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202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2018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更新时间:2023-01-09 13:30:05作者:51data

2018年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已公布。2018年高考各科题型有变化吗?各科是否有新考点等。这些问题都是考生、家长和老师关心的。来看看最新的考试大纲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常规工作。现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大纲招生。

202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2018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对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考生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确定的招生计划,综合衡量德、智、体,择优录取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和复习备考的依据。055-79000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和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具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是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考试大纲》,并考虑中学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的。

055-79000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以德育人、服务人才、指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要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级考试内容和“基础、综合、适用、创新”四级考试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055-79000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制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原则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省市应严格遵循。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各省市可结合本省市高考计划和教学实际制定《考试大纲》。

本《考试说明》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所有。

中国人。评估目标和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高考语文的考试目标和要求。

中国高考要求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探究六种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的是识别和记忆,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层面。要求认识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名句名篇等。

B.理解:是指理解和简单的解释,这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高一的能力水平。能够理解并解释…的意思

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确定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1”至“语文5”五大模块,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运用、文化作品学习等五大系列选修课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运用和写作。考试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以不同的难度来考查。

第一,现代阅读

现代阅读内容和相应的能力水平如下:

(1)阅读语篇

阅读中外语篇。了解政论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语篇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形式。阅读语篇文本时,要注意文本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2.分析和综合C

(1)筛选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Analyze文章的结构,概括了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Analyze并在文章中总结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和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发掘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2.分析和综合C

(1)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Analyze作品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

3.欣赏和评价d

(1)体验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语言表达的奇妙艺术。

Appreciate欣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会其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索F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论述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个性化阅读,创造性解读作品。

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道、科普文章的基本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应用文时,要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和整合信息,分析思想性、成分和语言特点,评价文本的社会功能,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2.分析和综合C

(1)筛选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Analyze的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欣赏和评价d

(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些特征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探索F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讨论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讨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古诗词阅读

读简单的古诗。

1.记忆a

默写常见名句和文章。

2.理解B

(1)理解常见类别的含义

总结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总结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4.欣赏和评价D

(1)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语言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

1.记忆a

记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词的读音。

Remember又正确地书写了现代通用规范汉字。

2.快速申请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辨析和修饰病句。

句子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不全或多余,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不合逻辑。

选择、模仿、改变句型,扩充句子,压缩段落。

正确使用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类比、借代、夸张、对偶、排比、重复、设问、反问句。

语言表达简洁、连贯、恰当、准确、生动、形象。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性、实用性、文学性文章。

表情e

作文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水平和发展水平。

1.基础水平

(1)符合问题的含义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没有写错别字。

2.发展水平

(1)深刻

观点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具有启发作用。

富集

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文学性。

语言恰当,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句富有表现力。

(4)创新

新的想法,新鲜的材料,巧妙的想法,独特的推理和想象力,和个性。

英语评估的目标和要求

第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以及所学的功能思路和题目(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3500左右。

第二,语言的使用

1.倾听

要求考生理解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候选人应该能够:

(1)理解主旨;

(2)获得具体和真实的信息;

(3)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推论;

(4)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阅读

要求考生能够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中关于一般话题的短文,以及公告、解释、广告等。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候选人应该能够:

(1)理解主旨;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意思;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候选人应该能够:

(1)清晰连贯地传达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4.英语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候选人应该能够:

(1)询问或传递事实信息以表达意思和想法;

(2)使语音语调自然;

(3)合理使用语言;

(4)使用有效的沟通策略。

附录1语音项目表

1.基本发音

26个字母的发音

(2)重读音节中元音的发音

(3)轻读音节中元音的发音

(4)重读音节中元音组合的发音

(5)轻读音节中常见元音组合的发音

(6)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

(7)辅音连词的发音

(8)音节声调的发音

2.强调

(1)单词重音

(2)句子重音

3.发音的变化

(1)连续阅读

(2)爆破损失

(3)弱阅读

(4)同化

4.音调和节奏

(1)意群和停顿

(2)语气

(3)节奏

5.语音、语调、重音和节奏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6.背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主要英语国家英语语音的差异

附录2语法项目列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8.文章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连接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一般将来时

(4)现在进行时

(5)过去进行时

(6)过去将来时

(7)未来进行时

(8)现在完成时

(9)过去完成时

(十)现在完成进行时

1.被动式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

(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方法

(2)推导方法

(3)转化方法

(4)缩写和缩略语

14.句子的类型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题

(2)谓词

(3)预测

(4)对象

(5)属性

(6)状语

(7)补充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4)主语从句

(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翻转

3.强调一下

24.虚拟语气

附录3功能想法项目列表

1.社交传播(Social Communications)

