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展望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3-01-02 16:12:58作者:51data

2022年3月29日,上海海洋大学将“简历门诊”服务送进学生宿舍,方便毕业生就业合影/本刊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执行率与去年同期持平,换算就业人数超过去年同期

展望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型就业的主体。 大学生应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入手,合理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投身国家需要的地方建筑业

大学生的职业观不能坐在教室里思考和学习,而要在现实社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养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苗杨思琪林凡诗赵叶苳海川

进入5月,今年大学生就业进入“百日冲刺”阶段。

5月9日至15日,全国将举办多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举办1.5万多次各地高校招聘会、80多万次岗位、30多次网上招聘会、10多次行业企业专场招聘会……

数据显示,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定大学生就业基本盘比往年挑战更大、任务更重。

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和不断加强在线服务后,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和得来速保障作出部署。 会议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侠创业、万众创新政策。 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万就业见习”,对吸收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

当前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什么特点? 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得益于各地各校早抓早放、齐心协力、全员联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执行率与去年同期持平,换算就业人数超过去年同期。

全社会就业考试多方面突破难关

3日,在30家公司、5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的——上海疫情下,网上招聘会的效果出乎张铁铸的意料。

张铁铸是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学院约600名毕业生就业是他今年的心头大事。 为促进就业,在疫情下,学院与用人单位合作,全面上线招聘,避免用人单位、毕业生签约受时空约束。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学院就业意向落实率已超过同期上海大学生平均就业率。 “主要得益于学校在企业拓岗期间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 ”。 张铁铸表示,学院已连续17年企业访问和毕业生跟踪访问。 每年7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前,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回访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听取企业负责人和人才负责人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方面让用人单位感受到学校对就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校企互信,长期渐入佳境,形成“人才越用越好、用得越多”的良性循环。 “这种作用今年越来越凸显。 ”张铁铸说。

“东南亚的语言专业是我们学校优秀的特色专业,现在疫情在就业市场上很冷。 ”。 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唐艳军在带队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计划提前布局东南亚市场,积累了相关语言人才,及时与此类企业建立供需对接,相关专业毕业

高校校长书记访企促就业是今年教育部部署的促进就业“硬举措”。 大学书记、校(院)长及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进园区、进企业,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精准的就业信息,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制,全体高中学生联动促进就业。 ”教育部高中学生司负责人说。

从事学生就业工作十多年的朱庆,是“双一流”大学外经贸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他表示,过去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主要是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架起桥梁,把合适的毕业生送到合适的岗位当前要深入指导学生就业,指导毕业生积极就业工作。 这包括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完成简历,开展面试等就业技能讲座和培训。 此外,还应定期汇总就业数据,研判形势,为相关就业决策提供参考。

为史上最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是对有关部门、学校就业服务、综合实力的考验。

首先是信息服务能力。 全新升级的“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许多真实、可信、准确、权威的岗位信息。 截至4月27日,平台已累计收集岗位信息640万条,比上线前增加260万条。 另外12家社会招聘服务机构,累计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联合发布岗位2855万个,新增岗位359万个。

利用大数据正确帮助。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大数据技术,江苏省将准确识别全省61万毕业生信息,自动匹配政策享受条件,为10万人实行社会保障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方向为2亿元。

其次是创新的就业机制。 2021年12月,教育部启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通过推进就业与育人一体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目前,项目首期名单已经公布,包括人才培训、就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人才提升三大类,共有6369项入选。 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75家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腾讯、字节跳动等联合多家生态链企业集团参与。 装备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从学校看,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17个项目获批立项,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 这一矫正将以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工程为契机,加快学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校企联合育人创新。

第三,很多人支持随访。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招生计划,为离校两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失业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并实施助学、税收支持、激励推广等支持政策。 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力争在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四是加强政策基础。 2021年12月推出的“中央特别彩票公益金宏志支持计划”,着眼于就业难群体,通过“一对一”为毕业生提供自我认同、职业探索、简历撰写、面试指导等10个主题,涵盖从大学生就业准备到签约的全过程

