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艰难的近义词(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更新时间:2023-01-06 08:15:00作者:51data

简介:科举制度是传统中国的一大发明。在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眼中,科举制度堪称西方文官制度的先行者,是传统中国“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志。但在近代史的叙事中,科举制度和八股文成为晚清落后和停滞的罪魁祸首。但除了单纯的选官,科举制度也是传统中国维护社会自治、调节阶层流动的重要标志。跳出“进步史观”的单一视角,或许可以看到科举制度持久的生命力和被低估的意义。

《碌碌有为》

作者:温迪

艰难的近义词(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版本:中信出版社,2022年10月

科举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员选拔

耶鲁大学中国史教授芮乐伟出版一本本书,名为《开放的帝国》(开放帝国)。这与我们所知的古代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中国有科举制度,给下层阶级留下了上升的空间,这与中世纪的欧洲和封建制度的前近代日本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是“开放”的。

科举制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种选官制度。两者的结合为受过教育的学生指出了一条路:学习好,考得好,就有了成为政府官员的通行证。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

昆曲《西厢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掌握着教育资源和官员升迁的“垄断权”,贵族子弟的父亲或兄弟已经在朝中为官。这些贵族子弟通过交游和引荐,很容易获得政治地位,而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上升”的可能。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成为一种流行的考试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可以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拔出政府想要的人才。不管社会上的文人出身如何,科举都为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提供了一个通道。

比如唐代诗人、剧作家、《莺莺传》作者元稹,幼年丧父,母亲和哥哥以乞讨为生。但元稹年轻时才华横溢,读书也很努力。15岁时,他通过了明朝典籍,成为一名官员和文学大师。科举制度成为改变元稹人生轨迹的重要方式,这在魏晋南北朝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其实科举制度挺复杂的。虽然从隋唐到明清,每个朝代都沿袭科举制度,但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变化。就拿清代的科举考试来说吧。

清朝有三次科举考试。考题主要选自儒家经典中的题目。以19世纪试题为例。第一考四书诗,第二考经文,第三考政策题。

作文必须遵循确定的八股文格式,字数也有限制。皇帝的名字(cs17)就不要用了,要另起一行,表示对提到的人的尊重。违反此类规定的考生,不仅考不上,还会受到不参加下次考试的处罚。

试贴诗时注意格律很重要,考生临摹诗也很重要。小楷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尤其是在宫廷考试中,要呈献给皇帝阅读。诗要华丽,卷要工整,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则。

提问一些现实的政治和社会治理问题,比如官员管理、河道工作、救济等,可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讨论,也可能是哲学问题的讨论。

科举考试难度很大,是递进考试,一般分为县考(即考生)、乡试(即省考、举人考试)和会试(即全国统考、进士考试)。

之后同学们要准备省考了。通过省考后,考生具有士绅身份。省考每三年同一天在省会举行。如果没赢,就得等接下来的三年。许多人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难怪金范在考试中获胜后欣喜若狂。

省考之后会有一次考试,一般在北京举行,三年一次,考试名为“进士”。获得进士称号的学生,社会地位很高。有了这个名气,他们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场,被授予官职。从1889年国考的成功考生人数来看,只有318人通过考试。一个学生从学生上升到学者平均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时间。大多数人努力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这个称号。清末状元张謇,花了35年时间读书才登上科举状元宝座,在考场上一共待了160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即使在时间寒窗苦读半辈子,也不敢奢望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荣誉,可见科举考试的残酷和艰难。

明代状元赵堂考卷。明万历二十六年,书名为《状元一号》,为明太祖朱翊钧所撰,盖有“封关”长印,藏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坐在考场上是什么感觉?明代学者张岱曾经记录了一个叫艾南英的考生在贡院参加考试的细节。

天刚蒙蒙亮,一群青年学生挤在希拉姆医院门口签到。这些学生一手拿着笔和砚台,一手拿着被子。监考老师要逐一搜查,防止考生携带小抄。搜身结束后,考生可以进去找自己的测试棚。考棚一般比较简陋,夏天尘土飞扬,考生汗流浃背地答题。遇到突然的暴雨,简陋的屋顶可能承受不了暴雨,所以考生会想尽办法用衣服保护卷子。连续几天考试,考生要一直待在考场棚里,不能无故离开。上厕所都是成千上万考生的大问题,更别说洗澡了。这么多考生汗流浃背,拥挤在海勒姆医院。气味浑浊,连恶臭都难以散去。考试环境很差。

