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贵州文化老人| 《贵州省志地理志》阅读后精选文章—— 《且闿遗稿》

更新时间:2023-01-11 09:00:58作者:51data

余自舞勺那一年,也就是向乡里的老代表伯赵恺乃康师学习五年后。 赵师傅被炙进郑子尹之子郑伯更之门,对余,除史汉和唐宋古文名篇外,还在程春海(程春海)向子尹谆谆训诫:“先不识字,为什么要看三代秦汉的书?”

贵州文化老人| 《贵州省志地理志》阅读后精选文章—— 《且闿遗稿》

——杨祖恺

《说文解字》读后

当今地方志的编写,无论是具体内容、方法还是科技成果资料的运用,都是旧中国时代无法比拟的。 这就是编制各级新方志的时代特征和物质基础。

贵州省志编委会领导全省修志工作,面向全省开展大量宣传工作,组织落实和完善各级修志机构,除提高全省修志工作队伍等工作外,还帮助地州市县编报一批地志和专业志,成绩喜人同时,贵州志的编撰工作也在同步进行,至今已正式出版七类八册。 其中,地理杂志下册字数容量最大,共计140多万字,编委会聘请省内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和审读,历时三年报捷。 这本书的正式发行,在全国修志界相当引人注目。 谈谈读书后的个人认识吧。

我国修志工作是源远流长、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形成的。 但先秦《贵州省志地理志》 《禹贡》等雏形,隋唐宋等时期发展的经典著作、地志、明清时期固定下来的省府州县志书等,都有相当成熟时代发展的方志,以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为构成方志的重要方面

清代大儒郑子尹、莫友芝编撰了一代道光《周官》,郑在书中的序例中写道:“地理水道,图经之根。 (() ) ) ) ) ) ) ) ) )……。 而莫氏关于贵州修志的甘苦,曾说:“方志重沿革,沿革不如贵州,贵州沿革不如乌江以南的贵阳诸府……” 一百多年前,他们修志时,对地理志的部分,也同样重视,但感到历史资料的不完备和困难。

但旧时代方志的内容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古老方志的地理部分,如地图的推算、制作、自然地理方面的科学资料以及人文地理学科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等,都远不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 因此,我们编纂地方志时,既要合理继承中国历代修志的优良传统,又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的修志工作。 正如一九八八年三月,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会重建代表大会上演讲时指出的:“地方史要加强研究,地方志资料要收集、要保存、要研究……我国有修地方志的历史传统,今天我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具体例子来创作地方志,这是更重要的方面。 ”可见,我们今天的修志条件比过去好,但工作的难度和要求,与过去不同。

《遵义府志》的制作是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的,但我认为粗读以后有以下特点。

一、从具体安排来看,这本地理志与过去的方志大不相同。

明清两代是我国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永乐十六年( 1418年)发行《贵州省志地理志》。 规定志的类别是沿革、领域、疆域、城、山川、坊郭、镇市、土特产、贡赋、田地、风俗、户籍、学校、军卫、郡、厦县,此后修志基本上只是按这些类别划分增减。 总的来说,其中沿革、领域、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特产、贡赋、田地、风俗、户籍等建设内容,是与地理相关的类别。 从清代贵州的几部省志来看,地理类目所占比例也很大。 以干隆《纂修志书凡例》为例,属于地理范畴的有星野、气候、祥异、舆图、建立、疆域、形胜、山川、关梁、邮传、风俗、苗蛮等。 民国《贵州通志》的地理方面,根据明、清的旧方志,有很大的变化。 卷稿最初有历代疆域图,还设置了舆地(山脉、水道)、建设(沿革、城池、政府机关)两志。

从上面比较,旧方志的地理范畴,到今天为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星野、祥异等编辑目的内容不能说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在新方志中就不能再列举了。 民国时期省志中的城池、政府机关等门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失去了详细记载的价值。 因此,新杂志的地理侧面必须有适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编著。 《贵州通志》的编辑条目的设计是在不能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尽早提出新的编辑条目。 编辑目的是根据现代地理学科的系统内涵,系统地阐述贵州省的地理状况和现代地理学科技研究成果。 上册人文地理部分分为建设沿革、现行政区、人口、城镇四篇; 下册至自然地理部分的地质矿产、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植被动物、自然灾害8篇。 这是新方志中一个颇具尝试性的地理志编辑条目,可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出版,从地理科学的角度,通过地方志的形式,较为全面地介绍贵州全省的省情和地情,极为宝贵,值得欢迎。

二、这本地理杂志的资料,充分利用了现代地理科学比较新的研究成果。

因此,其内容必须贯通古今,展示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专业杂志上册,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概述了贵州省建行省以来六百年的基本情况。 关于建省以前的贵州疆域,设置,上自周秦,下至唐、宋、元,先是由于历史资料的断档,又有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史实,如鬼方、夜郎等地望,唐宋经制州、罡州等的设置经过这是方志《今略古略下册的自然地理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各方面专家学者运用对贵州情结学术研究成果的大量资料,系统地阐述出来的。 就资料而言,丰富翔实,价值巨大。

