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证券时报e公司(证券时报官网首页)

更新时间:2023-01-13 12:29:59作者:51data

受基数和宏观经济影响,近年来我国存款增长有所放缓,但存款不会消失。居民家庭通过购买房屋和商品转化为企业存款,通过购买金融产品转化为企业存款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即便如此,也应该看到,居民存款增长缓慢不利于消费升级。同时,居民存款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杠杆率上升,可能导致楼市脆弱,值得高度警惕。

存款没有去任何地方,它们都在银行系统中流通。存款增速放缓受基数和宏观经济影响,但存款不会消失。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创下近40年来新低。根据2018年7月末的余额数据,全国人均存款余额不足5万元。然而,这主要受基函数和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过去10年,我国货币总量快速增长,导致存款基数同步增长。随着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货币扩张步伐放缓,基数庞大,存款增速放缓符合一般经济规律。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降,居民收入增长相应放缓,居民存款自然也会同步放缓。但是存款不会凭空消失。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消费品和服务时,转化为企业存款;居民家庭购买二手房时,从一个居民家庭存款人转移到另一个居民家庭存款人,居民家庭存款余额不变;居民家庭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必须先转换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再转换成企业存款。无论如何交易,各种存款包括户存款都不会消失,只是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其中一部分会留在中间过渡户。所以存款实际上没有去任何地方,它们都在银行体系中流通。

存款增速放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经典哈罗德-托马斯模型,提高储蓄率会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投资扩张的重要支撑。国民经济身份,即储蓄和投资的差额等于国际收支差额,储蓄率的降低往往意味着国际收支逆差可能性的增加。当然,储蓄不等同于存款,存款是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明显放缓,由此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需要高度关注。一是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近年来,中国的消费增长放缓。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存款增速放缓往往意味着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相对缩水,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二,不利于国际收支的稳定。存款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储蓄,但与储蓄趋势一致。随着存款增速的放缓,储蓄减去投资将收窄,甚至为负值,呈现国际收支逆差,这将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基本面影响。第三,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存款增长放缓反映了房地产行业杠杆率的上升。过去几年,居民购房热情高涨,与存款增速放缓趋势一致,同时推高了住户部门杠杆率。在高房价条件下,维持高房价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存款转换支持,同时可能要承受一些投机投资需求转换收益的压力,这两者都不支持房地产的稳健运行。第四,不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存款增长的放缓必然导致银行体系吸收资本成本的增加

证券时报e公司(证券时报官网首页)

存款增速放缓实际上间接反映了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不难发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主要利用宽松货币修复资产负债表,缓解了经济增长放缓和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经济金融运行的脆弱性。当前美国加息引发了许多新兴经济体汇率剧烈波动和资本外逃,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宽松货币环境的终结。过去全球利率极低的环境可能已经成为历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由债务驱动,即通过全社会债务端的快速扩张,来增加资产购买,中和资产价格下跌和交易不便的风险,从而修复资产负债表。但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购买受制于社会终端需求的扩张,债务的不断滚动必然导致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使得债务驱动型经济的增长链条过度紧绷,高杠杆脆弱。从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债权债务分析,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债权已经体现为巨大的广义货币供给。公众对银行系统的债务是银行系统拥有的各种金融资产。宽松环境下释放的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是公众持有的对银行体系的债权,是刚性的,不会凭空消失。而债务驱动的资产回报率下降,甚至账面亏损,导致公众对银行体系的负债与债权之间存在缺口,且缺口在逐渐扩大,制约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债权扩张。在实践中,它表明存款增长放缓。

目前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高与存款增速放缓存在因果关系。存款增速放缓,客观上要求金融资产收益率缓慢提升,以中和流动性和成本管理的双重风险。所以实体经济融资难,主要是难以形成符合金融体系资产收益率条件的资产;你的融资是风险调整后的融资成本,比较贵。虽然存款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增长重心下移是金融体系必须面对的运行环境,但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只能被动管理,而不能发挥主观运行的主动性。整体社会风险偏好的下降是经济转型的产物,但同时经济转型也孕育了巨大的机会。关键是金融机构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机会,积极地进行布局,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双赢。

为您推荐

在70分钟里,感知中国外交的“为”与“不为”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互相叠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此背景下,中国如何看世界,又如何与世界相处,其外交政策走向始终受到关注。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20日举办记者招待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与中外记者见面。通过这场7

2023-01-13 12:26

智库观点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图片来源/新华社■王宏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强调有效贯通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下面结合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现状,谈谈怎么把握中国式现

2023-01-13 12:24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用什么观点看问题)

矛盾论是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论》里曾深刻的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毫无疑问,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中的最根本法则、是最核心的东西。最先说明这一点的是列宁,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

2023-01-13 12:21

唯物辩证法,如何理解和运用?

唯物辩证法,包含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五对范畴(因果,必然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过于书面文字化的表述,需要试着理解并运用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普遍

2023-01-13 12:18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毛选》是一部宏大的著作,是教员一生的智慧、经历、思想、文化的结晶,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能领悟的只能是一小部分,虽然不能像他那样活学活用,至少我们可以去争取吸收最大的部分,这是有可能的。 读毛选,我和别人读法可能不一样,我并不是买一部毛选

2023-01-13 12:1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一、总结要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关系;2、部分与整体是相互依赖的,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相加、叠加或者堆砌,而是有机组合或者互相联结;3、新事物指的是合乎历

2023-01-13 12: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