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六十岁的学术飞跃——徐通锵与“字本位”理论

更新时间:2023-01-06 10:51:00作者:51data

[每个人]

六十岁的学术飞跃

3354徐通锵与“性格本位”理论

六十岁的学术飞跃——徐通锵与“字本位”理论

作者:李(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学者传记

徐通锵(1931-2006),浙江宁海人,语言学家。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1956年,他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作者《语言学纲要》(与叶飞生合著,1981年),《历史语言学》 (1991年),《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 (1997年),《基础语言学教程》 (2001年),《汉语结构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语言研究》 (2005年

徐通锵从北京大学中文系门前走过。

徐通锵的学术飞跃是在他60岁以后完成的。在60岁之前,他已经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了。60岁以后,他有了“字本位”理论。虽然60岁后的徐通锵“推翻”了60岁前的徐通锵,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建立以汉语为基础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体系,让中国在世界语言学界发出声音。

保守与开放的教师

1931年,徐通锵出生在浙江宁海的一个小山村。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前夕,考入宁波中学。几年后,北大校园里,有一辆著名的28号自行车,除了铃声,到处响,载着他上下课,陪着他追寻语言的真谛。但那时候在宁中,徐通锵连一辆破自行车都没有。每年回家都是步行回学校。这是200英里的旅程。走两天,有时候晚上还要赶。徐通锵从不认为它是苦的,但一切都顺其自然。

很多人回忆说,徐老师在生活中是固执而保守的。1952年,徐通锵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一个小山村来到首都,再到后来的访美,并没有让徐老师变得“洋气”。他保持着南方农村的生活习惯。在北大宿舍,冬天他坚持睡草席,不做床单。因为在老家没吃过茄子西红柿,这辈子也不会吃了。在山西调查方言的时候,我破例尝了一口瓜,纯粹是为了不跟学生的面子对着干。上世纪80年代初,“洋快餐”还没有进入中国,汉堡包还是个新鲜事物。当时徐老师在美国加州参观学校,一次汉堡都没吃过。在北大上课,他冬天经常穿一件长长的黑色呢子大衣,背着一个可能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双梁黑布袋。后来黑布袋按照自然规律坏掉了,他叹了口气“现在哪里都买不到了”。如果你能买到,他会带着同样的型号回来。房子被学校分了,从筒子楼的一间平房到长春花园的第二间公寓,最后换成了第三间公寓。他觉得“革命已经结束了”,他的家人也满足于生活。但是他家真的没有装修,一直用的是颗粒面的水泥地面。不知道电视和冰箱用了多少年了。当然最多的是书柜,绯红,姜黄色,斑驳的油漆。有些人想知道为什么徐老师的书架如此丰富多彩。一问才知道,一部分是学生离校时留给老师的,另一部分是徐老师文革时做的三三五四。徐老师因为木工手艺高超,被人戏称为“徐木匠”。

徐老师也是主动而开放的。他不吃汉堡,但他会跳踢踏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一种为时尚年轻人设计的外国舞蹈。他还会弹胡琴和唱京剧。学校搞娱乐活动的时候,他经常表演一段。他还爱爬山,打篮球,关心时事,厨艺也特别受称赞。徐老师的笋子烧肉独树一帜,红烧鱼“名扬海内外”。他从不“为自己的艺术自豪”。有人来“吃饭”,他就自己做饭。很多同学、同学、同事及其子女都品尝过徐老师的厨艺。学生去导师家吃饭,一开始难免有些限制。不过,徐老师的原则是“别管他/她,爱吃什么吃什么,都是你的

生活中的徐老师和蔼可亲,但学习中的徐老师却“不太好说话”。他的课很难,作业很难完成,论文也脱不了干系。是徐老师弟子的老师说,她跟着徐老师做硕士论文的时候,在陕西待了近三个月,白天做笔记,晚上整理音韵,检查抄写,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此期间,她因为饮食不佳而生病。有些学生还没成熟就交卷了。等徐老师发现了,就把他们按住,放出来,直到他们有所改善。他要求学生不要说空话,要用事实和语言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果语料库反映的事实与当前学术界的观点不一致,徐老师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当前的观点,甚至是他自己的。

这种开放和坚持贯穿了徐老师一生的学术道路。

叶耀生,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

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1898年《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年出版,将西方传统语法研究体系引入中国研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端。此后,引进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成为中国语言学的主要发展模式。

