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简单解读儒家思想的出发点——人性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更新时间:2023-01-12 23:26:57作者:51data

当代国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文化。儒家思想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有仁、礼、智、信、忠、孝、三纲五常,而和谐是最珍贵的,比如“师事”、“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儒家的复杂体系。首先,我来表达一下我个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儒家思想肇始于春秋末期,由孔子创立,通过对孟子和荀子的继承和发展,在战国时期继续发扬光大。先秦时期主要以董仲舒、朱成、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儒家思想的建立,其实是基于先秦夏商周三代一千七百多年的社会文化,以及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以人的内在修养为出发点,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在未来成为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尊圣人,为君子)并传遍东亚的重要原因。然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基于尊重秩序而提出的“守信用、守好古”思想,显然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一厢情愿”,受到了当时墨家、道家、法家的严厉抨击。一旦国家统一,江山稳固,奉行“祖家法”的儒家将是治理天下的第一统治工具(乱世必有佛家济世,救苦救难)。这样,在先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起着稳定作用,僵化了文明的进步和迭代,扼杀了科学的萌芽。直到今天,儒家思想的消极面仍在阻碍着法制的进步。功过可谓一半一半。事实上,儒家思想的高峰在先秦时期。先秦以后没有创新,更多的是系统的整理、学习方法论、理论应用的经验总结。甚至为了迎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扭曲而局促。比如宋代的“守义灭人欲”就很隐晦,无法看清“克己复礼”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想要理解王阳明的“心法”,就必须。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巅峰,比如晋代的书法,唐代的诗歌,先秦时期的哲学巅峰。之后只能靠高山阻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重心是仁、礼。仁义智信的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大学》只是从仁义智信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了说明,而孟子是从概念的内生逻辑进行了系统的学术阐述。055-79000:“人皆有恻隐之心,有耻有恶,有敬有是非。验隐心,仁也;耻而恶,义也;敬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和智慧,不是来自外界,是我与生俱来的。”。孟子解释说,恻隐是仁,羞耻是义,尊重是礼,是非是智。仁、义、礼、智不是外物所造,而是生于每个人。再看另一段,《论语》:孟子说“人皆有负他人之心。一是王者有容人之心,二是司有容人之政。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可以治天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承受别人的心。现在的人看到一个心甘情愿的孩子会进一口井,都是有慈悲心的。所以,和孩子交朋友的不是父母,不是想被乡党朋友夸的理由,也不是讨厌他们的声音。观之,无慈悲,不人道;无耻无恶无仁;如果你不放弃,你就是不人道的。如果你没有是非,你就是没有人性的。慈悲是仁的目的;耻而恶,而义;