科举考试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了解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对科举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传统,当父母去世时,候选人必须哀悼两年零三个月。丧期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参加科举,无形中延长了考生的名气时间。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法院也想出了多种方法。比如把试卷的名字封起来,让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只能通过其试卷内容来评价;或者重新抄写试卷,让考官认不出考生的笔迹,从而做出公正的判断。为了防止作弊,法院煞费苦心。

为了避免朝廷官员的子女参加科举考试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平,清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官员的儿子即使考上了也不能排第一。

在这方面,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宋徽宗的第三王子赵楷,他假借其他名字参加了科举考试。释放后,赵楷告诉宋徽宗他赢得了什么。为了不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感到不公平或受到包庇,宋徽宗最终决定将当时的第二名提升为状元,而赵楷只能屈居第二。

从关于科举的讨论可以看出,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结构,影响着成千上万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和教育。可以说,不了解科举制度,就不了解传统中国。

成为第一名:那些

科举制度虽然是隋唐时期的产物,但直到明清时期,它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才固定下来。所以我们还是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为主。

竞猜是国家在民间选拔人才的第一步,非常谨慎。考生参加考试后,会得到学生的称号,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秀才”。参加小测验的考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当然,他得找个“妓女”做担保人。“好学生”是指在过去的测验中取得最好成绩的学生,可以凭借成绩获得政府补贴。有了担保人,考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因为在清朝,中国实行县、府、省三级治理,最低级的选拔考试也与地理空间有关。考生应先参加本县的县考,由知县主持考试。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子弟学生”的资格,然后参加由知府主持的政府考试。同样的道理,通过政府考试的人可以进一步参加大专考试。高考是最关键的考试。

前面我们提到过,科举考试都是讲儒家经典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个政府考试的题目。因为三四个县的考生都会参加府考,即使每个县的题不一样,也要考虑到题的难度不能相差太大。

比如这道考题:“30,40,50,60”。现在的人大概都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这道考题。题目来源于《论语》年孔子说的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从耳”。

作文的难点在于,即使考生知道题目的出处,也不能拿出原文,更不能在作文中提及,但还必须把原文的意思表现出来。

县、政府和医院的检查必须关起门来进行。早上黎明前开始点名,日落后必须交卷。答题不允许打灯。早交卷的要收十张才能开门放出来。

考生出考场,门口有号手,敲打着准备送别。天黑后,所有考生交卷离开考场。没做完卷子的被监考老师放弃了。

每次演出只会公布前十名选手的名字。演出结束后,会派小号手去宣布好消息。通过小测验获得学生称号的考生应继续参加农村考试。取得省考后,一般在省会贡院举行。有时主考官是皇帝的秦派大臣,有时是翰林。文风较盛的省份,会派三等以上的官员。虽然主考官的官职不高,但因为是皇帝的秦派,所以到了省城之后,全城的官员都会出来迎接他,并且恭敬地邀请圣安。

明清时,乡试在八月举行,因此也被称为秋微。审判会在春天举行,所以叫春威。进场前,考生必须准备足够三天的食物,以及锅炉、碗筷、木炭等。而床上用品和衣服也是必不可少的。到了考场门口,点名后会拿到很多卷子。这一批被称为点名。可以带着批次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考号。点名后,凭借点名就可以拿到试卷。

希拉姆医院的检查室是专门为检查设计的,条件极其简陋。房间都是“躺着都站不直或者伸不伸腿”,考生就在这样一个不方便不舒服的环境中考试。点名和入场后,门就关上了。午夜,每个候选人都会拿到一张纸,上面有一个题目,然后开始回答。考试内容是三篇文章一首诗。回答快的考生可以完成