徐老师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外语,研究西方语言学著作,关注国际语言学理论新动向。但从一开始,他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接触到的语言学理论都是印欧现象,根本接触不到汉语的现实。他和他的同学觉得他们在研究“空洞的理论”。他决心根据中国的实践研究语言学理论。

后来,他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一年级学生和西班牙语、东方语、俄语外语系一、二年级学生讲授《语言学概论》。除了外文的例子,他还会加一些中文的例子来体现国学的成就。在给中文系学生布置作业时,还要求他们对汉语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在讲义的基础上,与叶飞生教授合作,于1981年出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那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中国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候。这本教材既体现了结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又使用了大量的汉语实例,包括四川阿坝的《原生汉语》。经过多次修改和再版,如今40年过去了,这本《马氏文通》教材依然是圈内公认的权威教材,堪称每一个语言学专业的“标配”。

徐老师在个人的学术研究中,以汉语方言为突破口。不同的地域方言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的活化石,隐藏着汉语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动因。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徐老师及其同事和学生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方言材料。浙江宁波、河南洛阳、河北涿鹿、湖南韶山、山西大同、朔州、太古、太原、闻喜、祁县、平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2年,徐老师被派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主修历史语言学。此时,徐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一个只吃小时候吃过的食物的人,在异国他乡,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不适?徐老师没想太多这个,也没想去哪里欣赏异国风光,去哪里感受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繁华。他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如何利用短短一年时间时间完成他的研究计划。在美国期间,他从未看过电影或去过任何地方。除了听课、听课、看文献,就是和学者讨论,经常工作到深夜。他还分别采访了四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包括研究罗曼史的马尔基尔教授、研究藏语和缅甸语的马提索夫教授、研究藏、苗、瑶语言和中国历史的张琨教授以及提出词汇扩散理论的王世元教授。这些访谈后来出版,给当时国内语言学界带来了一股新的潮流。

熟悉国际最新语言学理论,积累了多年的方言田野调查和汉语音韵史文献整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徐老师发表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尤其是1991年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本书中,徐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历史语言学各重要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汉语方言和汉语音韵史的分析。他提出并论证了“重叠音变”这一新的音变方法,开创了从汉语材料中提取新的一般语言学理论的新途径。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语言进化一般原理的理论著作。

在引进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历史潮流中,徐老师可以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755-79000应用理论,如音韵平行对称理论、空白测试法、词汇扩散理论等。语言变异理论是国际语言学界新出现的热门理论,即使在今天也是过时的。此时许老师在学术界已经小有名气。在这一点上,很多读书人往往“从容不迫”,安度晚年。然而,1991年,60岁的徐老师抛弃了自己长期掌握的西方语言学,抛弃了自己前半生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离经叛道”的“字本位”,从零开始了新的语言学道路。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建构“以字为本”的理论

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引入确实促进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但是,这也导致中国的语言学基本上成为西方语言学理论的追随者和消费者。事实上,西方语言学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汉语现象。许老师之前的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了努力。吕叔湘老师痛心疾首“外国理论在那里翻新,我们就跟着学”;朱老师呼吁要“去掉印欧语系的眼睛”,不要“把印欧语系有而汉语没有的东西强加给汉语”。都希望建立真正符合汉语和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在这条路上,徐老师用他的“字本位”理论树立了明确的路标。

徐老师在前半段的研究中发现,自五四以来,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语法研究却困难重重。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词、有无词性、有无主语或宾语、什么是句子等,在印欧研究中很容易达成一致,但在汉语研究中却争论不休,至今难以有所突破。徐老师认为,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汉语和印欧语的差异,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基本结构单位的不同: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和“句”,两者相互制约;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与古汉语一脉相承。汉语音韵和方言的研究之所以能取得成果,是因为高本汉和赵元任对“子”音的把握,继承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语境,适应了汉语的特点。而从0755年到79000年开始的语法研究,抛弃了“子”字,以印欧语系的“子”字为基础,寻找汉语中不存在的“子”字。自然,要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并不容易,很多基本的问题,经过学者几十年的精力,仍然没有定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徐老师致力于“以字为本”的理论建设,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1997年出版了52万字的专著《历史语言学》;2007年,发布了legacy 《历史语言学》。

