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走出黑土地,黑龙江农产品市场之旅

更新时间:2023-01-14 23:35:58作者:51data

退役的于广武完全没空。

5月,于广武还成立了科学家工作室,组织来自中科院和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的20多位专家与黑龙江科技厅等单位交流,为黑龙江的绿色农产品出谋划策。

走出黑土地,黑龙江农产品市场之旅

于广武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和新型肥料的研发。 这位农业专家的心,也顺应了现在黑龙江省的大农业战略。

2021年,黑龙江三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均稳居全国首位,产粮7867.7万吨。 黑龙江总人口3185万人,人均粮食拥有量2.4吨。

这么多粮食黑龙江当然要出口,怎么出口呢? 输出什么? 我有更深刻的想法。

近日,省党委书记许勤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在黑龙江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农产品,树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厨房。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次。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关键节点,抓农业、抓农产品深加工,让黑龙江农产品走出黑土地,成为黑龙江再生新动能的立省之策。

一.龙字号

2015年,退休的于广武来到五常市龙凤山镇,在辉煌有机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做技术总监。 该合作社有1000多人,稻田位于五常大米核心产区,采用水库中段水灌溉,种植久负盛名的“稻花香2号”水稻。

于广武参与开发的有机无机生态肥料一直应用于生态农业和高产栽培,五常当地许多农户和合作社都在使用,多年的持续使用和监测,在广武积累了一批成熟的实验数据,使得他的农业经济难以割舍。

现在黑龙江的水田已经育种完毕,进入了忙碌的插秧时期,他必须时不时地指导那里的水稻种植。 到不了现场的话,改成在线。

一生从事生态农业,广武实际生产了一种农产品3354,取名为有机富硒米——“老富家地”米,用的是当地屯子的名字。 现在合作社每年生产200多吨大米,是五常大米中的高端精品,这些大米只是在广武的朋友圈订购的,大部分都卖了,每年生产的大米供不应求。

“五常大米”不愁卖,贴上了“黑土地”的优质标签,等于“好吃”和“放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20年,五常大米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估排行榜上,以698.6亿元连续4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全国第一。 这种“made in Heilongjiang”的区域性农产品目前已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0年7月签署的中欧地理标识协定中,黑龙江入选了“五常米”、“肇源米”、“东宁黑木耳”三大产品。 它的入选意义深远,为黑龙江地理走向海外奠定了基础,擦亮了“龙字号”的金招牌。

根据该协定,欧盟内100个中国地理标识产品受到保护,协定内的中国产品代表了真正的高质量商品。 2024年,协定的范围也将扩大,覆盖双方追加的各17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转变想法

“黑龙江产”已成为中国绿色和高质量的代名词。 其中,“五常米”作为黑龙江“龙字号”代表,为黑龙江粮食精深加工树立了典范。 而且,从“五常米”出发,除了粮食“压舱石”,对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还有更深的含义。

黑龙江省粮食商品量和转出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 不仅是产粮大省,畜牧大省、乳业大省、黑龙江省的作用,不再是14亿人的压舱石和镇流器,而是出口优质食品品牌,打造全国“绿色厨房”、“madein Heilongjiang”的食品品牌集群

其实,黑龙江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曾经跌跌撞撞,停滞不前。 “种强卖弱”、“量大链短”等一系列短板,长期困扰着这个农业大省,大量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大量销往省外加工,处于食品产业价值链底部。

至少在十多年前,推进“粮—食”、“粮—药”、“肉—食”、“奶—奶”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水稻、玉米、肉业、乳业等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是黑龙江工商业部门的集体共识

从数据来看,目前的成果值得高兴。 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近日表示,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全产业链规划、全要素推进、全方位服务推进中,到2021年底,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5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5%,县域地区生产总值6389.6亿元

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上升了。 这是打造食品品牌的重要一步。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黑龙江食品加工产业链的专家和企业家们,看到“五常大米”的时候,都有着复杂的感情。 “五常米”“肇源米”值得骄傲,但也太稀缺了。 黑土地上优质大米的产地,其实不仅仅是五常和肇源两个地方。 同样的黑土地,同样的农业生态条件,优质的大米,只有两三种,龙字号里不叫座、跑出来的大米品牌,还是少了——。