举人的宣布更加隆重,而且应该在法庭上进行。既有考官,也有其他共同考官,从第六名开始。宣布之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你的名字,然后交给名单收集者写在名单上。按照惯例,前五名应该有人报喜。需要注意的是,“举人”这一学术头衔,不仅是乡试之后才有的,有些还是皇帝“特批”的。比如乾隆皇帝有一次视察天津卫,进贡学生王肃和学生委员在御前呈上傅,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被授予称号。但是,这种事情很少。

获得举人称号后,学者们将进入“鲤鱼跃龙门”的比赛。考试将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的人都将去北京参加考试。由于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很高,可以得到政府的优待。从家到北京,沿途都有公交补给。我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就是1895年,一个以康有为为首参加考试的人给光绪皇帝写了一封信,反对《马关条约》签名的活动。这里的“大巴”是负责把各省的学生送到北京参加考试的大巴。所以也叫“上车”参加考试。在这些车和船上,会有一面黄色的旗子,上面写着“我将通过法令来尝试”。

考试的题目往往会风靡全国,因为这是全国学生都“期待”的题目。和地方考一样,也是三考。第一次考试由三篇八股文和一篇随笔诗组成。林则徐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考题。我们来看看道光十八年的书名。

三篇八股文的题目分别是:“言必信,行必行”,“万物齐修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读其诗书,不知其人乎?是论其天下也,是商有也”。这三个题目从人性、人生哲学、交友方式三个方面考察考生的论证能力。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考后上榜的考生可以进入宫考,然后选择前三名。

纵观中国科举,考试中既有一帆风顺的,也有荒废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是22岁的任重,25岁的中金士。他“年轻而成功”。《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次明,二十一岁即进士。直到第十二次省考才考上,之后又考了五次,持续了四十年。他在中学读书时已经六十一岁了。

科举考试的坎坷与坚持,是中国传统社会士人必经的人生历程。今天,我们回顾科举考试的详细过程,不禁想到它的影响和作用。

秀才治国:科举制度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吗?

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家庭对知识和官员上升路径的垄断,穷人家的孩子有机会通过科举成为官员,从而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明清时期,取得功名利禄的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的士绅阶层。他们在当地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上层统治阶级和下层民众之间的“缓冲地带”,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他们还热衷于当地的公益事业。比如清末湖南的曾家,曾国藩的父亲曾裕基热心公共事务。他不仅聚众继续修庙,还捐建了贞节孝牌坊,并为湖南双峰书院捐了16亩地作为学生的钱。曾国藩的二哥曾郭煌也致力于当地的公益事业,组织团练防止土匪袭击,并聚众捐建码头、石板路、桥梁等。

这些地方的公共福利事务,大部分是由政府或士绅出钱,然后是当地人

八股文作为清代科举考试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作文形式”,备受诟病。早在明末清初,当时的学者就曾讨论过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衡量标准是否合适。徐大椿《道情》中有一段话,认为写八股文和治国能力无关。让我们来看看:

学者最差。烂诗,烂如泥。

国家的目的是博取人才,谁知却成了骗人的把戏。

三句担标题,两句破标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你知道,三通四史是什么样的文章?

汉祖唐宗,谁是皇帝?

……

不负时光,昏迷一辈子,

教他骗高官,也是人民法院的晦气!

从徐大椿对八股文和士人的嘲讽中可以看出,在清朝,即使是高中状元也不一定有真才实学,更谈不上治国能力。

根据清朝的数据分析,1745年,44.6%的县官来自进士,22.3%来自举人。由此可见,科举制度与中国官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按照“皇权不次于郡县”的不成文规定,县官是传统中国最接近老百姓的官僚,也是人数最多的基层官员。政府官员需要的人才和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什么区别?我们就以清代的县官为例,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

郡官员负责一个郡的所有事务,他们既是法官,又是税务员和行政长官,此外还负责维护他们管辖区内的安全和秩序。根据《清史稿》的总结,一个县令的事务包括:邮政、盐务、嘉宝、警察、工务、仓储、社会福利、教育、宗教等礼仪事务。其中,最重要的职责是税收和司法。

以上几项与学生所学的儒家经典和八股选士方式无关。可以说,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几乎不会增加士人做官后的执政能力。勤政的县官为了完成一个县的行政事务,要亲自管理所有的公务,每天阅读所有的公务和诉讼卷宗。比如曾经做过清末知府的王,每天上午要看公文,下午要看案卷,出庭后要把当天的案卷全部看完。为了完成“任务”,即使外出打工,他也不得不趁着舟车劳顿时间去读书。