“字本位”理论以“字”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符合汉语真实性质的语义和句法体系。“子”这个名字在中国大家都习惯了,而且一直都是口头写的。《读音》中的字指的是音,《慎选字》中的字指的是意,《黑白》中的字指的是形。按照徐老师的话来说,词是连接语法层面和语音层面的枢纽。它有明确的音韵对应单位,即音节,是汉语符号编码的基本单位,所以是母语者。然而,这样一个对汉语体系至关重要的单位,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却一直没有自己的位置。不是“词”,而是来自西方语言系统的“语素”。徐老师反对用语素代替“词”,因为印欧语的语素是从词中分析出来的,研究印欧语的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哪些语素构成了词;但是,汉语的词本身就是一个词,或者说它存在于一个词之前,和语素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字和印欧语系的单词、句子一样,都是现成的、封闭的、界限分明的。它们在语言社会中具有心理现实性,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也是人类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特点。“子”字是以“一义类一义象”(该字与印欧标准不同)的编码原则构造的,以后面的字或前面的字为核心词,形成大量的汉语字群,如“陡、陡、陡、急”、“缓、锐、急”等。词语以语义为核心,印欧语没有屈折变化。通过不同层次的语法化,“句子由词而生”,形成的句子以“话题-解释”为框架是开放的。相反,在印度语中,单词进入一个句子会发生屈折,形成的句子基于主谓一致关系是封闭的。从“词”到“句”的各个层面都反映了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隐喻思维方式,这与印欧语系不同。

与徐老师差不多同时期,法国汉学家若埃尔白乐桑编著了教法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一本》,明确提出汉语教学要“遵循汉语的本真”,以“字”为标准。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王若江曾撰文评论这种“以词为本”的教材。应该是因为“字”长期触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痛点,教学实践的感受特别直接鲜明。自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来,“以字为本”的理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并不断延伸到与汉语相关的许多领域。许多学者对此感到兴奋,认为这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能够真正揭示汉语的原始面貌,找到汉语研究的基础。一位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领域的学者专程拜访徐老师,认为基于词的理论可以解释中文用户“不仅具有利用旧词创造新词的创造力,而且具有通过看旧词理解新词的洞察力”,以及现在“知识数量爆炸,英语单词数量爆炸,汉字数量不爆炸且守恒”的现象。

“字本位”理论打破了《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年以来的汉语语法体系。但是,由于它建立的早,不成熟,大量的批评和困惑也随之而来。在21世纪初的语言学会议上,“以词为基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些推崇徐老师的学者在会上不愿公开批评,但又忍不住私下感叹:“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太可惜了!”徐老师也会感到孤独,但他不仅不反感客观的批评,反而很重视。南开大学教授刘树新是众所周知的。他并不认同“字本位”,曾在讲座中公开批评这一理论。徐老师听到这里,特意问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刘老师说了什么。“刘老师的批评要认真考虑,以后完善理论很重要。”刘树新老师对“字本位”并不认同,但曾经批评过一个反对它的学者:“徐老师很能接受批评,但你不能连“字本位”的意思都不懂就批评。”徐老师曾经问过一位同事,是否认识广州的一位女学者,想邀请她参加青岛的“字本位”研讨会,因为“她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批判“字本位”。

徐老师的“字本位”论,看似推翻了他前半生的观点,实则一脉相承。正是在多年的音韵和方言研究中,他重新发现了“子”字,《马氏文通》提出的“重叠音变”实际上是字本位理论的一个分支。这一理论看似否定了前人的理论观点,开始了新的生命,但实际上却接过了王力、朱等老师的接力棒,在“摆脱印欧语系的视野”、建设中国特色语言学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这一理论似乎突出了汉语在标准方面的特殊性,但并不打算与西方语言学决裂,将汉语孤立于世界语言之外。相反,徐老师一方面学习西方语言学的论证精神,另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从汉语的特殊性中寻找人类语言的共性,从古今汉语的共同底层机制中探索语言的普遍性原理,希望最终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现代语言学与中国传统研究的结合。用徐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用高科技手段在传统学术领域探宝”。

思想家的幸福

曾经有人问徐老师,为什么愿意冒很大的风险去弃旧创新。万一出了事,不担心“血本无归”吗?徐老师坦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言学家,不用想那么多。由于很多人都问过他类似的问题,徐老师在《语言论》的序言中说,“‘中国没有自己的语言学理论’的局面要改变,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即使他摔倒撞到头,也可以给后人做一个路标,上面写着‘此路艰难,路人,小心’。有鉴于此,我们将把这艰难的第一步迈得太远。”