孟子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对他人的同情心。因为古代的国王对人民有同情心,所以他们有同情人民的政治。以慈悲和怜悯来治理世界,就像在你的手掌中奔跑。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同情心?今天,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孩子快要掉到井里,就会产生同情心。他们不想和孩子的父母交朋友,也不想在邻里的朋友中获得名声,也没有同情心,因为他们讨厌孩子的哭闹。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同情心的人根本就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人根本不是人;没有谦卑的人根本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的人,根本不是人。慈悲是仁的起源;羞耻是正义的开始;谦虚是礼貌的开始;是非是智慧的本源。有了这四端,就像有了四肢。拥有这四端却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人,是弄巧成拙;那些还认为自己的君主做不到四端的人,背弃了君主。凡是有这四端的人,都懂得放大充实,就像火刚开始烧,泉水刚开始流。如果它们能够扩大,就足以稳定世界。如果没有,赡养父母就成问题了。这段话阐述了源于悲、耻、谦、是非的仁、义、礼、智,每个人都有,只是量不同。仁、礼、智的扩展可以稳定天下,仁、礼、智的缺失使德行不足以供养父母。而那些缺乏仁、礼、智的人,根本就不是人。孟子的态度很生气。孟子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他生来性本善,但他也明确表示,性本善只是基础。德行不培养,连父母都养不起来。而且人性善的程度不同,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有缺陷,这让他们义愤填膺,归为“不人道”。可见孟子对人性的认识是准确客观的,他对“人”的定义也是严格的,即前者才有资格谈“性本善”,体现了当时儒家崇高的道德标准。孟子生于战国中期。相比孔子的春秋时代,天下已经大乱,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逐鹿中原。孟子曾经在,也就是梁(都城迁都大梁,后为汴梁)工作过,魏国夹在秦、齐、楚、汉、赵之间。孟子目睹了魏国与邻国连年连横,生灵涂炭。显然,他对人性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如何解读后世儒家文化中的先秦学说?妇孺皆知的宋代《孟子告子上》,总结提炼出“生命之始,其性本善,其性相近,其学相差甚远”。诚然,学问相差甚远,模糊了人性恶的“非人性”。什么样的“学”才能相差甚远?“学”是学习和修养,也有习惯性的行为环境。“可以说,爱恨情仇是先秦时代中国人的特征,后世的儒家文化已经严重畸形和腐败。时至今日,“仁”字在人们心中变得宽容、隐忍、顺从、驯服,可以毫无节制地承受耻辱的冲击。今天中国人的隐忍和善良,是先秦以后儒家文化的蛮横解读造成的,是服从统治的。看看孔子关于“仁”的原话:“子曰:唯仁者,可善恶也。”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爱别人,也可以恨别人。只有做到“仁”,才有正确的爱恨情仇。“仁”从来只有爱,也有恨。“仁”从来不是道德枷锁。”问任道:“仁者先有难,后有所得,此谓仁也。”“仁者有难时先付出,有收获时再回报。但“仁”从来都是只有牺牲没有回报。如果你再谈论美德,”或者说,“那偿还呢

底线是有原则和正义的。不要太客气。恶是没有底线的,善不抱怨是无法生存的。孟子的许多论述都反复强调仁义礼智丧失的后果,可见他对“非人”人性之恶的痛恨。055-79000:孟子曰:“贼善者为贼;一个正直的贼被称为瘸子。贼是丈夫。没听说过杀君子的。”解读一下,残贼,残尸。055-79000:“山中有嘉惠,山中有侯莉,山中有后梅,不知是何。”郑玄写道:“在位者,贪民之利。”孟子说,破坏仁的叫“贼”,破坏德的叫“跛子”。做贼的人叫“唯夫”。我只听说周武王杀了他唯一的丈夫鄞州,但我不知道周武王是个弑君者。“唯夫”是独裁者,尤其是中国。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儒家的“君君臣”思想毒害。不仅在古代,在当代社会,领导也是处处受人崇敬,甚至走上神坛。下级必须照顾领导的面子,不敢也不愿意轻易撕破脸皮让领导难堪。时间久了,领导就会产生“你们都是弱智,我是最棒的”的权力幻觉能力错觉。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公有还是私有,所有的组织和单位都沦为一个集权的家庭。一旦权力不受制约,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小人平庸,能干的人得不到尊重,管理很快就会溃烂。在公开场合,“唯一的丈夫”在人前是个囚犯,而在私下里,他和公司一起奔向悬崖。再如《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仁为荣,而不仁为耻;今天,活着没有善良是可耻的,活着有潮湿也是可耻的。如果是恶,不如尊君为贵,有贤者在位,有能人在位;当国家获得自由时,知道它的政治惩罚是及时的。虽然是大国,但也必须让人畏惧。055-79000云:‘没下雨,下雨了,下雨了,下雨了。你今天敢侮辱人民吗?孔子说:‘写这首诗的诗人是知道的!如果他能治理国家,谁敢侮辱他的国家?今天,国家在闲暇,在时间,是自寻的。所有的福祸都是自己找的人。055-79000云:‘总说自己命中注定,百姓多求幸福。’055-79000岳:“天道作孽,犹可违;如果你犯了罪,你就不能活着。这也叫。”解读,孟子说:“仁加荣,非人加辱;就像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地方做一些不厚道的事同时又不想招致耻辱。如果真的厌恶羞耻,不如惜仁尊士,让贤者当道,才者上岗。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修复政治和法律体系。你这样做,连大国都会怕你。055-79000云:‘天晴不下雨,取桑树根皮,包扇门。‘树下这些人谁敢欺负我?’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知道真相!‘谁敢好好欺负自己的国家?’现在国家内忧外患,却享乐腐败,这是自找麻烦。没有好坏之分。不是我自己找的。055-79000说,‘只有使自己的命运始终顺应天命,不盲目违背天命(天道),才能寻求更多的幸福。055-79000说:‘天降之灾,犹可避;自己的罪无处可藏。“就是这个意思。“同情心是一种同理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商。情商的本质是共情。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充分观察对方的心理感受?一个好的剧本,一部戏,可以驾驭几十个人物,而伟大的文学作品,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同时刻画几百个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超凡的共情能力就是超级情商。然而,大多数人被扔进了社会的大染缸,沦为为生计忙碌的群居动物,受到

