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更新时间:2023-01-13 12:17:59作者:51data

755-79000是一本宏大的书,是一个老师一生智慧、经验、思想、文化的结晶。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能领悟一小部分。虽然我们不能像他那样惟妙惟肖地学习和运用,但至少可以尝试吸收最大的部分,这是可能的。

读《毛选》,我可能读的和别人不一样。我没有买一本毛选马上从头到尾看一遍,所以读不透。就像看小说一样,从头到尾看完合上书,除了感动你的故事,一无所知。

这需要一个战略问题。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道德经》早就说过:“一曲为全,一废为直”。

要想完整,必须先做一首歌,再完成,走迂回路线。

也就是说,要想最大限度地吸收毛选的思想,必须走一条曲折的路线。什么是曲折路线?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老师的思想结构,他分析问题的逻辑。

这些问题是透明的。再接毛选,就能吸收更大一部分,《毛选》做评论。你知道他的内容是怎么来的吗?如何分析;用什么方法?

比如老师分析抗战《毛选》本来用的矛盾分析法,矛盾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他的战略战术的内容吸收了《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的内容,结合哲学的辩证分析,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特点,比如实力、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这是日本的强,中国的弱。

从中日两国的特点来看,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数众多,兵员众多;日本国土小,物资有限,小夜曲是中国的强项,日本的弱项。

从国际上看,日本是法西斯帝国主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的战争是野蛮的、掠夺性的。总的来说,它的战争是倒退的,在国际上得不到很好的支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与和平而斗争。中国虽弱,但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在国际上是有帮助的。

也说明日本战争是非正义的,中国战争是正义的。

从军事力量的来源来说,中国的红军有人民的援助,这就给了它最大的力量来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如何团结统一战线,团结全国人民抗日的问题。但是,日本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而发动的,得不到日本人民的支持。所以,没有人民力量的支持,他们的战争就没有中国这样强大的团结和凝聚力。

.

当然不止如此,老师的分析非常全面透彻。

中国打败日本是可能的,而且随着客观条件的具备,中日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会相互转化,转移位置,最后胜利的是中国,输的是日本。

但中日之间的力量差距决定了这场抗战只能是持久战!

如果战略错误,指挥不当,战术错误,这场抗日战争是有可能失败的,但是因为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日本的战争是倒退的,所以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这就叫:实事求是。

这种分析中日持久战的过程叫做矛盾分析法,也叫唯物辩证法分析法。把中日各方面的矛盾统一分析,还要放到国际环境和各种特殊情况下,最后得出结论,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这叫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定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1.对立统一的法则

2.质量互变定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

当我们谈论矛盾时,我们知道我们在谈论对立统一。

有一个矛盾的典故:

一个卖盾和矛的楚人称赞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无法穿透它。”他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任何强壮的东西都可以刺穿它。”有人问他:“如果你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无法回答。牢不可破的盾和刺穿一切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这个典故指的是矛盾的对立。矛盾本身是不可调和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对立关系是统一的。

什么是矛盾?

比如天与地,高与低,强与弱,美与丑,前方与后方,战争与和平,都是一对对矛盾,对立与对立。

再比如:数学中的正负数,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物理中的作用与反应,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电学中的正负电子等。都是矛盾的。

传统文化《易经》的“阴阳”和《道德经》的“高低、前后、音声”都是矛盾的。

什么是矛盾?这也很好理解,只要有一个存在物(事物、事物、概念),就一定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存在,与它相反,与它对立。自然、社会、思维都是矛盾的。

得出一个结论: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事物是矛盾的,事物的运动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的,贯穿于一切,贯穿于一切事物的过程的始终。

所以,矛盾无处不在。如果世界上没有矛盾,世界就不会存在。矛盾就是运动,运动是生命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是存在的,是相互斗争的,所以我之前的文章说,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矛盾存在的,这是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既然矛盾是对立的,为什么要讲统一呢?

