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口座是什么字(口左念什么)

更新时间:2023-01-12 08:54:03作者:51data

从建国的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70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时间。奇迹的背后,中国经历了无数波折,付出了血泪的代价,当然也贡献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本刊新一期封面《奋进的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我们选出了几十位在新中国70年复兴道路上值得铭记的人物,以此来回顾中国人民70年的奋斗历程。

本文发表于2019年第39期《三联生活周刊》,原标题《王蒙:超越“伤痕文学”》。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口座是什么字(口左念什么)

文/艾江涛

作为"回归作家"的代表,王蒙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成名和不公平命运后,于80年代以一系列小说实验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海归》之歌1979年6月12日,王蒙和妻子乘坐70次列车离开新疆乌鲁木齐,离开他们生活了16年的土地,回到北京。40多人去站台送行,哭着进出车厢。与不停哭泣的妻子相比,王蒙感慨万千。“记忆复活了,青春复活了,友情复活了,文学复活了。我们已经进入了当代中国的复活节,复活季”。

在北京,王蒙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搁置了25年的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一个月前刚刚出版;王蒙的“右倾”问题得到纠正,工作得以开展。他被任命为北京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

对于王蒙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再写。从1978年开始,王蒙在文学解冻后,在全国一些刊物上发表小说和文章。多年以后,回忆起《人民文学》年看到王新出版的作品,仍然激动不已。“我马上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拿起杂志跑回家。下雨了,我把杂志抱在怀里,浑身湿透,但杂志安然无恙。门离家八尺的时候,我放开嗓子喊道:‘王蒙,你看,你的作品发表了!……”王蒙正在包饺子,他沾满面粉的手抓着杂志,喃喃地说:“好快!多快啊!20年来,我们从未如此激动过。——他终于回归文坛了!"

那是文革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时间,文坛的主力军由两批人组成: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作家;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倒霉的“五四”作家。无论是从被下放的地方回到城市,还是从思想被改造的“流放地”回到文学创作队伍,这些“归来的作家”最终都是借用1980年出版的艾青诗集《归来的歌》的名字,获得了再次发声的机会。

9月17日,王蒙获得全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与艾青、韩牛等老作家不同一批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王蒙只是一个初露头角的文学新人。12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4岁入党,15岁辍学成为共青团员干部的王蒙,从少年时代起就对革命和文学有着同样的敏感和热情。1956年,22岁的王蒙在修改三年前开始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同时,写出了后来于同年9月出版的短篇小说《人民文学》。谁也没有想到,是后者让他成名,也给他带来了厄运。

“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的第一代青年是信仰者的一代。我们相信美好,相信理想和理论,相信民族团结和人类友谊,相信工作,相信文件,相信会议,相信社论,相信总结……”半个世纪后,王蒙在自传中回忆那一代青年的特征时,用了一连串的“信仰”。王蒙的创作初衷是那个时代思想敏感的年轻人的理想色彩。“当初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时候,我想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来揭露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先问一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经常陷入‘斗争’的年轻人在哪里?”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王蒙讲述了一个对革命有着纯洁真诚信仰的年轻人在北京某区委工作的故事。主人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发现自己神圣的革命想象在现实中受到了打击,实现理想的努力和迷茫交织在一起。

起初,这部小说很受欢迎,但很快就被批评为影射。从此,这部小说的修改就成了问题。尽管毛泽东亲自为这部小说说话,认为作者才华横溢,但在1958年,王蒙不知何故被划为“右派”。经过近四年的京郊劳动改造,王蒙虽然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但显然已不再拥有写作的权利。不久,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他主动申请调到新疆,从此远离了权力斗争的中心。

时隔20年,王蒙的笔从未粗糙过,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安徒生的一个童话:一个人的墓碑上写着他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但他还没有发表演讲;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画过一幅画。

