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黄朴民:儒家思想方法论无可置疑地富有永恒的魅力

更新时间:2023-01-12 23:12:21作者:51data

儒家思想以其个人化、具体化、实践化的特征主导着中华民族独特文明体系的建构,体现了其强大的实践理性和中国入世的旨趣。可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温暖、最可亲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典文明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所谓“道中之最高”,“必达之道”。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和重大价值已被古往今来的人们充分概括。在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粗浅看法。

强烈的朴素辩证认识论精神儒家思想,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善于“和合利益”,见利而思弊,见弊而思利,讲求“中庸”,不走极端,体现了强烈的朴素辩证认识论精神。有句名言:“幸福在于地,快乐在于地。”意义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特征。即使在同一事物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不同倾向,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儒家还善于用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全面理解和宏观把握治国安邦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其学说的基本范畴,如“道德惩罚”、“礼法”、“治乱”、“宽严相济”、“义利”、“王霸”,都是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形式存在的。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会存在。这就好比老子哲学中的“美丑、难易、长短、优劣、前后、有无、盈亏、刚柔、强弱、不幸与不幸、荣辱、智愚、大小、生死、胜败、从容与严峻”。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的,普遍相关的。既是对立统一,又是同一事物内部不同倾向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二者都包含“利”和“害”两种倾向。世间万物,没有无害的利益,没有它就没有伤害。两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胜利和失败只有一线之隔。胜利中往往隐藏着危机,失败中往往包含着胜利的因素。所以要求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全面辩证地观察问题,正确对待事物的得失,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才能长远取胜。所以儒家坚定地提倡“中庸”的原则。儒家一般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大经大法,不偏不倚,不犯错误。具体方法是“抓住它的两端,敲打它”,找到并掌握好适当的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凡事不要走极端。这种思维方式在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中得到了体现:如在天人关系中,不否认鬼神和天意的存在,强调人事的作用;在政治秩序方面,既肯定君臣、父子关系的自然合理性,又主张“臣当忠君,君当使君义”;至于文学与质量的关系,则是内容与形式并重。“质量胜于文学,文学胜于历史。温柔敦厚,然后君子”;在理想追求上,既追求大同,“先人所述尧舜”,又憧憬小康,“宪章文武”。总之,什么都要做。“允许”就是要避免“过犹不及”的极端情况。比如“礼”和“乐”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它们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旦过了“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反面,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快乐的人都一样,礼貌的人却不一样。同是盲从,异是恭敬。赢了就流;赢了就走。”所以反映在治国问题上,管理思维的选择和管理艺术的运用,必然是文武双全,刚柔并济。管理目标的确立和管理境界的追求必须是适度的、有节制的、包容的。事情既然发展到了极致,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这给了统治者一个重要的启示。他们要尊重现成的秩序和规则,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必要时安于现状。所谓“素财,行财;平平淡淡,刻薄刻薄刻薄;易迪,易迪;如果你有麻烦,你

对“忧患”意识的不断强调和儒家朴素辩证的思想方法论的逻辑发展,使其文化精神中自然包含了一个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重要内容,即强烈的“忧患”意识。“没有开始,但有结束。”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儒家,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就是埋头苦干,忧国忧民。孟子说“所向披靡的外国病人,国家将永远灭亡”,他又说“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也强调:“夫之烦恼,常积于毫厘,而智与勇,常困于溺”。儒家倡导的这种忧患意识,是值得今人珍惜和积极发扬的宝贵遗产。055-79000有一句话叫“傲不能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不能志存高远,不能快乐至极。”它提醒人们,最大的危险来自于满足于自己的野心,放松警惕,自满大意,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让和平消磨了斗志。总之,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面临的危险,通常不是在逆境的时候,而是在高歌猛进、所向披靡的时候。北宋大学者周敦颐《礼记曲礼上》有两句名言:“出污泥而不染,出污泥而不染。”其实这是儒家忧患意识的凝练表达,道出了人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为人处事的深刻含义。其中“出淤泥而不染”就是一个人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自尊自强,逆境中崛起,挫折中进步。而“清明无邪”就是人在顺境中始终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脚踏实地不断前进。可见,一个人在逆境中自强不容易,但在顺境中做好,戒骄戒躁,自重上进,其实更难。只有忧患意识强烈的人,才能始终坚持“满盘皆输,谦受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古训,最终战胜这个巨大的陷阱,实现人生的升华。儒家方法论的积极意义和不朽价值,就体现在它所强调的“忧患”意识上!

黄朴民:儒家思想方法论无可置疑地富有永恒的魅力

坚持积极的“改变”立场。儒家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论还体现在其对“经”与“权”关系的把握上。所谓“经济”与“权力”的关系,有其实质内涵,体现在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方面要强调原则:“固守中国”、“坚守一”、“守经”;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当的弹性:“便宜行事”、“行使权力”、“通融权变”。“经”“权”理论体现了儒家的伟大政治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为解决理想与现实(或原则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创造必要的机会和提供适当的手段。儒家的“经”和“权”观念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儒家在“经”“权”原则的指导和规范下,确定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基本宗旨,如等级优劣的有序管理模式、道德教化的价值取向原则、仁义及他人的管理示范形式、仁、礼、乐的人本管理精神、适时的管理操作方法等。都属于“儒家经典”的范畴,是必须坚持、不可动摇的大经典。同时,儒家并不排斥“权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用刑罚来补充单纯强调德治的不足,承认合理利益来改善单纯崇尚仁义的不足,克服单纯强调等级和名分与一家和所有人生活的矛盾等。其次,在“经”“权”理论的指导和规范下,儒家思想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和动力。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在坚持根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和改进,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一般规律,不断丰富它的原则,丰富它的手段,而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董仲舒在面对汉武帝的政策建议时,勇于痛斥当时汉朝的政治失势,并危言耸听地把汉朝的统治秩序形容为“烂泥墙”,随时面临崩溃的危险,却不遗余力地主张“变革”,主张新的航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理念的坚实支撑,儒家的具体细节和方法才始终处于不断的调整和丰富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时期的需要,也就是所谓的“若即若离,若即若离,若即若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在朴素辩证方法论基础上的儒家“经”与“力”论,的确是儒家思想与时俱进演进的不竭生命力和强大动力。儒家以朴素辩证法为核心和精髓的思想方法论,是这一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代转型过程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掘的遗产。它弥足珍贵,富有启发性,无疑充满永恒的魅力。(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

为您推荐

儒家的哲学智慧是什么(儒家思想的真谛是什么)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儒家的核心经典,这是一套建立为人处世基本价值观的核心著作。是让每个人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确立以服务为目的的人生观,这是成为清洁家的绝对本质性条件,人没有了服务利他的价值观,没有了不损人利己的道德观,作为

2023-01-12 23:08

“学习强国”四人赛答题解析之(6)——齐桓公等10题

1. 因“九合诸侯”“尊王攘夷”,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____。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宋襄公正确答案:A.齐桓公齐桓公(?~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

2023-01-12 23:06

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三国历史,波澜壮阔,人才辈出,能人大才们为自己的理想激荡着这一时期的每一分每一秒。提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刘备。因刘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处世以仁待人、以德服人,达到了讲究诚信、布施仁义的境界,而被后世推崇有加。从刘备发迹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深深

2023-01-12 23:02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其中的(谈谈你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启示)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即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陬邑,即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华夏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与弟子

2023-01-12 22:59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和什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精神产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观,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礼与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直至今日,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与人为善”、 “诚

2023-01-12 22:56

一起听 | 高关磊老师朗诵治愈系诗文《就是那一只蟋蟀》

视频加载中...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诗作

2023-01-12 22:5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