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家乡的春秋冬夏西瓜主页(春秋冬夏歌曲)

更新时间:2023-01-12 08:18:00作者:51data

春、秋、冬、夏四季的变化和循环,如循环往复,构成了中国人的四季之美。

家乡的春秋冬夏西瓜主页(春秋冬夏歌曲)

有意思的是,春秋的概念早于四时,原因很简单,因为春天是新年的开始,秋天是旧年的结束。在商朝和西周早期,一年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后来,夏冬被派生出来,说一个春秋就是一年。

古书上常说春夏秋冬,所谓“四季,春夏秋冬”(《墨子天志中》),而不是季节顺序的“春夏秋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春秋不是春夏秋冬的删节,因为春秋本身代表的是一年中的两个季节而不是四个季节。汉族人对四季的明确划分大约是在西周末年,之后形成了春耕、夏种、秋收、冬储的季节节奏,如春夏秋“三季”,也指一种过渡状态。

世界上最重要的观点时间。大致有两种。一个是线性时间(时间延伸勇往直前),一个是轮回时间(轮回往复却永无止境)。编辑过《中国科学技术史》皇帝巨著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时间”观仍然是以广义线性为主,循环为辅,但实际上两者还是结合在一起的。

从古至今,随着季节的更替,中国的人们都在发出两种感叹时间:一种是春夏秋冬无尽循环的感觉,一种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觉。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一方面,有循环史观;另一方面,当时有一个线性概念时间,认为天地间的一切来来去去,时间一去不复返。”天地(自然)是永恒的,永远存在于那里。时间无始无终。但是,万物(万物)出现然后又消失,生命不会重复。甚至是某年桃花源的春夜(上线瞬间时间)再也回不来了。因此,那一刻='现在'是非常珍贵的”(加藤周一:《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这里的“桃花源”指的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时间意识,其中那句“天地为民,万物倒退”;时光荏苒,百代流逝”,恰恰说明了线性时间概念在中国是存在的。

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充满了这种“时间”的感叹,也就是一种中国人都知道的“江边月夜”。江在月初什么时候发光?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只是年年相似。我不知道江月在等谁,但我看到长江在送水。一片白云悠悠去,青峰浦上无愁."

“四季”的美感大概是中国人审美世界里最丰富的了。四季赠诗较早,有南宋郭茂谦编的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它属于《尚青曲辞五声歌》,相传是晋代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现存的歌曲有75首,包括相户爱的20首,夏歌的20首,秋歌的18首,冬歌的17首。

我们举个例子,从春夏秋冬四个词开始。

相户爱:春天森林里的花是美丽的,春天的鸟是悲伤的。春风充满了感情,它让我神魂颠倒。

夏哥:夏天很安静,夏云是黄昏。手牵手,密叶下,浮瓜沉梅。

秋歌:秋夜凉风起,天高月明。景岚的装饰,绮尔的双情帐。

冬歌:冬天森林落叶,每年春天黑曜石回来。葵合生在谷底,很难看到。

这种四季模式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回荡在整个东亚文化圈。最美的一个,我觉得是日本女青邵娜的《乐府诗集》开场:

“春天,最开始了。渐渐变白的山顶,开始露出一点微光,紫色的云朵轻盈地飘在上面。夏夜。不言而喻,有月亮的时候,也有萤火虫在无月的夜晚飞舞。如果下雨什么的,会比较多愁善感。秋天是黄昏。傍晚阳光普照,近山处,乌鸦归巢,三只、四只、两只鸟飞过,更添哀愁。有时候,我会看到大雁在小小的阴影中飞翔,列队飞过天空,特别迷人。但是,太阳进来之后,还是有风,有虫。现在是冬天和早晨。下雪的时候就不用说了,有时候下霜,就算没雪没霜,也是寒气逼人。生一盆火,扛着炭火穿过楼道,挺及时的。可惜到了中午,火盆里的炭柴渐渐变白,没什么可享受的了。”