在市文联安排的9平米招待所里,王蒙一口气写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布礼》等一系列小说。对于那次难忘的写作场景,王蒙回忆道:“9平米本身不算什么。问题是前面有个卫生间,所有人都要在里面洗脸刷牙。声音很大。后窗上有一台电视机。整个旅社可能有50个人在看这个电视,而且很热,所以我穿着大裤衩,光着背。在农村完全是赤膊上阵。当时真的很激动。我已经40多岁了,结果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那种心理,那种美好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忘怀。”

中国的“现代派”重写王蒙有些谨慎。他在自传中将其与自己20多年的青春写作进行了对比:“与50年代的写作相比,此时的思维完全不同。它不是由生活和感情驱动的,不是由艺术的酝酿和发酵驱动的,而是由政治需要驱动的,以政治正确为标准,把表现自己的政治正确作为第一规则甚至驱动力……”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交,“文化大革命”是所有作家不可避免的事件。因揭露“文革”灾难,描写文革中知青、知识分子、被迫害官员的“伤痕文学”而引起,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最有代表性的是刘的《蝴蝶》和的《夜的眼》。

当王蒙第一次读到《班主任》描述的“文革”造成的创伤时,眼睛不禁湿润了:小说真的可以再这样写吗?这样写小说不是已经不会碰网站惹祸了吗?

但写着写着,王蒙发现“伤痕文学”的主张难以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他自觉地背离了这一潮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写‘伤痕’远没有那么热情,因为它太低俗,太没教养,太廉价。它确实有一个显著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们对它的期待是拨乱反正,从此不那么极左,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趋势和政治期待”。

他开始恢复对艺术和生活的感觉。他带着略带感伤的观察,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陌生,对城市的陌生,对街道和建筑的陌生,对化妆品和工地的陌生,对和平和日子的陌生,这是1979年10月出版的《伤痕》。

小说以主人公从偏僻小镇到大城市的论坛为主线,贯穿了大量的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王蒙似乎从此找到了自由的感觉。他写了《班主任》 《夜的眼》 《风筝飘带》和《春之声》 《海的梦》等一系列短篇小说,迎来了他在写作上的“第二次青春”。

1时间,王蒙写作成为值得关注和评论的现象。1980年8月,在北京召开王蒙作品研讨会。与此同时,王蒙新作采用的新的写作手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解”,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作家冯骥才在收到王蒙寄给他的上述六部作品时,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变了。“我第一次看到《布礼》,欣喜若狂。我感觉他终于咬破了紧紧包裹着自己的坚强茧,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可以来去自如。”在1982年与一位英国汉学家的谈话中,冯骥才将王蒙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从他50年代的《蝴蝶》 《夜的眼》到1978年的获奖作品《青春万岁》。作者采用了传统而严谨的现实主义方法。在创作后期,王蒙在写作上做了一系列新的尝试,堪称中国的“现代主义”。

在这些新的尝试中,意识流手法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按照文学史上通常的叙述,旨在打破传统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以人的自觉活动和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的“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为代表。

其实王蒙本人对实验小说中所谓的“意识流”并不感兴趣。几十年后,他仍然承认自己没有认真读过任何关于“意识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新的创作手法来源于他敏感而有思想的天性,以及他尝试新事物的个性。“我对‘意识流’的理解,只是我对这三个汉字的欣赏。意识,很好,写了心理活动的细节。流动,更好,它就像一条小溪的流动,闪烁着,清晰而隐秘,涓涓细流,若隐若现,跌宕起伏,飘飘欲仙。啊,这将是多么丰富多彩的文字啊!就像刘绍棠后来说的,我已经让这样的文风出现在我的初中作文里了。”

王蒙把自己的写作总结为: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很难总结出一个简单明了的主题;自由随性的风格;不符合典型化的标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很难理解。在王蒙看来,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很多人,尤其是很多文艺工作的领导,长期相信小说的目的论时间。对他们来说,小说的故事、细节、语言、人物、描写都是手段,主题才是目的。王蒙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个老朋友问他,张杰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不是提倡婚外情。得到王蒙“提倡晚婚”的回答后,老朋友松了口气。