黑龙江不少大米生产企业,常常要蹭“五常大米”流量,打出五常大米的招牌。 这是尴尬的现象。 黑龙江的优质农产品仍然存在严重的品牌输出瓶颈。

即使是名声大噪的“五常米”,也还有路要走。 数百家大米生产企业共享该地区品牌,但产品品牌很少脱颖而出,从地区品牌到产品品牌,五常美国军团至今仍缺乏领导者,缺乏更高的品牌认知度。

在这方面,申国栋完全不理解。 他是牡丹江市大米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的大米加工厂主要生产中长粒香米——名波河,波河原是松花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山脉的东北雪乡。

申国栋经营大米加工厂已经20多年了,自己种的大米,长期卖时间的“白袋子”。 “白色袋子”是指没有自己的品牌,大米用白色袋子包装出售,最终打上人的品牌标识,其中一部分拉到五常后出省。 那一年,白色袋子的大米卖得很好呢。 销售额逐年增长,申国栋终于醒过来了。 你给别人做了嫁衣啊。

现在回想起来,申国栋还是很愤慨的。 虽然自己的大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最终用户不知道。 你说这件事多郁闷啊。 自己是这个商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也是最吃亏的。

怎么办? 改变想法。 申国栋开始集中力量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不再卖白袋子了。 磨炼“波浪河”,强调强调。 目前,他的品牌已经很有名,在经销商处享有良好声誉,米产品进入辽宁省吉林省河北山东省等省,最远销往福建省。

三.卖得好

当申国栋醒来时,黑龙江的许多粮食加工企业也经历了这样的觉醒过程,抓住了各自的粮仓,贴上了商标,打出了品牌,走上了品牌打造之路。 这个认识也很难,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生动表现。 龙字号不仅是“种得好”,而且是“卖得好”。 那一定需要“经常打招呼”的过程。

他们果然很会吆喝! 在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上,黑龙江军团现在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黑土地不仅产出优质的农产品,也培养出了很多活跃的播音员。 黑土地上的男男女女们,最擅长唢呐式的陪衬,主播们各有隔屏的老铁,他们笑着怒骂房间,把好米送到全国。

谁卖得好? 北大荒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培育了九三大豆油、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粮油一系列产品品牌,其中九三大豆油非常值得一提。

对于大豆栽培来说,黑龙江每年4-6个月的冬天,零下30-40度的严寒,杀死一些有害细菌,黑土地不使用农药就能实现天然的营养保障。 北大荒集团大豆种植持续农时,大豆从收获、运输到仓储,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大豆进入恒温仓库后,6小时内加工,最大限度保持油的口感和新鲜度。

九三食品公司总经理安科峰说:“大家都知道黑龙江的大豆好。 但是,我们也曾经只出口大豆原料,缺少加工出口这个环节。 培育了九三大豆油这个产品之后,补充了市场和品牌的课程。”

下课的九三大豆油,不出几年就崛起了。 有“黑土地”“绿色生态”的标签,九三大豆油迅速成为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油第一品牌,据推测,目前其品牌价值已达到523亿。

目前九三集团大豆加工能力达1350万吨,平均年产800吨左右,加工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 背靠北大荒集团100多个农场、100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九三集团大豆油全产业链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已成为我国食用油稳定阀般的存在。

在我国食用油消费地图上,大豆油消费主要在长江以北,花生油主要集中在山东省,长江以南为菜籽油,除上述三大品种外,玉米油、葵花籽油、山茶油等也有一定的消费群体。 在大豆油消费市场中,九三大豆油的市场份额约为17%-20%,已是领头羊。

如今,大豆油也越来越多地伴随着东北人的脚步,走向南方市场,给南方带来了绿色生态的口碑。 安科峰笑着说,因为三亚的东北人很多,九三大豆油在三亚卖得很好。 如何让南方人也消费豆油,这正是九三集团的新课题,他们也在进行香气的研发,尽可能地扩大豆油的消费者。

然而,九三大豆油的后来居上,并不意味着黑龙江对大豆的深加工就完全到位。 还有大量的大豆谷物,必须流通到黑龙江省加工。 例如,中国的蛋白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山东省是黑龙江大豆的重要出口地。

是节约大豆原材料,还是深加工节约大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范式,两种发展战略是天壤之别的经济动能。 站在区域经济的立足点上,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一号工程,从这一粒黄豆中,也可以说是“麦龙江”,要害是“麦龙江”。

