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2020百度网盘(马原期末复习资料2020)

更新时间:2023-01-14 11:42:22作者:51data

055-79000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和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由他们的继承者发展。它是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一门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经典:《马原》 《神圣家族》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 《新莱茵报》 《资本论》 En 《法兰西内战》 《哥达纲领批判》 《反杜林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0700 0755(表现为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为坚持唯物辩证法)。(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立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各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不可知论VS不可知论;历史唯物主义VS历史唯心主义;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哲学的划分及各派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2020百度网盘(马原期末复习资料2020)

派别

划分标准

基本思想

代表人物

唯物主义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可知论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

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

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古希腊怀疑论者 皮浪,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

3.物质观(物质的意义,意识的意义;与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空间的含义与特征、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1)物质观的含义: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1)物质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2)意识对物质有负面作用。1.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2.意识活动是创造性的;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4.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一是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二、体育概念的含义:体育是标志着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暂时不变的根本性质。运动的绝对性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可变性和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反映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动与静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远离物质和远离物质是不可想象的。(3)时空的概念时间的含义:指物质运动的持久性和序列性特征:一维,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意义:指物质运动的广泛性和广泛性。

特点:三维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度”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意识统一于物质。(2)人类社会在物质上也是统一的。1.人类社会依赖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人类寻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地引导的,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发展的意义,本质等。)联系的含义: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有条件发展的意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进步和上升运动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方向,有很大前景的事物。旧的东西是指已经失去历史必然性,正在消亡的东西。6.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因果:这是揭示事物的原因和起因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现象和本质,包括时间的序列,必然导致另一种现象:它是揭示事物外部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关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构成要素的内部关系。它是本质现象的基础,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一个事物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统一内容所有要素的结构或内容表达方式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是一对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发展过程中有规律的、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联系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现实与可能:这是一对反映事物过去、现在、未来关系的范畴。

包括现实的存在,它是现实所固有的,符合必然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事物未来的各种趋势。

7.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质的互变规律(质、量、度等范畴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奋斗就没有认同,没有认同也没有奋斗,奋斗寓于认同之中。(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现实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在于个性,不离开个性的共性或共性的个性。二、质变互变规律:事物的关系和发展采用两种状态和形式:两面性和质变。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度是维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极限,即事物的极限、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称为接合点或临界点。度的范围之外,这个东西就转化成了别的东西。“度”启示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要掌握适度原则。

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内部矛盾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纽带,是新事物向旧事物的转化,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3)否定是联系新旧事物的纽带;(4)辩证否定的本质是“扬弃”,即新事物批判继承旧事物,克服其消极因素,保留其积极特征。(2)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递进性和蹒跚性的统一性。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如何理解“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P53(五思)

1.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二、战略思维能力是具有长远眼光、总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树立大局意识,放眼未来。善于观察大势,把握工作主权。开阔眼界,与时俱进。)

三、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能力,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发展的规律,把握前进的方向,认识工作的实际。(善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 *的思想。加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和认识规律,更好地走向未来。)

第四,辩证思维能力是承认矛盾,分析卖盾,化解矛盾,善于抓住重点,找准要害,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大胆进取,稳扎稳打。发展眼光,全面,普遍接触)

5.创新思维能力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顺应时代,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具有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9.实践的概念(实践的含义、特征、类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积极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的自觉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第三,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类型:(1)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2)社会政治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形成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3)科学文化实践: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的源泉;(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10.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和非理性因素;认知的基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作是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事物,而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把认识看作是一次性的完成。这种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作是从无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动态认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反映论。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和非理性因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直接具体反映。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它的突出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它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特定的局限性。理性认知:人通过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知,是认知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知需要发展深化为理性认知。(3)感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需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基础。(2)只有通过理性思维,通过去粗取精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感性认识才能升级为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知主体的情感和意志。还包括无意识的、不合逻辑的认知形式(如联想、想象、思辨、直觉、顿悟、灵感等。)(1)人的认知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非理性因素可以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的活动。我们应该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到基础理性认识的过程

(3)认知运动不断重复,无限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1、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价值评估的意义。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物质活动。(2)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是正确的,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其具体含义如下:第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与客观对象相一致的客观内容,它与谬误有原则性的界限。所以,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绝对真理。其次,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它的前景是无限的。因为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本性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就是承认绝对真理。再次,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知发展的无限性,就是承认绝对真理。(3)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有限的、有条件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是近似的。有三层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无限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次,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某种程度和水平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从认识的过程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某一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价值的定义:价值评价是判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认识活动。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的要素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分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社会存在的意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社会存在的要素: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二。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和永恒的条件。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3.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构成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照社会意识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其发展水平可分为低级的自发社会心理和高级的社会意识;其中,社会意识的形式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层建筑意识和非上层建筑意识。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也叫社会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在阶级社会,社会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反映经济基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上层建筑形式的意识包括语言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它没有阶级性。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这就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迟早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它与社会存在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和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及其历史传承。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积极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3)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形式社会意识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思想本身不能成就任何事。要实现它,我们必须求助于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因此,一个社会意识的程度和范围,时间很长一段时间,都与其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1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经济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生产力的含义: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动态的反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当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表现形式是经济制度,即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上层建筑的含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统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并决定其变化的方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保护和促进自身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反对和排斥与自身性质不符的生产关系。