“百日冲刺”活动要求各高校为每名就业困难毕业生推出三个以上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在多维度、多角度的创新举措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保障网越来越紧密。 全社会全方位就业试点工作目前总体平稳,从反映就业情况的签约率看,与去年同期持平。

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工业园招聘工作现场( 2022年3月10日摄)陈泽国摄/本刊

供求错误依然存在

记者走访招聘会现场发现,一些企业求职者扎堆,难以谋到一家独大的工作,一些企业展台无人问津,一些企业更是“求贤”。 冷暖不均的背后,反映出今年大学生就业与往年不同的三个特点。

——就业增长率创新高,就业时间集中,就业竞争加剧。

今年大学毕业生规模超过1000万人,除400万人以上选择升学外,还有约600万人需要就业。 一些地方的增幅超过了全国。 以广西为例,据广西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研究员吴桂彬介绍,2022年广西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同比增长9万多人。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457万人报名,准备考研,专升本无暇顾及2022年春季招生,春季招生参与率和爆发程度往年都在部分毕业生等考研成绩公布后进入就业市场。

——用人单位需求减少,结构性矛盾加大。

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吴桂彬表示,广西本地教育培训、房地产、旅游等行业和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的人才供应“断档”。 据BOSS直聘研究院近日公布的《2022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显示,新能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产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招聘规模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40%,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招聘中,企业招聘倍率约为7;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每年的学校推荐岗位数与毕业生数之比平均约为15:1。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单位、企业的IT、电子信息等毕业生严重短缺,对文史哲、普通技术类等人才需求不大。

——地区分化更加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的岗位吸引力下降。

东北地区规模以上企业——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今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时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化。 该公司人事部总经理宁惠贤介绍,今年天津分公司计划招聘20多人,投简历的有250多人,黑龙江公司招聘明显遇冷,无论是在哈尔滨还是大连工作,学生都不想去,计划的招聘指标都排不满。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通信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今年拟招聘70个岗位,集中在计算机、软件、通信等方向,实际合同不到30个。

广西拓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人事主管陆春庭告诉记者,目前咨询求职者意向较多的是行政岗位,对公司需求较大的技术岗位很少问津。 “我们发放的待遇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工作地点偏僻等原因,技术岗位没有人申请。 ”

跨国就业成为新趋势

现场直播作为疫情下举办的一种新型招募形式,受到大学生等求职者的青睐。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副总经理曹彬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企业代表在直播之间与主持人进行交流访谈,各直播企业有三四家持续两个小时。 求职者可以看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感兴趣的话可以一键投递简历,向现场直播的企业负责人提问,企业负责人可以当场解答,互动性强,准确率高。 那是打破了“招聘跟着地方转,求职跟着摊位转”的传说。统招招聘模式实现了就业政策、岗位要求、求职诉求的多方共享、即时共享。 4月以来,工信部等举办了多场“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生高校毕业生活动”。

除了招聘形式的变化外,就业正在被重新定义。

数据显示,2020~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弹性就业率超过16%。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影响,高中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减少,更多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等新模式。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求稳”,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热切期待,报考公开竞争加剧。

更明显的变化表明,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专升本,对未来找到心仪工作的筹码——的择业更加谨慎。

据统计,202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457万人,比去年增加80万人,增长21%。 在一些“双一流”大学,考研率超过了70%。

专升本中,很多省都更新了。 例如,2022年湖北招生计划人数44109人,实际报名人数97500人,平均录取率占45.24%,专业最低录取率占7.51%。 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半毕业生计划专升本,全国2022年专升本的比例为20%。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2021年末对上海3588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慢就业的比例从2015年的15.9%上升到了2020年的34%。 就业较晚的毕业生中,58.4%选择考研,其馀为试卷。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招聘负责人庄仕高表示,按照惯例,每年9、10月是大学生简历的黄金期,也是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黄金期。 今年春招将成为完成当年招聘指标的大师。 不仅大学生简历投递率大于去年同期,优秀毕业生出现率和就业意向达成率也高于去年同期。 总体上,反映出今年企业招工节奏和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招聘延迟是因为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很高,不想“忍耐”。 宁惠贤在校园招聘中发现,今天的大学生希望找到一份工资高、离家近、稳定、压力小的工作。 从五险一金到五险二金(企业年金),关注着有无加班、加班频率等。 “95后”学生对企业薪酬待遇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谁不喜欢,谁就不轻易签约。