四.大市场

“made in heilongjaning”,不可忽视的事例是飞鹤。

作为乳业大省的黑龙江省,鹤的崛起给“龙字号”们带来了明显的信心,也给黑龙江食品全产业链的构建带来了很多启示。 飞鹤的“全产业链自建”,曾被认为是再投入、长期回报的艰难险阻,如今让黑龙江收获了一条完整的乳业产业链。 飞鹤这个品牌,展开双翼,冲出黑龙江,飞向全国乃至世界。

目前,飞鹤年设计生产能力约26.7万吨,增加专用农场面积近60万亩,自有牧场奶牛近8万头,其生鲜乳质量核心营养指标超过欧盟标准,确立了在婴幼儿配方乳粉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飞上天空的鹤会更多吗? 这是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省份提出的问题。

从那里出发的施政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逐步升级,积淀了强大的势能。 面对黑龙江由传统动能转化为新动能的历史关键节点,抓农业、抓农产品深加工几乎是必须的,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近年来,黑龙江省每年专项拨款,重点支持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饲料加工企业资源整合。提高支持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强而有力的粮油饲料深加工、粮油饲料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和粮食收购、仓储和物流设施等建设。

与此同时,还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深加工企业来龙江投资,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产业链,实施扩链、扩链、强链,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饲料调节、畜牧和农林

2021年,黑龙江省全产业链招商政策按照玉米、水稻、大豆、土豆、工业大麻、果蔬、食用菌、中药材、杂粮杂豆、乳制品、肉类等产业链,划分五大类26个项目,各招商项目和投资额

例如,在水稻加工方面,黑龙江将重点引进方便米饭、米粉、大米汉堡等方便食品,膳食纤维、大米蛋白等功能性食品,以及米糠油、米糠油、胚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项目。

在大豆加工方面,重点引进大豆全粉类、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大豆食品、休闲食品和精选食品豆,同时引进功能性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功能性深加工食品等项目。

这样的投资方向还有很多。 另外,应该留下很多原粮,在黑土地上变成食品,喂中国人。 2022年初,黑龙江省规划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7%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从2021年的63.5%到2022年的65%,加工转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背后也是一批原粮可以留在黑龙江加工生产,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财富留在黑龙江

黑龙江省食品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仍需补课。 补充什么? 补充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野,补充大市场的营销推广战略,也补充征服大市场的野心。

王小语盘点了“龙字号”品牌团队。 飞鹤的乳制品、九三的大豆油已经进入全国,除此之外,一批成员进行了突击。 五大连池矿泉水、大庄园肉业、北大荒冷鲜肉、老村长白酒……这些都是黑土地的营养品,是绿色生态的好产品,在东北享誉盛名。

“龙字号”们不在“东北”,而在大市场的“中心地带”。 王小叶说,他们需要的是突破黑土地地区,走出黑龙江。 未来全国的大市场,也终于有了那些地方。

李都/文

为您推荐

黑龙江省公布了全国科技攻关项目名单中的46个项目,期待“揭牌”

来源:【黑龙江日报】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省科技厅大力推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揭榜挂帅”机制。近日,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面向全国发布了2022年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据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

2023-01-14 23:29

十年不平凡|黑龙江:踩准创新基点,走振兴新路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为更好地盘点和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8月5日起,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推出“‘非凡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首场新闻发布会围绕黑龙江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振兴发

2023-01-14 23:29

新冠肺炎感染与口腔菌群关系的研究结果通过验收。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哈尔滨7月24日电 (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衣晓峰 李慧)由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中心主任马晟利教授团队完成的《口鼻咽腔常驻菌群变化与新冠病毒感染定植的相关性研究》,22日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此项开创性

2023-01-14 23:28

中国这十年的中国故事,建成了“中国粮仓”,中国第一产粮大省走出了十年高产之路。

视频加载中...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 题:筑牢“中华粮仓” 中国第一产粮大省走出十年丰产路新华社记者李建平、黄腾、孙晓宇金秋时节,走进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一派穰穰满家的景象——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150.28万亩金黄色的稻田已

2023-01-14 23:28

三方面的科教资源优势凸显了黑龙江省5G的发展。

黑龙江网7月14日讯(记者 佟宪鹏 石启立)记者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2022世界5G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黑龙江省有良好的5G基础设施,科教资源优势突出。发布会现场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张长斌表示,黑龙江省拥有雄厚的科教资

2023-01-14 23:27

41支队伍中,41.46%来自黑龙江省外。

“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记者从黑龙江省科技厅获悉,近日,2022年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团队名单确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41个团队成功揭榜。其中省内团队24个,省外团队17个。今年8月,省科

2023-01-14 23: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