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马克思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更新时间:2023-01-12 15:05:58作者:51dat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从1875年到1876年,柏林大学讲师欧根都灵(1833-1921)出版了三本书《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有一段时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一股‘都灵热’,严重威胁到该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所以恩格斯从1876年5月底到1878年7月写了《反杜林论》。755-79000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作品。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批判杜林“现实主义哲学”的荒谬性,恩格斯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行了历史考察,指出过去的哲学家们把哲学看作是高于一切科学的“科学的科学”,都试图构建一个包罗万象并最终完备的绝对真理体系。黑格尔哲学是所有这类体系中最后的也是最完善的形式,它的流产也是最后一个。所有的旧哲学都随着这一体系而衰落,但它留下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自然和历史的精神世界在其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中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本质上是辩证的,不再需要任何高于其他科学的哲学。”与自诩为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的最终体系的旧哲学相反,“现代唯物主义”根本不再是这个意义上的哲学,而只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和历史的无所不包的最终知识体系违背了辩证思维的基本法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杜林还企图发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终极真理,还企图标榜自己的“现实主义哲学”是最终的、终极的真理,同时又彻底抛弃了黑格尔哲学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这真是愚蠢的倒退。2.阐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杜林认为,世界的起源是自足的,独特的,没有规定性的“存在”。这种最初的‘存在’通过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一个规定性的、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世界模型理论时,第一次提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结论。

他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其统一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存在才能统一,但世界的统一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也就是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上一切丰富多彩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而思维意识只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即大脑的产物。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形式是运动和空间。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不可思议。所以运动就像物质本身一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物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世界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由物质本身运动形式的内在多样性决定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和无条件平衡是不存在的。个体运动趋于平衡,而整体运动则打破了平衡。时间,空间也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固有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这也是很荒谬的。’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只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空洞的观念和抽象。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决定了时间,空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3.认识论原则的阐释

在认识的基本原则上,杜林坚持“原则优先”的先验方法。恩格斯在揭露他的错误时指出:‘原理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理不是应用于自然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说自然和人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自然和历史才是正确的。这是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杜林不仅在认知原则上坚持超验主义,而且对认知过程进行了形而上学的理解,认为人类思维具有“无条件的真理权”,因此他试图建立一个“最终系统”。

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时,阐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论证了人的有限认识能力和无限认识能力的对立统一。他指出:“一方面,我们应该从一切联系中毫无遗漏地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从人的本性还是从世界体系的本性来看,这个任务永远无法解决。但是,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类的本性中,而且是一切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每天都在人类的无限进步中不断得到解决。”,‘一方面,人类思维的本质必须被视为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类思维是在以完全有限的方式进行思维的个体中实现的。这种矛盾只有在无限的进步中才能实现,至少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无止境的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是至高无上的,但也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但也是有限的。根据它的性质、使命、可能性和历史的最终目的,它是至高无上和无限的;根据它的个别实现和每一个现实,它不是至高无上的和有限的。人类的认识是在至上与非至上、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恩格斯用各种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的人类认识都不是最终的,所以一切具体的真理都是既绝对又相对的。思维的至高无上是在一系列思维非常卓越的人中实现的;无条件的真理权的实现是在一系列相对谬误中实现的;两者只有通过人类生命的无限延续才能充分实现。'

恩格斯还论述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像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在非常有限的领域里具有绝对的意义,”超过一定范围,两者的对立就成了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4.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杜林混淆了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歪曲了马克思作为证明工具的辩证法,否定了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时,第一次给唯物辩证法下了定义,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着重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与孤立、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世界的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出现和消失等方面来考察它们。”不同于单纯记录事实、验证事实的证明工具,辩证法探索的是自然、社会、思维最普遍的规律,所以它是指导人们从已知走向未知的科学方法论。甚至形式逻辑首先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寻找新结果的方法;辩证法也是如此,但高超得多;而且,由于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边界,蕴含着更广阔的世界观的萌芽。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不是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知识库,不是优于具体科学的‘科学的科学’,也不是简单的证明工具,而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时,用大量的事例阐述了这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关于矛盾律,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去审视事物,是无法真正触及矛盾的。然而,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里我们立刻陷入了冲突。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即使简单的机械位移也包含矛盾,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更包含矛盾。生活也是存在于对象和过程本身的矛盾,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解决;矛盾一停止,生命就停止了,死亡就来了。同样,思维领域也避免不了矛盾,比如人类认知能力的至上与非至上,无限与有限,等等。总之,矛盾无处不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实际力量’。