这个美好的描述把四季和一天的天气结合起来,说春天的黎明最好,夏天的夜晚最好,秋天的黄昏好,冬天的早晨最好。把一起享受天气的感受写出来,很微妙,很准确。

东亚的画家,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日本,最能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天地风光。所谓“画山如真山,真山如画山”;人人爱真山,我独画此山”。郭,北宋大画家,《枕草子》年间最著名的一位。所谓“春山含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冬山萧瑟昏昏欲睡”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再如“春山云开,夏山树旺,人坦荡,秋山明净,冬山人静”,指的是人面对春山、夏山、秋山、冬山时的感受。

我在韩国教书的时候,在博物馆里看到韩国李朝大画家赵锡龙。由于朝鲜半岛三面环海,那里的画家更注重海山的季节变化,相当奇妙,但显然是郭的四季山景改造而来。赵锡龙认为,郭对春夏秋冬四种山的论述,“此语一出,古今之眼望山,皆无用。画山不深,看不透美景。我两岁了。看完四点,海山和别的山不一样。山上春天烟雾弥漫,夏天阴沉,秋天缓慢,冬天精炼如铁。这个意思可以给画海山的人,但是不要看海山。我不知道,虽然不懂得欣赏的人不能”。

大陆画家望春山而笑,半岛画家望春海山如烟;前者看夏山如滴滴,后者看夏山在海上如堆积;前者看秋山如妆,后者看海上秋山如流;前者看冬山如眠,后者看海上冬山如铁。

其实这是基于最个人的观察。比如,春天的时候,海山经常被烟雾弥漫的水包围,所以看起来像烟,冬天的时候,海山像僵硬的铸铁一样被寒冷侵蚀,所以看起来像铁。冬天去中国最北的海岛游玩时,就感受到了这种感觉。只有在冬天见过海山的人,还会记得那丰富的颜色和冰冻的质地。可惜中华文明对海景的探索从来没有朝鲜半岛和日本孤岛那么深入。赵喜龙对海山的描写可谓相当准确,虽然他一再感叹自己没有游中原的山山水水。

四季不仅属于自然,而且在东亚已经被带入生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四季文化。在日本的都市社会中,这种四季的“生活方式”至少在三个基本的半仪式化层面上出现:一是以年度仪式的形式出现。这些仪式往往有保护身体的目的,如辟邪,长寿和好运。在…里

最后,自然作为大众和社会公认的娱乐对象,体现在看樱花、秋月、秋叶、雪的行为中。比如著名的赏樱活动,最早开始于日本奈良时期的贵族圈,后来逐渐蔓延到室町时期的平民社会,后来成为江户时代城市平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总之,四季的审美感受在整个东亚地区是相当丰富的。这种四季美学发源于华夏大地,并影响了周边地区。三大文明的审美气质基本一致。

(作者: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您推荐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成就)

情与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主体,主要在东晋、宋、齐三代产生和繁荣。南朝的乐府民歌大多数是绮艳的情歌,这和江南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密相关,江南带山秀水,江南人亦没有北方人的粗犷直率,故而写出的情歌大多委统、含蓄。南朝的乐府民歌流传下来的近500首

2023-01-12 08:15

古诗欣赏视频播放(古诗欣赏及解析)

杜甫《春望》赏析文/余长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译文:国家破碎但山河还在,长安城的春天长出很深的草木。伤感时事泪水溅在花上,痛恨离别见鸟回归感到惊心。战火在整个三

2023-01-12 08:12

《春望》唐杜甫古诗句带拼音(春望唐杜甫拼音版)

春 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正文】国破山河在,长安沦陷,城池破碎,只有山河依旧;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古代说“国”是指“国都”,现在是指“国家”

2023-01-12 08:12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代:杜甫《春望》 诗名春望,而所见非“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之春景可喜,而是兵燹之后,山河破碎,人

2023-01-12 08:0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天宝十四年(755年),困守长安的杜甫终于被朝廷任命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但就连这个小官也没来得及做上几天,“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就在这年年底,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第二年年初就占领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唐朝军队在叛军面前

2023-01-12 08:06

「每天一首唐诗宋词」唐·杜甫《春望》(附朗读、集字帖)

唐·杜甫《春望》 (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田达理书法作品【注释】①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

2023-01-12 08:0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