1982年,一本名为《最宝贵的》的小书引起了同行作家的注意。李拓、刘、冯骥才分别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发表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杂志上,表达了对本书的兴趣。王蒙还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杂志上写了一篇短文,介绍和赞扬了这本书。没想到,在那个政治气候忽冷忽热的年代,这一事件迅速成为所谓的“现代派风暴”。755-79000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王蒙意识到,这种批评明显带有给自己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一个下马威的色彩。当时,在政治局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胡乔木给了王保护和建议。1983年春节,他把王蒙接到家里谈心,一再对他说:“希望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不要影响你的创作心情。”也许是因为老领导的恩惠,一场非议终于不了了之。

王蒙事后回忆说,其实当时的批评者和被批评的人,没有一个能解释“现代主义”。在王蒙自己看来,“我就是喜欢在文学上展开想象、扭曲、随意、灵动、散文、诗歌的文学风格。我不想把我的小说和其他写作捆绑几十年。我喜欢在艺术上别出心裁,给他们惊喜,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我一贯的说法是“拓展精神空间”。

然而这就是那个时代文坛的特殊风景。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80年代初王蒙和他的同事们是如何对小说进行各种实验的了。

《最痛苦的作品》1985年9月,王蒙的第二本小说《上海文学》首次发表在《小说界》杂志第5期,次年又被《文艺报》杂志转载。198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单行本出版。评论界普遍认为它是王蒙最好的小说,也是8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成果。

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王蒙在这部小说中用了最难忘的童年回忆。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描写中,王蒙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小说在“旧中国”惨淡的人生图景下,描写了一对纠结于不幸婚姻的父母和他们逐渐养成革命信念的儿子。

小说创作的动机和儿子的病有关系。1983年秋,王蒙的二儿子王世刚大学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五研究所。就在他即将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得了抑郁症。这让王蒙开始痛苦地反思自己:“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他的童年没有尽全力照顾他的成长和发展。我想知道这二十年来他经历了哪些压抑、刺激和折磨,我能做些什么来减轻他的痛苦……”在一个父亲的自责中,他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渐渐浮现。

1934年,王蒙出生在北京,父亲来自河北南皮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3岁时,日军入侵中国,占领北京。王蒙还记得小时候进出城门时,日本兵挥舞刺刀鞠躬行礼的场景。他的父亲王金弟是五四运动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新青年。他还记得自己的名字是室友何其芳根据《活动变人形》年主人公亚芒翻译的《阿蒙》起的。后来,父亲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王蒙后来在自传中对父亲的回忆,相当真实,不堪回首。然而,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他喜欢大声说话,无法应付实际的生活和人事。他事业的失败,让一个依赖他的大家庭经常在债务和饥饿中挣扎。家庭生活中常常交织着争吵和不快:在争吵中,王蒙的遗孀二姨会将一锅沸腾的绿豆汤泼向父亲,而醉酒的父亲则会脱下裤子吓跑混战中的女人。

1984年,王蒙带着生病的儿子入住武汉东湖宾馆。与此同时,小说的构思也逐渐成熟。“我每天都在东湖旁边的林荫大道上散步,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我应该根据我童年的经历写一部小说。感谢时代,我终于从‘文革’结束和世界巨变的兴奋中逐渐平静下来。我不能总是活在历史的刺激中。当兴奋褪去,真正难忘的才会开始出现:这就是《收获》的酝酿和诞生。”

王蒙一边照顾生病的儿子,一边在武汉开始写小说。回到北京后,我停笔写了一段时间。为了弥补太少的童年记忆材料,王梦然到北京图书馆寻找旧报纸和旧期刊,逐渐丰富了20世纪40年代北京的记忆。

1985年春,他跑到北京郊区西凤寺的一间小土房里,开始独自一人专心致志地、艰难地写作。多年后,那段写作记忆依然难忘:“我开始了写作的疯狂期。从早到晚,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茧,腰酸背痛。我一天写15000字,比转写还快,因为转写需要不断地看稿,写的全是字,焦虑,哭泣,叹息。它甚至比爆炸还要爆炸,比爆裂还要爆裂。我头晕目眩,泪流满面。写的没我想的快,记,生气,伤心。我的情感,我的联想每秒可以想象八千万次。我是一个作者,我更像一个演员,我在嘀嘀咕咕,我在装腔作势,我在钻角色的空子,我在体验疯狂。我从来没有写得这么辛苦痛苦过!”