对于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恩格斯论证了其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情况。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不仅论述了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是广泛起作用的,自然、历史和思维发展的重要规律”;特别是阐述了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区别:形而上学把否定理解为某种东西的不存在或消灭,否定的结果是虚无,但‘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者宣布某种东西不存在,或者用任何方法消灭它。’辩证法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是对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扬弃和环节。5.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杜林颠倒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政治关系和政治暴力是原始的、基本的东西,经济依赖是次要的。所以一切经济现象都要用政治原因来解释,也就是用暴力来解释。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史观时发展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则。他指出,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而不是暴力,私有财产的出现不是暴力的结果,而是经济原因造成的;而阶级统治的产生是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有关的;国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总之,‘暴力只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目的比实现目的的手段更“基本”;从历史上看,两国关系的经济层面比政治层面更为重要。"

在肯定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恩格斯还论证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政权独立于社会,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向两个方向起作用。”即加速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

与杜林把政治暴力理解为绝对的坏事相反,恩格斯指出:“暴力在历史上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用马克思的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士;它是社会运动用来开辟自己的道路和摧毁僵化和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引起巨大的道德和精神高涨。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永恒的超阶级、超历史的道德观时,论证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他指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归根结底,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基于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得出他们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道德永远是阶级道德。它要么捍卫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要么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它就代表着被压迫者对这种统治和他们未来利益的反抗。只有在社会发展到既消除阶级对立,又在现实生活中遗忘阶级对立的阶段,才有可能超越阶级对立,召回阶级对立。恩格斯还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不在于摆脱自然规律,在幻想中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使自然规律有计划地为某种目的服务。对于外在自然的规律,或者说对于支配人自身物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都是如此。它是自由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归根结底,自由的程度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的。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拥有生产资料,不再有产品对生产者的支配,人们才能第一次谈论真正的人的自由,第一次成为自然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那时起,人们所制造的社会原因在主要方面和不断增加的程度上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有到那时,人类才会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世界民族文明史》】

为您推荐

竟然把马克思主义说得如此简洁明了,终于能读懂了(一)

马克思主义归纳为三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通过研究物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生产商品耗用劳动时间创立了经济性,研究物质资料所有形式创立了社会学。其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1、《德谟克利特的自

2023-01-12 15: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它的创立是和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分不开的,也是同他们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界的理论活动分不开的。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西欧传统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他们最初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哲学上属于青年黑格尔派,

2023-01-12 14:59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其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美学、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等。伊格尔顿坚定维护马克思主义,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始终贯穿伊格尔顿的作品,在他的理论研究中,批判

2023-01-12 14:56

党课授课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是什么的内在要求)

讲党课问题不仅极易造成坚持载体,深化指导思想,激发目录,弘扬特点,而且可能引发根本危害,最终导致关系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走立足当前之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讲党课管理制度化,规范办文,积极推进讲党课工作程序化,建立体系,积极推进讲党课督查

2023-01-12 14:54

政协建言 | 调研乡村旅游 擘画新时代太和的美丽图景(六)注重人才培养,为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者按:12月8日上午,区政协召开十届四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太和区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工作,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太和区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这是区政协落实区委书记张雪冬的指示精神,针对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取得实际成果的一

2023-01-12 14:51

企业成本费用管控方案(企业组织管控)

组织管控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以流程、制度为支持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的动态系统。组织管控模式组织管控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即集团管控范畴和组织管控范畴。 一、集团管控范畴不同业务领域范围内,集团总部对下属

2023-01-12 14:5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