(1)问候。

(2)引言

(3)告别

谢谢(感谢)

(5)道歉。

(6)邀请(邀请函)

(7)请求许可

(8)表达祝愿和祝贺。

(9)提供帮助(提供帮助)

(10)接受和拒绝(接受和拒绝)

(11)预约。

(12)打电话(打电话)

(13)吃饭

(14)看病。

(15)购物

(16)问路

谈论天气

(18)交流中的语言困难。

(19)提醒(Reminding)

(20)警告和禁止

(21)建议

(22)建议

2.态度

(23)同意与不同意。

(24)喜欢和不喜欢(好恶)

(25)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6)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27)有能力和无能力

(28)偏好与偏爱。

(29)意图和计划

(30)希望和祝愿

(31)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

(32)责备和抱怨。

(33)冷漠

(34)判断和评价

3.情绪(情感)

幸福

(36)惊喜。

担忧

(38)安慰(理智安抚)

(三十九)满意

后悔

(41)同情

(42)恐惧

愤怒

4.时间(时间)

(44)时间点

(45)期限

(46)频率(频率)

(47)序列(Sequence)

5.空间

(48)位置

(49)方向

(50)距离

6.存在(存在)

(51)存在与不存在。

7.特色(特色)

(52)形状

(53)颜色(彩色)

(54)材料(材料)

(55)价格(价格)

(56)规格(尺寸)

57岁

8.测量(测量)

(58)长度

(59)宽度(宽度)

(60)高度(高度)

(61)数量(数量)

9.比较(比较)

(62)平等比较

比较级和最高级

(64)相似与不同

10.逻辑关系(逻辑关系)

(65)因果关系

(66)目的(目的)

1.职业。

工作(工作)

(68)单位(雇主)

附录4主题项目列表

1.个人信息(个人信息)

2.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

3.周围环境(个人环境)

4.日常活动(日常事务)

5.学校生活

6.兴趣和爱好

7.个人感觉(情绪)

8.人际关系。

9.计划和意图

10.节假日(节日、假日和庆典)

1.购物(购物)

12.饮食

13.健康(健康)

14.天气

15.娱乐和运动。

16.旅行和运输。

17.语言学习(语言学习)

18.自然

19.世界和环境。

20.科普与现代科技。

21.热门话题(热门话题)

2.历史和地理(历史和地理)

23.社会

24.文学艺术

5附录词汇表(略)

数学。评估目标和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2、4的内容,确定理工科高考数学的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二、四中的数学概念、性质、规律、公式、公理、定理及其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计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和定位请参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应模块的相关说明。

知识的要求是依次认识、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个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仿,能够(或将能够)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认知。

这个层次涉及的主要动作动词有:了解、认识、认同、模仿、询问和理解等。

2.理解力:要求对所列知识有深刻的理性理解,知道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出正确的描述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和讨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个层次涉及的主要动作动词有:描述、解释、表达、推测、想象、比较、辨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知识内容进行推导和证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个层次涉及的主要动作动词有:掌握、推导、分析、演绎、证明、研究、讨论、应用、解决问题。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数据处理、应用和创新。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的形象;能正确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分解和组合图形;会用图形和图表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是对空间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图形的阅读、绘制和想象能力。绘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给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两种,即有图像的图像和无图像的图像,是空间想象的高级象征。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抛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指区分只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种结论。

抽象能力是通过对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数量的信息材料中总结出一些结论,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3.推理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组成;论证是从已有的正确前提到被证明的结论的一系列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理推理。论证方法按形式分为演绎法和归纳法,按思维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一般用合理的推理来猜测,然后用演绎推理来证明。

中学数学推理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得到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推理能力。

4.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规则和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情况找到并设计合理简单的计算方式,能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计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数的计算、估计和近似计算,公式的组合和分解变形,几何图形的计算和求解等。作战能力包括分析作战条件、探索作战方向、选择作战公式、确定作战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以及在作战实施中遇到障碍时调整作战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做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结论。

6.应用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够理解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从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它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加以验证,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和解释。应用的主要过程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求解。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级表现。观察、猜测、抽象、总结、证明数学问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整合程度越高,创新意识就会越强。

三、人格素质要求

性格是指候选人个人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懂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审美意义。

请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静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控制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回答问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展现毅力。

四。考试要求

数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把握这些关系,然后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全面,要有重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应占较大比重,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重点应该放在内部

2.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必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

3.在数学能力的考查中,强调“以能力为导向”,即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综合、灵活的运用,以此来检验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从而检测其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力。