徐老师是一位思想家,学习是他生活的主要部分和乐趣。作为北大著名教授,他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贴补家用,但大部分是他时间,不是在学校,就是在长春园的家里。学生、同事、同行,只要想和他讨论学术问题,都能很容易找到他。他们可以一边喝他的浓茶一边和他聊天。

徐老师善于向老师们学习。徐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观点与高和朱不同,甚至相反,但他的研究方法却深受他们的启发。高老师本来是学哲学的,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把握全局,对他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朱老师的文章不是纯理论的,每一篇都有理论深度,把理论渗透到具体的材料分析中,这也影响了他的文章风格。观点的不同丝毫不影响他对老师的感情。他认为学习就是这样,“各抒己见”。

徐老师也致力于培养他的学生成为思想家。他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听话,而是会“提问”。王洪军回忆自己跟着徐老师写硕士论文时,徐老师总是只问一个问题:“你看到什么问题,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锻炼她“提问”的能力,徐老师给她看了自己的新文章,让她找出错误。经过反复训练,老师能对别人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对徐老师的文章。后来的“戏言”是从徐老师那里继承来的:“什么是导师?补洞的是导师,补洞的是学生。”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在家和徐老师聊天时喜欢“攻击”徐老师的理论。他从不生气。他总是笑着伸出手说:“给我看看证据。”以至于老师经常在《徐老师》中“怂恿”学生:如果你想得到徐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你最好独立自主,发表与他不同的意见。效仿猫画虎,亦步亦趋。那就是要被“打”。

在学生的记忆中,徐老师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幸福是一辈子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有保障。工资足够支撑他简单的生活,学校分的房子给了他住的地方,于是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中。不管追求这个理想的过程是顺利还是坎坷,他都快乐地走下去。

21世纪回望徐老师的语言学理论,他的远见卓识和敏锐尤其令人钦佩。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复杂科学思想的影响已经达到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所有学科。在语言学领域,源于欧美的动力系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成为新一代先锋理论。但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徐老师就已经对结构主义的语言静态性、同质性、线性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关注了量子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所蕴含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他主张科学研究要改变“拆零”的方法,并引用比利时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的话说,“把研究对象从理想状态变成实际状态”,这正是当今复杂科学思想的诉求。在语言学的道路上,徐老师一直在不懈努力。他走得并不轻松,但他一直享受着思想的快乐。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有争议的学术是动态的,否则学术就会死亡。“性格本位”理论在很多人眼里是“离经叛道”的,但在国内的权威期刊上依然有发表,权威出版社也有出版专著。这说明我们的学术是充满活力的,徐老师建设有中国特色语言学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本版图片由北大中文系老师李娟提供)

055-79000(2022年3月28日第11版)

来源:光明网-《汉字字本位语法导论》

为您推荐

2014年10月市场营销学自考试题答案(2014年5月市场与市场营销试题)

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21年10月自考00890《市场营销》主观题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31、简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答案:(1)有利于制定正确的企业使命;(2)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2023-01-06 10:45

2018英语专业四级真题(2018专业四级真题)

2018年商品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预测真题一、选择题1、海尔公司为满足自己生产空调、电视等电器产品而购买丰田塑料的产品,对于丰田塑料公司来说,由海尔公司等组成的市场是( )A 不完全竞争 B 生产者市场 C 组织市场 D 寡头垄断市场2、“

2023-01-06 10:4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试题(外贸b2c平台)

广开-形考-10081社会调查与方法1、4.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 )进行科学的分类、 汇总,或对已经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分析,以反映 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2、11. 数

2023-01-06 10:38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2022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

2023-01-06 10:3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分数线(应用语言学就业方向)

一、学院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是中国新文艺孕育和发展的摇篮。1959年创办文学理论研究班。1960年成立语言文学系。1961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1978年

2023-01-06 10:32

原耽书单最全300本(一本好书推荐书单)

集结世界语言学家著作涵盖七大板块:理论与方法、语音与音系、词法与句法、语义与语用、教育与学习、认知与大脑、话语与社会陆续出版中1.《句法结构》(第2版)〔美〕诺姆•乔姆斯基 著陈满华 译 冯志伟 审校本书基于数学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力图构建

2023-01-06 10: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