大学生就业专家表示,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体。 大学生应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入手,合理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投身国家需要的地方建设。

2022年3月27日,沈阳大学学生在宿舍参加网络求职评选面试/本刊

服务国家的战略需要

推进就业育人一体化

针对当前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不均衡问题,不少企业负责人和高校毕业生认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是缓解就业供求矛盾的根本对策。

另一方面,积极应对社会需求。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很低,只有40%左右,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的80%左右在企业,英国也超过了60%。 从地域分布来看,高级人才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 建议通过就业引导和大学学科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满足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另一方面,高校应围绕国家战略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调整。

今年2月,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介绍,此次专业增加、撤班工作共涉及2765个专业,其中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8个,取消专业804个。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取消的专业布点,主要是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唐艳军表示,广西民族大学建立了专门的准入机制和专门的预警和退出机制,根据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低,招生调剂比例高,新生报到率低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亮卡预警,连续3年进入预警名单或连续5年停摆招生年

海南大学招生和就业副处长张筇表示,近年来,学校继续按照“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行调整。 制定招生计划,招生,建立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2020年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高校专业设置应重点配置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 特别是要落实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招募计划,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藩篱,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建议,各地要优化人才保障激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合理选择就业领域。 烟台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朱兴认为,要在毕业生中广泛宣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征兵”等就业项目,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 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简化的手续、更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洪负责“中央特殊彩票公益金宏志支持计划”培训项目,他认为:“大学生的职业观应该在现实社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养成。”

建议高校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将就业与育人一体化考虑。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真问题,协调和组织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人才以过去从学科发展导向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解决社会真问题为主,以过去获取知识为主,是核心

他转向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解决社会真实问题为主,推动高校重视实践实习、重视能力培养。 无论是科研学术能力,还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授知识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就业时有合理的预期,对未来有信心。 ( ) ) ) )。

为您推荐

办理居住证上的天然气“增量”卡,武汉天然气公司:安排!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2日讯(记者邓小龙)一家五口人同住,想办理天然气“增量”却卡在了居住证上。近日,有市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反映此事,对天然气公司的规定表示不解。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市天然气公司已为其成功办理增量业务

2023-01-02 16:03

@武汉人注意,这些天然气营业厅的服务时间在大年初一都变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6日讯(记者龚萍 通讯员朱炜杰)2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市燃气集团所属天然气公司获悉,自2023年1月1日起,该公司旗下各营业厅(24小时自助营业厅除外),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营业时间调整为9:30—16:00,

2023-01-02 16:02

武汉车都天然气有限公司:疫情防控“不掉队”,供气“不停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叶飞、代璇)寒风凛冽,小雪初下,武汉迎来冬季断崖式降温,武汉市车都天然气有限公司为此提前做好用气高峰保障,对管网设备进行低温防护,保障用气安全。武汉市车都天然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保供气。通讯员供图近日,武

2023-01-02 16:01

全国第一!武汉天然气即将告别“圈地”

今天,武汉三家天然气公司联合宣布,推出全新的蓝牙充值卡,天然气缴费从此也告别了圈存。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武钢华润燃气(武汉)有限公司、武钢江南中燃燃气(武汉)有限公司三家燃气企业联合发布消息,正式推出蓝牙卡,武汉中心城区300万燃气用户可

2023-01-02 16:00

武汉将建设30个天然气田,2025年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设施老化改造。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12月9日,武汉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将完善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监管,新建天然气场30座、高中压管道里程1000公里,谋划建设沿江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

2023-01-02 15:59

武汉万虎老社区的居民将使用天然气。

【武汉万户老小区居民将用上天然气】前日上午,家住武汉市硚口区自治新村30号1单元3楼的周开友,正忙着收拾家里的煤气坛子、蜂窝煤炉子。“天然气装好了,终于不需要它们了。”记者看到,不锈钢燃气管道已经接进厨房,崭新的免圈存燃气表也已经挂好,换上

2023-01-02 15:5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