显然,一个县令是无法完成这些繁重的公务的,所以他所雇佣的幕、官、仆、仆就成了关键的“助手”,帮他收税、抓人、押解、出谋划策等等。

公元755-79000年,正当贾雨村补应天府之缺时,却遭遇了薛蟠的官司。一个秀才得秉公依法办事,还是一个小门童告诉他官场之道。一句“官守”就成了解决官司的基础,与儒家经典倡导的道德伦理大相径庭。

电视剧《红楼梦》里的贾雨村。

科举也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私塾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其次才是读书教育。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是启蒙时期学生的必读之作。

俞平伯老师曾经描述过,他三岁就开始读《红楼梦》,但当时并不理解。八十多岁的他经历《大学》的时候,还是不太懂。可以看出,这些博览群书、背诵的名篇,在八股文中都是用来巧妙引用的。“不求甚解”的教育如何真正启迪学生?

“脱节”的学习和实践,在社会和政府体制的惯性下,一开始不会有大问题,但当社会和国家因外力而陷入动荡时,这个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过时的知识和考试方法使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强大的船只和枪炮时猛然醒悟

学堂、财税、商学、兵制、公法、刑法、天文、地理等西学内容成为考试内容。此外,算术、制造、声、光、化、电等实用性较强的科目也纳入考试范围。这些考试的内容与政府官员治理国家的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更密切相关。

在一些学者看来,清代科举虽然因内容和形式僵化而饱受诟病,但科举选官是选官入仕的准备,儒家经典的熏陶培养出了德高望重、能写文章的人才。这些士子虽然未必具备直接治理国家的实际能力,但却有能力控制师爷、小吏等深谙处事之道的人员。而且科举可以引导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潮流,让重视教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所倡导的家庭伦理在维系家族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也让更多的“知识分子”有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科举制度对士子和社会的道德作用,在废除后的社会更加明显。在西学的影响下,家庭伦理的规训逐渐消失,传统知识文化所解释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学者不仅要从新的知识体系中学习和重构自己,还要尝试新的考试方式,以获得生存的基础。

作者:温迪

节选:袁

编辑:袁

校对:赵琳

为您推荐

新的用工趋势之下,酒店组织变革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作者:朱明生来源:酒店评论封面图:东方网升图库疫情爆发的这三年,酒店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高端酒店,一切都陷入了低谷,亟需进行产品、业务、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以应对时局、华丽转身。而创新这一切的基础,是充足、优秀的人才。但是

2023-01-06 08:12

经纬仪水平角度测量(水平角度尺)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很熟知“垂直化”管理。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关于我们职场提升的小技巧。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水平领导力》。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扁平化管理”之类的词,作者在这本书中使用了一种有区别与现下普遍存在

2023-01-06 08:09

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席加省 资深国资国企研究专家拥有18年以上的国企改革、管理咨询经验、企业高级管理工作经验,常年活跃在国企改革一线,深度服务客户超过100家,执行咨询项目超过200个在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中,工资牵扯到所有员工的利益。薪酬改革也因此备受

2023-01-06 08:06

2023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的院校名单(已公布52所)

经过几次的艺考改革,目前被允许组织美术类专业的仅有48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以及少数民办院校的特殊美术类专业(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等)。即使是48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

2023-01-06 08:03

全新的商业模式———分享购模式

什么是“分享购”呢?“, “分享购”是一个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整合流量与资源,实现整个生态布局的应用。结合了CPS资源、商城、礼包、异业联盟/O2O等应用,可实现“消费+分享”的新型聚合生态模式。简单来说,消费者通过他人分享的第三方链接,进入商

2023-01-06 08:00

速看!自考报名流程手把手教学来了

元宵节快乐学历人er,除了吃元宵,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忘记了!自考报名已经开始!!!有的自考生已经如愿报上心动专业但有的自考生已经忘记今天报名这件事有的自考生记得,却不知道自考在哪里报名!小聚都已经开始在替大家着急了!立马就找来自考

2023-01-06 07:5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