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你认为人类真的站在食物链顶端了吗?(为什么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更新时间:2023-01-08 17:54:01作者:51data

作为众多网友的“电子榨菜”,纪录片《风味人间4》终于在近期回归了。这一季的主题是“谷物星球”。

与肉类、海鲜、蔬菜等美食相比,大米、玉米和大豆在人类的餐桌上既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如此低调,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055-79000剧照

你认为人类真的站在食物链顶端了吗?(为什么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物的驯化始于一万年前。谷物在欧亚大陆的传播有助于孕育城市、国家和文明。为什么人类的主食是粮食,而不是蔬菜、水果或肉类?小麦和水稻谁最能“统治世界”?中餐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邀请上海交通大学MBA教授崔凯来谈谈粮食与人类的共生。

我是崔凯,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授。先后获得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我是《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这本书的作者,并担任《谷物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的学术顾问。

人类,杂食动物

@澎湃网友:人的杂食有多高?

崔凯:人类一直都吃肉和蔬菜。谷物、肉类、水果和蔬菜以及菌类(食用菌)是我们的食物来源。人类可以用火把烤生食,把粮食种子磨成粉末,掌握煎、炸、煮、炖等技术。其他很多动物不能吃,但是人类可以想办法把它们变成菜。可以说,人类是世界上最杂的杂食动物。

@七星:人类可以改变主食吗?

崔凯:今天,粮食是人类的主食,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后做出的选择。在具体的粮食品种上,可能会因为战争、饥荒等原因进行结构调整。我在《风味人间:谷物星球》这本书里讲过这个话题,我的观点如下,供大家参考:

谷物的好处是富含高能淀粉,可以为人类在荒野中奔跑提供力量。坚果虽然富含能量,但含油量高,容易引起腹泻。一棵红松要30年才能长成,每年能结10斤松子。古代人类要时不时的搬到新的地方,所以等不了那么久。爬到10米高的树顶上去摘,不小心折断了,松子只能当零食。相比之下,蔬菜水果缺乏能量物质,只能作为副食增加营养和口感。今天很多人为了减肥选择“少吃多菜”。就是这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人类没有冬眠的功能,只能在入冬后通过囤积食物来进食。风干后的粮食含水率只有143354,这也是当今粮库储存粮食的安全含水率标准。收获后会进入休眠状态,新陈代谢非常缓慢,可以储存数年,帮助人类度过缺粮的日子。相比之下,肉类的含水量在60-80%左右,果蔬的含水量在80-90%左右,容易腐烂变质,不可能长期保存。在古代,人类常年奔波。与块茎和水分多的水果蔬菜相比,充满干物质的谷物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今天,如果给非洲难民的食物是土豆或红薯,它们会在路上腐烂。

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一个地方几千年形成的主食体系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然而,近几十年来,在亚洲,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等经济崛起的国家,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肉蛋奶消费明显增长,超市休闲零食种类繁多,大米消费下降。相对来说,方便面、面包、披萨让小麦的消费相对稳定。以日本为例。从1962年到2020年,人均大米年消费量从118公斤下降到57公斤,减少了一半。而小麦的消费量稳定在32公斤。

@七星:如果人只吃肉不吃菜会怎么样?

崔凯:厨房由三部分组成:米袋、菜篮和肉盘。我们需要均衡的营养。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长度时间。如果你不吃蔬菜,你就会营养不良。比如大航海时代,欧洲水手在海上航行很难看到陆地。不吃蔬菜会导致坏血病,即维生素C缺乏、牙龈肿胀和关节肌肉疼痛。达伽马开辟新欧亚航线时,一半以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

谷物驯化

@好学的小青蛙:你是怎么定义五谷杂粮的?豆类其实算谷物吗?

崔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粮食产量数据,粮食分为三类:谷物、豆类和马铃薯。严格来说,谷物是指植物的种子,如水稻、小麦和玉米。但中国有“五谷”的传统说法,即米、粟(小米)、黍(小米)、麦、米(大豆),所以按照惯例大豆也可以算作粮食。土豆是植物的块茎或块根,不是种子,但和谷物一样富含淀粉,是世界1/6人口的主食。所以《谷物的故事》我也把土豆列为一章。

@齐星:五谷杂粮的营养是不是更适合人类的需求?

崔凯:人类对谷物的驯化就像一部爱情小说。谷物正在变得对人类更有吸引力。人类也在改变以适应谷物。两种性格因命运而走到一起,相互影响,这就是生物学上的“共同进化”。总的来说,谷类营养适合人类,只有少数人对某些谷类蛋白质(如小麦、大豆)过敏。而我们今天吃的米粉,几乎都是细粮,富含营养的糊粉层已经通过研磨去除了。

事实上,食物本身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在狩猎采集时代,野生食物质地粗糙,牛排或块茎在被咀嚼之前需要更多的咀嚼,所以原始人类的臼齿很宽。后来人类学会了用火把生食烧成成熟的食物,不再需要很强的咀嚼能力。下颌逐渐萎缩,臼齿(尤其是恒牙)和腮肌逐渐退化。人类的脸每1000年变小1%。于是,今天的人类有了一张“娇小”的脸,丰富的表情,口齿伶俐的谈吐。

@夜白船:为什么玉米没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只能做早餐或者炒菜?记得家里长辈说,以前条件艰苦的时候,做饭的时候会拌一大碗玉米粉或者玉米粒。感觉玉米也挺好吃的。为什么我只能制定B计划?