虽然矛盾都是对立和斗争,这是绝对的,但我们说矛盾是统一的,是指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性和统一性。

示例: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对于我们整个人生来说,没有死就没有生,没有死就没有生。生死本身就是生命,人的生命要么是生的状态,要么是死的状态。对于整个生命过程来说,生与死的矛盾是一个统一体。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生命处于不断的转化中,生命本身要维持一种生命的状态,而生命要衰落。

就正数和负数而言,它们是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但就整个数学而言,正数和负数是统一的吗?

没有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也不存在。

没有负数就没有正数,数学也就无法成立。就数学而言,正负矛盾是统一的。

没有行动,就不会有反应。就作用和反作用而言,它们是矛盾的,就它们的整体而言,它们是统一的。从哲学上讲,力学就是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统一关系。

就阴阳而言,总是对立的,矛盾的,但没有统一的条件,阴阳就会消失,无法成立。

“孤阴不生,独立阳不长久”其实指的是阴阳合一。

对立怎么统一?

就像开头那个矛盾的典故,万能的矛和无敌的盾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个加入人的条件,战争的条件,是统一的。我左手用矛,右手用盾,进可攻退可守。这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70年代的坦克既当矛又当盾,是矛盾的统一体。

得出一个结论:事物普遍矛盾,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

矛盾的统一是相对的。说到矛盾和对立,我们知道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说到统一,我们知道矛盾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相对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矛,就没有盾,没有男人,就没有女人,没有天,就没有地。

矛盾是可以存在和转化的,前提是统一。

对立统一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这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这个问题本质上和阴阳的思想是一样的,是对立统一的。

我们说太极是指阴阳合一,说阴阳是指阴阳对立。

太极即阴阳,阴阳即太极,对立即统一,统一即对立,因为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学习了《周易》的思想后,就可以掌握辩证法,并灵活运用。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最难理解和学透的,靠的是悟道和辩证认识。这是三大定律的核心,反复阅读《战争论》就能明白。

二、什么是质变规律?

质量互变定律也叫“量变质变定律”和“量变质变转化定律”。这是辩证法的第二定律。

755-79000有:“积羽沉舟,轻折轴”。

055-79000有:“不积跬步,不达千里;不积涓涓细流,成不了江河。”

055-79000提出“折木生于微端;九层台起累土。”

黑格尔在《矛盾论》年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质的互变规律,但他以唯心主义为基础,把绝对精神作为辩证法的主体,只把重点放在量变如何导致质变上。

哲学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全面而科学的阐述。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因为内部矛盾。

量变是事物量的增减,是不完全的、非质的;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突变,是飞跃,是革命,是彻底。

是量变的准备,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路。

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导致质变,使旧的质变变成新的质变,然后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当新的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往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叫做量变质变定律。

质量可以理解为自然。事物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性质不同,各有其质,各有其规定性。

量,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尺度、程度、速度以及空间中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

量的积累会导致质变,质变后进入新的质会导致新的量变。重复这个过程。

比如人吃一口饭,吃一碗饭,都没什么感觉。吃三碗就饱了。这个吃的过程就是量的积累。当你吃第三碗的时候,你会很饱。这就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吃饱了以后,要不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年或者一辈子都不会够。

为什么我们不一口吃,而是三四碗?

为什么孩子吃一点点就有饱腹感?

这就引出了一个“度”的问题。

质量互变规律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的。超过这个限度,量变不会引起质变。就像刚才说的,一个人吃三碗饭就饱了,一口饭和三碗饭之间的这个界限就叫“度”。

比如水的温度在0到100度之间,温度的变化不会引起水的质变。温度超过0度,水会变成冰块,温度超过100度,水会变成蒸汽。这个界限就是度。

它是…的统一

一个事物两端的分界线叫做接合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某种质量事物所能容纳的活动范围的最高和最低限度。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如果量的变化超出了度的范围,事情就会发生质变。

度的极限称为关节点。超越了关节点,事物形成新的质和量的统一,成为另一个事物。

明白了质量互变的规律,就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我们常说,坚持就是量的积累。当当量达到零边界点时,就会发生质变。没有质变,根本的改变,一定是量的积累不够。当水快要沸腾到99时,许多人放弃了。当水烧开到99时,就会沸腾。但如果他们放弃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懂质变和量变的规律。同时,他们的变化也是有度限制的。没有超过这个程度,质量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定律是如何引起的?