夏天,在大连的部队疗养院,王蒙又花了半个月时间,最终版本是《当代》。

小说的名字来源于父亲年轻时给王蒙买的一个玩具:日本原版的拼贴图形的“化人形”。这本彩色的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都可以翻页。三页分别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图形。不同的翻页可以组合成不同的人形。

王蒙从童年的一个玩具开始,思考父亲那一代介于新旧之间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小说中,他写道:“一本 《茶花女》帮助倪早认识到,人是由三个五颜六色的部分组成的:戴或不戴帽子或头巾的头部,穿衣服的身体,第三是穿裤子或裙子、靴子或鞋子或木屐的腿脚。这三个部分在活动中是可变的.原来,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人就是这样发生的。只是有些在一起很和谐,有些有点僵硬走样,甚至有些让人觉得很可笑或者很讨厌,甚至很吓人。”显然,小说中以父亲为原型的倪武成的生活和命运属于后一种类型。

《活动变人形》某种程度上是王蒙对自己记忆和写作的清理。如果他用革命(写作)来压抑、淡化自己痛苦的童年记忆,那么他会以更自由、更轻松的心态来写作。

小说发表后的第二年,王蒙当上了文化部长。然而,他对写作的热情并没有消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他还是大臣的时候,在听京剧《活动变人形》的时候,他甚至因为母亲白娘子在雷峰塔前哭倒塔的故事而泪流满面,从而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官。

卸任文化部部长后,王蒙在90年代更大的写作计划是被他称为“季节系列”的小说四部曲。作为他的革命知识分子经历的人民共和国“虚构编年史”,这个群体的最后一部小说完成于2000年。然而,这一次,读者对这些小说的反应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热烈。

(参考书目:王蒙《活动变人形》,第一册《活动变人形》,第二册《哭塔》,蓝芳《王蒙自传》,科讯《半生多事》等书籍)

更多精彩报道,请参考本期新刊《王蒙自传》。点击下面的商品卡购买。

为您推荐

李白乐府诗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李白的乐府诗有多少首占其全部作品的比例是多少)

作者:张晶(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乐府诗是李白诗里尤为重要的一类,在《李太白集》中,乐府编为4卷,计149首,其中多数为拟古乐府。李白乐府,名篇极多,如《蜀道难》《远别离》《梁甫吟》《将进酒》《战城南》《行路难》《关山月》《长相思》《襄阳曲

2023-01-12 08:51

桃花绿水间,秋月春风下,大分裂时代的摇艳情歌——南朝民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大内斗、大屠杀、大分裂持续了数百年。永嘉衣冠南渡以后,中原政权、文明、人口随着豪门世家南移。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对抗,南有宋齐梁陈,北有五胡十六国,战乱不断,人口凋敝,国土千疮百孔。但相比于北方地区的动荡流

2023-01-12 08:48

星星诗歌原创(解冻所有的3个碎片)

【原创诗歌】用你的温暖为我解冻作者:冰清是心//主编:丹尼编辑:心语倾听没有温暖,怎么写?温暖在哪儿?如何写?谁能给个温暖?让我解冻。不是千年,心已成冰。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来得太早?纷飞的雪,换不回三月。那抹秋色还在挣扎,半阙《天净沙》,簌

2023-01-12 08:45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

编辑 | 考文学排版 | 考文学【考点】一:五个名词解释 1.“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

2023-01-12 08:42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

2023-01-12 08:39

咏月思亲的佳句2年级(咏月的诗句)

(摄影:春桃)咏月(63)崔国辅《古意》: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余大中唐代诗人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官至礼部员外郎。天宝十一载(752年)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品茶评水,传为佳话。崔国辅的诗,以

2023-01-12 08:3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