2022-12-04 16:4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