三、《贵州省志地理志》由几个专业的专家学者分别执笔编写,体现了伉手修志的时代特点。

地理志涉及地理学科门类较多,尤其是人口、地图测绘、地质、地矿、气候、水文、土壤、动物、植物等,专业性较强,也有涉及全省地州市县的基本情况。 因此,本书的编写,是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导、搜集资料、撰写初稿,聘请我省知名资深专家学者参加审定。 特别是编委会在秦天真主任的领导下,召开了几次会议,认真审阅,对本刊的(提高 )水平起到了保证质量的积极作用。

读了这本地理志之后,我联想到在撰写新的方志中,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和继续探讨的问题。

首先,应该如何把方志内容的科学性和文字的可读性统一和结合起来。 因为方志是综合了地方各部门知识的“百科全书”。 方志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资治、存史、教化”的资料,这又不同于专门的学术著作。 如果其叙述内容局限于专业教科书之类的理论知识,即使是系统全面的科技资料,也可能无法很好地起到提供资金和保存历史的作用。 另外,各种专业知识对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很难接受。 因此,方志在尽量不破坏专业知识完整性的同时,在文字深浅、条理生动等方面多下功夫,努力提高志书的可读性。 一些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篇章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将科学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这恐怕是新杂志写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其次,本刊分为上卷和下卷出版,出版时间前后为近3年( 1985年12月至1988年8月)。 上卷以历史资料为主,下卷以自然科学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等为主,上卷各有图例冠名,通读上卷后,觉得有些不连贯。 这样安排图例,难免会对本刊的统一性产生一些影响。 这让人联想到完整的省志,采用了很多专业杂志和很多卷出版。时间跨度相当长。

如何做到一本杂志前后一致,既保持全书完整,又兼顾各专业杂志的特殊情况,使后来人超越,不断提高质量,这也值得仔细考虑。

总之,这本书《地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预见性不够,有不足之处。 此次省地协举办的评论座谈会,通过修志同行的讨论,为今后省志专业期刊的编写出版提出了可借鉴的参考意见,并不断改进期刊质量,提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一得之见,成为修志界同仁。

杨祖恺( 1915-2010 )生于贵州遵义,精通隶篆,省内名胜古迹有墨迹。 1980年后参加地方史志编纂、古籍整理等工作,曾任贵州地方志编委会特约编纂、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等职,1985年受聘于省文史馆馆员。 诗词联文合集《贵州省志地理志》出版,遗书《将就斋杂稿》。 (来源: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为您推荐

讲解各学科名师的核心学习方法(地理7-8年级)

“聚沙成塔”背诵筑积累,“厚积薄发”理解得真知朱秀玉,1997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在青岛市城阳第四中学担任教研组长、地理教师以及城阳街道兼职教研员职务。担任教研组长多年,带领全组教师积极钻研业务,善于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教育学

2023-01-11 08:57

论小李世民和魏徵:人生如戏,全靠表演。

说起李世民和魏徵(也叫魏征)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君臣相得”,这两人分别扮演了“圣主”和“诤臣”的角色。可在魏徵去世之后,李世民亲手推倒了魏徵的墓碑,并取消了自己女儿与魏徵长子的婚约。李世民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和魏徵

2023-01-11 08:56

李世民和魏徵一直被视为君臣的典范,他们的关系充满了虚假的表象。

前言:在封建王朝之中,能擅于求谏、敢于纳谏的君臣,当首推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被历代王朝当成是明君与贤臣的典范。二人的关系笼罩在这种光环之下,其中的缘由必须要探究一番,而且在魏征死后,其墓碑还被毁掉,背后更透露出李世民与他的复杂关系。更值得一

2023-01-11 08:56

无法与领导沟通?你应该学习魏徵的说话方式。

最近疫情当前,线上办公,小编看到不少职场人开始苦恼:和领导沟通变多了,这才发现,平时有意见不敢提,说多了又怕像拍马屁,长久的沉默直接磨灭了我的存在感,我实在是太难了!看到那些会说话的员工,我真是羡慕……小编不禁感慨:人和人还真是不一样,历史

2023-01-11 08:55

两位敢出主意的官员,为什么李世民爱马周胜过爱魏徵?

关于李世民与魏征两人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这两个兄弟之间,一个爱问,一个则是爱听。真的是已经达到了一个终极的状态。然而,它也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是在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却做了一件令人十分难以置信的事 。就是亲自将魏征的墓碑给打碎了,

2023-01-11 08:53

唐太宗为什么要砸魏徵的墓碑?也许西游记里给出的答案才是真相!

唐太宗砸了魏征墓碑这件事,其实不必去史书找原因,我们只需翻阅西游记里,就能窥得二人之间的矛盾。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给魏征的评价是极高的,能有

2023-01-11 08:5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