本质上是事物的矛盾和对立统一造成的,是质量相互变化的本质原因。所以老师说这三个规律的本质还是一个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所以他的《战国策》只说对立统一规律。

3.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什么?

否定之否定是第二次否定,否定就是自我否定。

具体来说,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否定之否定是在否定基础上的第二次否定,这只是一个循环。肯定否定就是走向它的反面,又是一个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否定并不是回到原来的状态和位置重合,应该理解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呈现波浪式、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直线上升。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是负面的,构成了螺旋循环。

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本质上是由对立统一规律造成的。

事物积极的一面本身就包含着消极的因素,因为矛盾是普遍的。肯定只是为了去否定,就像白天必然要去黑夜一样。这是第一个否定,走到了肯定的反面。因为否定也包含积极的因素,就像黑夜一定会走到白天,经过又一次否定,又会回到前面,这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循环。

比如从白天到黑夜,第一次否定,从黑夜到白天,就是第二次否定,完成一个循环,回到前面,进入第二天。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From时间从初一到初二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回到昨天的重复。

结束了吗?

不,当然,事情就这样周而复始,螺旋式前进,永无止境。

理解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再回去理解《道德经》的“反道之行”。对《道德经》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道德经》的玄机是加进去的,只能靠开悟,比较模糊。这三个辩证法规律总结的很详细,很透彻。可以通过详细的论证来证明,也可以通过实际的推理来得出结论,都是有理有据的。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道德经》的智慧在于博大,而辩证哲学是具体论证,分析事物,找依据。在这个层面上,它们没有可比性,各有各的神奇功效。

对立统一规律是本质。

质量互变规律是一个过程。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就是形式。

西方的黑格尔和东方的老子永远是灵魂伴侣。

就像马克思和孔子一样,英雄所见略同。

东部有《荀子》,西部有《老子》。

通过几篇文章,我只是总结了三大定律的基本原理。要想把它们学好,靠几篇文章是不现实的,需要大量阅读《逻辑学》,《矛盾论》,黑格尔《论语》。同时结合中国的《共产党宣言》,《矛盾论》,禅宗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六祖慧能说的很多内容都充满了辩证的思想。

今天的文章写到这里,主要总结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即对立统一也叫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本质规律,也是核心规律。

为您推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一、总结要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关系;2、部分与整体是相互依赖的,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相加、叠加或者堆砌,而是有机组合或者互相联结;3、新事物指的是合乎历

2023-01-13 12:15

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我在前一节里面讲到了唯物辩证法的《唯心论》和《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其二就是发现和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呢?它有哪些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以提高年轻人的思想素质,对

2023-01-13 12:11

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例题(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谁发明的)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共为会计制度规定的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作为加速折旧的一种,是在假设固定资产前期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较大,而后期损耗相对较小或能力减弱,则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时的前期多计提

2023-01-13 12:08

简述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共同点和差异

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都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在实践运用方面,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两个也最容易混淆。本文主要就是解答一下这两者的异同。一、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内涵解读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

2023-01-13 12:05

国际会计准则中英对照(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您:10分钟本期,我们将继续介绍美国会计准则汇编《ASC360,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和国际会计准则《IAS16,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中固定资产

2023-01-13 12:04

一文了解:如何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出台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后,税务总局围绕创新创业的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梳理了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措施,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今天带你了解: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享受主体】

2023-01-13 12:0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