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他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更新时间:2023-01-02 11:45:58作者:51data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光明日报通讯员汪涛

他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每天早晨,程锦松和老伴喻嗣南都会出现在安徽大学老校区,手拉手在校园里散步。 他住的安徽大学住宅楼,是一条出门就梧桐成荫的路,再走几步就是操场。 在校园里匆匆忙忙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他们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被称为“微机”。 正是这对老年夫妇,在40多年前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程锦松资料照片

“中国为什么不能拥有微机?”

目前,安徽省合肥市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计算机、智能语音等技术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时光倒流到40多年前,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于合肥。

“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行业,但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只有生产巨大晶体管计算机的能力。 我们不知道微型计算机是什么样的。 更别说做一台了。 ”一谈到电脑,程老很兴奋,记忆一下子回到了40多年前。 虽然已经80岁高龄了,但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事情,程锦松仍然清晰地记得很多细节。

1958年,程锦松从安徽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同年被派往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接受训练。 “这个培训班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年轻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自己的省里,后来成为各个省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的骨干。 ”

1971年,在美国硅谷开发了微处理器。 消息传到国内,许多科技人员都在努力开发中国自己的微型计算机。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电脑的普及。 为了普及计算机,必须向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当时,我们有大型电子管和晶体管计算机,但一台计算机有一个房间大小,计算速度慢,成本高,很难推广。 ”程锦松比画张开手臂说。

经过讨论和论证,1973年,第四产业机械部(电子工业部)决定由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站和第四产业机械部六处成立联合设计组,开发微型计算机。 安徽省无线电站负责总体设计、软件设计、外部设备开发安装调试,清华大学负责集成电路开发,四机部六处负责应用推广。 “美国首先进入了微机时代,英法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没有开发。 我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能否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包括安徽无线电站同事在内的许多人都抱有疑问。 ”程锦松说。

“中国凭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微型计算机? ”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时安徽无线电站微型计算机开发项目的负责人程锦松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投身于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开发。

还得拿下“蚂蚁啃骨头”

程锦松家的摆设很简单,客厅里只有一张餐桌、一张沙发和一条条文。 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书房,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着程锦松收藏多年的书籍、期刊。 桌上放着桌面电脑,采访中,程锦松熟练地用电脑向记者展示了视频资料。

程锦松拿出一张黑白照片。 这是1977年初拍摄的照片,程锦松的妻子喻嗣南正在调试计算机。

安徽无线电站聚集了300多名大学生,他们来自各专业。 虽然此前工厂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更先进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面前,他们还是觉得有些措手不及。

“研发最大的困难是技术。 美国不能和我们共享技术。 其他国家也还在研究开发中,没有资料和数据。 ”程锦松说:“我们正在自主研发,一点一点地进行实验。 就像蚂蚁啃着骨头,一点点前进,突破了难关。 ”。

开发计算机,芯片是核心技术。 当时中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很低,只能归零把处理器芯片分解成小块。 “这些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我们可以制造,更小的芯片可以作为完整的芯片。 ”

“为了优化程序和简化字节,可能需要调试好几天。 ”程锦松的老伴喻嗣南也参加了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研发。 计算机体系结构建立后,喻嗣南负责软件的设计和调试。 当时技术有限,编写程序时需要尽量控制在1024字节以内,但程序结束后往往会多余几个字节,必须想办法减少这几个字节。 “我设计了《东方红》歌曲的代码,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 ),结果多出了3个字节,又花了两个晚上剪掉了多余的字节。 ”

程锦松最难忘的是在杭州计算机中心租用设备进行模拟调试。时间、“每晚工作到12点,但也不觉得累,想早点开发计算机。 有时也会在单位送两个包子做宵夜。 当时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因为舍不得自己吃,所以带回去给孩子吃。”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攻关,突破了无数技术障碍后,1977年4月23日,中国第一台微机DJS-050在合肥问世。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齐聚合肥市稻香楼酒店,共同见证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真容和实力。 ”想起这一刻,程锦松的脸上充满了阳光。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安徽无线电站研制的微机DJS-050获得全国科技工作“重大贡献奖”。

计算机人的探索之路不会停止

喻嗣南从书架上拿出来一本翻开学术杂志、黄纸,找到程锦松多年前带研究生吴昊写的学术论文《用并行遗传算法解列车控制问题》。 ”吴昊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老程带着他一起写了这篇文章。 发表时,最初的想法是学生的,所以刊登后的第一作者的名字也写给了学生。 ”喻嗣南说。

1986年程锦松转入安徽大学计算机系,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活,2001年从教育岗位退休。 “本应该1996年退休的,但他说自己的身体条件还允许,手上的学术项目也达到了关键,他主动要求推迟五年退休。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锋介绍说。 刘锋也是程锦松在安徽大学任教期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程老师在安大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 现在我们同门的师兄弟们有的当了大学教授,有的进入了金融业,还有公司的负责人。 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

除刘锋外,程锦松当时的学生吴昊目前是一家环保企业的负责人。 “跟着程老师学习的三年间,我学到了程老师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 计算机学科的科学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和计算验证。 程老师不怕麻烦。 不管多么小的数据,他都必须自己验证。 ”吴昊感谢那段岁月,说:“在程老师严厉学风的熏陶下,我们的师兄弟们可以学到东西。”

“计算机的发展没有停止,我们计算机人的探索之路也没有停止。 ’尽管已经退休多年,程锦松仍然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研究的量子计算机有了突破,我和老伴很高兴。 量子计算机致力于国家发展,微型计算机也要继续优化升级,普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程锦松说,“我们的电脑既不能停下来,也不能停下来。”

《光明日报》 ( 2019年05月23日08版() )

为您推荐

蚌埠市委副书记胡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从安徽师范大学了解到,8月27日下午,该校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决定:胡朝荣同志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顾家山同志不再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胡朝荣简历:胡朝荣,男,汉族,1964年3

2023-01-02 11:44

学校学生艰辛的求学之路。

1979年秋至1982年夏曾教授我班语基和教育学的杨正方老师给母校无为师范七十华诞的寄语写作背景:时值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之际,忙碌无暇的七九级(二)班的同学们至今尚无同学回应母校的通知文告。于是,相对有空的我将昔日本人之学习经历,加

2023-01-02 11:43

本文分析了安徽大学工科不突出的根本原因。

安徽大学校徽首先,为了读者更能读懂小编的角度,小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纵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即自己跟自己比,以时间脉络为主线,安徽大学从建校到进入“双一流”高校前,在各个时间段内,安徽大学的发展重点到底在哪一块。安徽大学校史脉络在正式

2023-01-02 11:42

他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程锦松 资料图片每天清晨,程锦松和老伴喻嗣南都会出现在安徽大学老校区,手挽手在校园里散步。他所居住的安徽大学家属楼,出门就是一条梧桐成荫的道路,再走几步,就是操场。校园里行色匆匆的青年学子可能不知道,他们包里背着的笔记本电脑,在20世纪七八

2023-01-02 11:41

关于安徽省2022年本科高考培养的通知

2022年安徽省对口本科高考集训通知:招生对象准备参加 2022 年应用型本科高考升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历届毕业生。入学考试科目与计划与时间1、限招计划:200 人(学前教育 40 人、农学 40 人、旅游管理 40 人、财经商贸类 40

2023-01-02 11:40

刘方驰老师-财务分析专家

刘方池老师—财务分析专家专家介绍:v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v 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经济学硕士v 多家银行、企业、总裁班特聘讲师刘老师于1964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从事会计学、财务报

2023-01-02 11:3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