崔凯:李健唱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歌——《谷物的故事》:“1984年,庄稼还没有收割完。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我明天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天,吵着要饼干……”在宋,1984年,老百姓只能维持温饱,玉米确实是很多地方的主食。我在东北农村长大,家里以前都是吃玉米面馒头。到目前为止,还有一种取笑东北口音的说法:——“一股玉米茬的味道”。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玉米总产量都位居第一。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亩产量远高于水稻和小麦。但玉米富含粗纤维,口感远不如大米和白面。不信你可以试试用——蒸几个馒头。不要加白面粉,只用100%玉米粉,吞咽的时候喉咙会不舒服。今天,大约三分之二的玉米用于饲料工业,生产肉、蛋和奶。还有三分之一用作工业原料,比如超市的可乐饮料。甜味剂不是白糖,而是玉米生产的淀粉糖。所以,我们还是在间接吃玉米。土地的每一面都供养着自己的人民。墨西哥是玉米的发源地,那里的人们仍然以玉米为主食。

@青峰杨:粗粮和面粉大米是怎么分的?为什么现在提倡多吃粗粮?

崔凯: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对年轻时代的回忆。那时候家里每天的主食是小米,杂豆饭,玉米馒头,高粱米。因其口感粗糙,人们称之为“粗粮”。当时很羡慕家境好的同学。我每天可以吃米饭和白面,有时书包里还有面包和饼干。大米和白面因口感顺滑,被称为“面米”。平常日子不能吃肉。为了帮我补充蛋白质,父亲从村里的榨油厂买来豆粕,装在布袋里,让我拿个洗涤槌使劲打。豆粕捣碎后混入玉米粉,蒸出的玉米包子有独特的豆香味。回想起来,少年时吃的“玉米豆粕”就是今天的饲料配方。

以生活水平提高,今天的人们已经实现了“面米自由”。然而,在精加工过程中,麸皮、糊粉层和胚芽被分离,只留下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精米和白面粉。在导致疾病负担的因素中,低粗粮饮食在各种因素中排名第一。近年来,一些人积极倡导多吃“全谷物食品”,以达到营养均衡。但是“全谷物”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谷物的米糠层含有膳食纤维等成分,不仅影响口感,而且不易消化。另外,米糠层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吸附重金属,比如大米中镉超标。

食物冷知识

@澎湃湃湃M7jUZj:米胚芽营养价值很高。为什么大部分都被用作猪饲料?

崔凯: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与几乎全是淀粉的精米相比,胚芽米的确营养丰富。但是,胚芽米还是一个小品类,原因有三。第一,胚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霉变质,不适合批量销售。二、胚保存率在80%以上的大米可以称为“胚芽大米”。然而,胚芽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脱落。要达到这么高的胚胎保留率,对研磨技术的要求很高。第三,为了保留胚芽,不能把米吃完。但剩下的米糠层含有膳食纤维等成分,不仅影响口感,而且不易消化。还有一点,米糠层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吸附重金属(如镉),这也是“全谷物食品”面临的实际问题。

大米在日本被视为“新鲜食品”。街上有很多卖糙米的售货亭。你可以选择将大米就地碾碎,以保留更多的胚芽。这种胚芽米在常温下可以保质一个月,在冰箱里可以保质三个月。中国的消费者认为大米是耐储存的粮食,购买米粉时会“以白为美”。人们不可能接受餐桌上的黑麸皮,即使他们知道麸皮富含许多营养成分。在结构上,胚和糊粉层粘在一起,加工后的胚会和米糠混合在一起。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将采用深加工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的米油,脱脂米糠作为饲料。而很多零散的小米厂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会选择直接把米糠卖给饲料厂。

@ findlay road:我想问一个冷门的问题。「地球」真的可以食用吗?吃土有营养吗?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崔凯:这个问题真的很“冷门”。万物皆生,蚯蚓能吃土,人类不能。抛开营养和口感,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能吃。据长辈说,荒年时,有人吃“观音土”充饥。观音土可以作为陶瓷原料,但其中没有营养成分。因为难以消化,少量的食物会让你有饱腹感。吃多了会出现腹胀、手脚浮肿、排便困难等症状。你甚至可能死于腹部肿胀。

055-79000,崔凯著,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9月。

为您推荐

江苏省自考报考条件(江苏自考本科怎么报名条件)

想要提升学历的同学都知道,自考的含金量仅次于统招全日制,并受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度高,最快一年半可拿证。不过有很多同学可能不太了解江苏自考的报名条件,以及自己适不适合自考,针对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疑问,小编今天就帮大家一一梳理下。江苏自考报名条件

2023-01-08 17:48

“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

2023-01-08 17:45

近期屡屡错判让人撕裂的专家论断, 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 郦菁 | 浙江大学【导读】近期,随着各地相继进入新冠感染高峰期,出现症状的患者大规模增加,一些专家及其言论开始受到公众质疑,诸如“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这样的专家论断被重新翻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心怀疑问,原本应在疫情政策中起到

2023-01-08 17:42

强国热词有哪些(强国热词连连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文 海报/李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到二〇三五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2023-01-08 17:39

新华时评: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学习领会“六个更好统筹”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学习领会“六个更好统筹”之三新华社记者王雨萧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2023-01-08 17:36

2020年春运工作部署(2020年道路交通运输春运方案)

今天(12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一、2023年春运有什么新形势

2023-01-08 17:3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