简单解读儒家思想的出发点——人性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普通人常常会惊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天才如此聪明。这就是造物主赋予人的智商差异。情商也是,又蠢又敏感。后天是改不了的。对于情绪比较笨的人来说,顶多是后天的一些压力形成一些条件反射。比如杀一个人,杀一只猴子,杀一只狗,杀一只鸡,杀一只蚂蚁。不同的人接受程度不同。有的人可以接受杀猴子,有的人只能接受杀蚂蚁。动物的进化序列越低,人就越不敏感。这说明情商同理心,也就是所谓的“仁”,是分等级的。和智商一样,是写在基因里的。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犯罪,因为情商能力无法让他们感受到受害者所受的痛苦并产生同情心,而法律本身又无法阻止犯罪的发生。法律只能惩罚犯罪的后果,产生一些压力约束,改变不了恶意犯罪分子的冷血低商。当然,压力环境,比如战争动荡,甚至社会的道德氛围低落,也会降低同情心的敏感度,这并不是情商的真实反映。社会除了法律惩罚,只能靠道德教育,让佛教不杀不伤蝼蚁,只会形成外在约束。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是非分明,爱恨分明,是用来治国强国的。为什么会遭到各种哲学家的强烈反对?755-79000年,孔子说:“礼乐不盛,刑不正,刑不正,民不聊生。”儒家强调“以礼为体,法为用”的礼制,将法律置于礼(道德秩序)的指导下,将法治视为德治的延伸。这种理想主义的治国方式适合管理世界,但不适合乱世。今天的“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是根本”是一脉相承的。战国时期,诸侯国早就失去了“王法”,相互间勇猛善战,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也不例外:010年至31019年,允许儒家以繁文缛节传道授业解惑,务实的墨家反对亲疏尊卑之分,古从古严,滥敌仁义,儒家提倡仁。是形式主义,虚无主义,绥靖政策,没用,没用,甚至认为儒家弟子利用布道赚钱,心思是歪的。而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主张万物平等,从根本上蔑视礼法,对儒家礼教道德持否定态度。早期法家代表商鞅也认为儒家教化的繁文缛节不合时宜,严重占用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农事准备,削弱生产力战斗力。儒家之所以被如此排斥,其实是建立在崇尚礼乐教化的“性善”基础上的思想体系,它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战国末期,荀子作为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和学说,主张“礼法结合”,提出了“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提出了性恶论。法家深受荀子学说的影响,或者说法家来自儒家的后学之变。韩非和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们从荀子的理论中吸收了法治思想,成为法家的代表。荀子《三字经》:“人之性本恶,善者虚妄。现在的人的本性就是生来利益好,百依百顺,所以争生让死;但人生有病有恶,所以残贼出身却忠贞不渝。但是,他们天生就有耳目欲,好色,顺从。故生于淫乱,而礼义文理死。但人性使然,顺从使然,犯错失序就要暴力。因此