14.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趋势,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作用:(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基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是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和衡量标准。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5)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二。人类社会发展动力学答:(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基本社会矛盾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阶级斗争,就不可能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延续至今的规律。”(2)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5.商品经济的含义、生产条件和特点:它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经济形式,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条件:(1)有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特点(1)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所有或大部分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都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2)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它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人与人、商品生产者和生产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3)商品经济是创业经济。(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扩大生产规模。16.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两个因素及其辩证关系,商品的价值含义:是用于交换的,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两个要素及其辩证关系1。商品的两个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关于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共同属性。使用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离开了商品就不复存在。(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关于价值:(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2)价值是商品特殊地位社会属性。

(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辩证关系(1)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2)其相反的表现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斥的,不能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3)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它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3.商品的价值(1)首先,价值是由工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按劳动来衡量的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人劳动时间,而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2)商品价值与生产者消耗的劳动成正比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商品的价值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密切相关。简单劳动本是指普通劳动者不需要特殊训练和培养就能完成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特殊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做的劳动。17.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特定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特定劳动形式;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一切正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身心消耗。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两个要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映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18.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时间。(2)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波动。法律的作用: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19.劳动力商品的特性。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作为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工人没有任何自由,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力的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由三部分组成: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此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是劳动者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继续供给劳动力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用于培养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劳动力。2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它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生产和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长度和提高的劳动强度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途径:第一,第一部类的原始可变资本加上追加可变资本的总和,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必然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不变资本,即I (v v m/x)=II (c c)。第二,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原有不变资本加上追加不变资本,即I (c v m)=I (c c) II (c c)。第三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即 (C V M)= (V V M/X) (V V M/X) 2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相对过剩危机,即产销矛盾导致的相对过剩。23.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制定一定的原则和程序,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政治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制度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对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机制。24.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二,有计划地引导和调节社会生产,实行劳动量和产品量相等的按劳分配原则。第三,按照自然规律改造和利用自然。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和剥削的共产主义过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能僵化教条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远远落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制约。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个非常巨大的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消除阶级和阶级差异,改变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和平等。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打击主要是武力,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打击方式往往转变为和平演变。首先,通过在军事和政治压力箱中进行有限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和援助,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屈从于它们的经济政治。二是通过文化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制造各种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乱象,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26.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分析题)p286(1)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更替的规律是一般的历史规律,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2)每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旧的社会形态的衰落和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3)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不是具体制度的更新,而是整个社会的根本转变,所以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7.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p275(1)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的精神境界伟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为您推荐

方法论前篇——世界原理规律——唯物辩证法,让你瞬间洞悉本质

回顾上篇,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也就是方法论分两部分,一是认识世界原理规律,二是顺应世界原理规律去改造世界以达成我们的目的。分别对应“方”和“法”而我的目的是持续输出一套完整成体系的方法论,依托于科

2023-01-14 11:38

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

上回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主要是对“为什么批判形而上学”、“不可知论的诸多勘误”做了讲解。本回的内容不二将主要为大家分享《物质论》的内容,也就是关于物质、运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辩证法”,获取《唯物辩证法大纲》电子版

2023-01-14 11:36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思想最重要的成果,标志人类由幼稚走向成熟。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先生在批判和扬弃前人的思想成果时汇总发展出的思想文化成果。真正学会使用唯物辩证法并掌握其精髓还真是蛮难的。经过这段日子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学习,我得

2023-01-14 11:32

古人的春运:慢悠悠的路途,沉甸甸的乡愁

一辆东周时期的高等级马车(2018年11月2日摄)。经过对车辆遗存的测量,初步确认这辆马车拥有两个直径达140厘米的较大型车轮,每个车轮拥有辐条38根。车厢横宽142.5厘米,纵长106厘米,车厢残高达50余厘米,一条残长近280厘米的车轴

2023-01-14 11:29

既然不是终点就要微笑前行(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什么意思感情里这句话)

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生命太短,没时间留给遗憾。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因为笑是全世界最好的语言。送别的时候,最可贵的不是眼泪,而是脸上的笑容。笑可以温暖时光,温暖人心,还可以驱散离别的苦闷。就让我们微笑着告别吧

2023-01-14 11:27

一句抒发思乡情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请写出一两句)

年一天天的近了,你是否在回家的路上,归心似箭;抑或还在远方,不得归家。思乡的心情有千百种,下面100句思乡诗词,说尽百样思乡心情,你是哪一种呢?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

2023-01-14 11: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