人性天生贪图私利。如果我们遵循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竞争,就不会有谦逊。人天生就有嫉妒和仇恨。如果他们遵从这种本性,就会杀人栽赃,不再有忠诚和信用。人天生就有爱肉欲的本能。顺着这个本性,淫乱就会发生,礼仪、羞耻、道德就会丧失。如果一个人遵从自己天生的情欲,必然会逾越本分,扰乱伦理秩序,最终陷入暴乱。所以一定要师法开导,礼义引导,这样才能从听天由命出发,遵守礼法,最终实现社会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本恶,善是人为的结果。“善良的人都是假的”并不是说假装虚伪,而是善良是后天社会塑造的,是一种非出于天性的“强迫”。孩子生来就是吃糖的。“天生副”是基于生存需要,但父母会从小教他学会分享,学会卑微,甚至牺牲利益,即使父母在自己的成人世界里不这么做。虽然荀子无法从生物基础科学的角度理解人性,但荀子发现了这一客观真理,并在先秦时期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孟子的“性善论”本质上是人性本善本恶,而不是纯粹的性善,而荀子则颠覆了孟子的观点,这与当时的社会失序有关。为了生存,国家和人民互相争斗,人性的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事实上,孔子的弟子中有人明确提出了人性善恶的观点。孔子的弟子之一七雕凯,也成为他的弟子学派之一。在《孟子梁惠王下》中,他说,“漆雕的提议并不具有挑衅性,他也不想逃跑。他若直行,必生诸侯之气,天下之主,以为他忠厚有礼。”七雕凯性情直爽刚强,有先秦时代的义人风范。关于人性观,主张人性有善有恶。《诗经小雅四月》中记载:“米子剑、七雕凯、公孙尼子的弟子也谈爱情,与世子(石硕)不同,都说有善恶之分。”理清先秦时期儒家人性善恶观发展的真相,可以知道儒家在先秦时期实际上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演变。但在荀子建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儒家思想体系后,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蒙蔽和倒退了。原因是“性恶论”不符合统治者维护“官本位”和尊重下级的制度需要。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了几十年,人也迅速变成了经济动物。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儒家文化中君子教育缺失形成的历史落差,另一方面是儒家“官本位”基因导致的法制缺失,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人心长期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道德失范,社会罪恶暗流涌动,早已为当代众多哲学圣贤所关注。关于人性,其实在儒家还在探讨人性是善是恶的时候,同样在先秦时期,道家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庄子有一篇文章《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修己之心,修己之情。庄子的描述不是知识和品格的培养,也不是儒家的仁义道德。相反,庄子认为儒家礼乐的推行才是世界“天下失德”的根本原因,三皇五帝作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的代表,才是真正扰乱天下的始作俑者。庄子认为,自古十二帝以来,道德沦丧,礼乐文字出现后,人心混乱,人的初心再也无法恢复。庄子断言:“大乱之根,必生于尧舜之间,其端必历千年。一千年后,会有peo

为您推荐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孔子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是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之一。“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民族的精神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

2023-01-12 23:23

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共同富裕”中的“富裕”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在改革

2023-01-12 23:20

儒家学说的五个核心观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简要阐述一下)

曾子曾将孔子“一以贯之”的道诠释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论后来颇多争议,有说曾子的确掌握了孔子的思想要领;有说曾子本来就鲁钝(参也鲁),这只是他自己的见解程度罢了。我更倾向于前者,所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也就是说尽自己所能处

2023-01-12 23:18

儒家主张什么(谈谈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主张)

儒家文化有一个层叠累计的历史。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或其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夏以前的“五帝”是部落联盟,以地方自治为特点的“方国”时代,追求“天下为公”,到启以后,将“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

2023-01-12 23:15

黄朴民:儒家思想方法论无可置疑地富有永恒的魅力

儒家思想以切合人事、具体实用的风貌主导中华民族独特文明体系的构建,反映出浓厚的实用理性与入世旨趣,可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温馨、最可亲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中华古典文明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取向,所谓“于道最为高”“则可以通万方之

2023-01-12 23:12

儒家的哲学智慧是什么(儒家思想的真谛是什么)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儒家的核心经典,这是一套建立为人处世基本价值观的核心著作。是让每个人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确立以服务为目的的人生观,这是成为清洁家的绝对本质性条件,人没有了服务利他的价值观,没有了不损人利己的道德观,作为

2023-01-12 23: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