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要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和抽象性;对空间想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书面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求解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主要以代数运算为主;数据处理能力的测试主要考察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是以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允,难度可控”的原则。试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级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要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还应该有反映数形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试题。

数学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能力的考查,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用性,重视试题之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努力达到数学综合素养综合考查的要求。

二。检查范围和要求

这一部分包括必选内容和可选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考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取两个题目,内容《课程标准》。

要求的测试内容

(1)收藏

1.集合的意义和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体语言(列举或描述)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能够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特定情境下完备集和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与交的含义,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与交。

(2)了解给定集合中某个子集的补集的意义,就会找到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2)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1.功能

(1)了解构成一个函数的元素,找到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理解映射的概念。

(2)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一般对数可以通过改变底数公式转化为自然对数或普通对数;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对数函数图像经过的特殊点。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函数模型。

4.幂函数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

5.函数和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和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用二分法求出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点,知道线性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函数模型)。

(3)初步立体几何

1.空间几何学

(1)了解圆柱、圆锥、平台、球体及其简单组合的结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等的简单组合。),识别上述三视图所代表的三维模型,用斜两面法画出其正视图。

(3)会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画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和直视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法。

(4)能画一些建筑物的视图和正视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大小、线条等。并不严格要求)。

(5)了解球体、棱柱体、棱锥体、平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知道下列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上,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上。

公理2:如果你穿过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那么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通过该点。

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定理:如果空间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基于上述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认识和理解空间中平行和垂直的直线和平面的相关性质和判断定理。

理解下面的判断定理。

如果平面外的直线平行于该平面内的直线,则该直线平行于该平面。

如果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是平行的。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如果一个平面穿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理解下面的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它。

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通过该直线的任何一个平面与该平面的交点都平行于该直线。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如果两个平面是垂直的,那么在一个平面上垂直于它们的交点的直线就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能利用公理、定理和所得结论证明某些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4)初步的平面解析几何

1.直线和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位置的几何特征是通过结合具体图形来确定的。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5)两条相贯线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解方程得到。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离一条直线的距离公式,求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

2.圆和方程

(1)掌握圆的几何特征,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出的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3)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

(4)初步理解了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空间直角坐标系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将推导出空间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5)初步算法

1.算法、程序框图的意义

(1)理解算法的含义和思想。

(2)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和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了解几个基本算法语句的含义——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6)统计

1.随意采样

(1)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了解各自的特点。

(2)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3)能够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值和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将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利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从而理解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的思想将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1)制作两个相关变量的数据散点图,利用散点图可以知道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够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的给定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7)概率

1.事件和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的意义,频率和概率的区别。

(2)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经典概率

(1)了解古典概率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基本事件的数量和一些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3.随机数和几何概率

(1)理解随机数的含义,能够通过模拟来估计概率。

(2)理解几何概率的意义。

(8)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

1.任意角度、圆弧系统的概念

(1)理解任意角度的概念。

(2)了解弧系的概念,能够变换弧度和角度。

2.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4)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6)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解决。

(9)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和基本概念。

(1)了解矢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相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向量间共线性的意义。

(3)了解自然和几何si

(1)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可以用向量法解决。

(2)矢量法可以用来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和其他实际问题。

(10)三角形恒等式变换

1.调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两角之差的余弦公式将由矢量的量积导出。

(2)两个角差的正弦和正切公式可以由两个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来。

(3)两个角之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可由两个角之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从而了解其内在联系。

2.简单三角恒等式变换

以上公式可用于简单的恒等式变换(包括积与差的求导、和与差的积、半角公式,但这三组公式不需要记忆)。

(11)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测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顺序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达式(列表、图像、通式)。

(2)理解数列是一种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

2.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

(1)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段求和公式。

(3)能够识别具体问题情境中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线性函数、几何级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不平等

1.不平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的不平等关系,了解不平等的实际背景(群体)。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对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能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设计出求解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

3.二元线性不等式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一个二元线性不等式组。

(2)理解二元线性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用平面面积表示二元线性不等式。

(3)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来求解。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基本不等式可以用来解决简单的最大(最小)值问题。

(十四)常见逻辑术语

1.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知道“若p,则q”命题及其逆命题、无命题、逆无命题,就会分析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3)理解必要、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理解逻辑连词“或”、“与”、“非”的含义。

3.全名量词和存在量词

(1)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否定含有量词的命题。

(十五)圆锥曲线和方程式

1.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其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和方程

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16)空间矢量和立体几何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

(2)掌握空间的线性运算

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 空间向量的应用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十七) 导数及其应用

..........................................

由于各个学科内容较多,小马老师不一 一展开了,可登录教育部考试网(http://www.neea.edu.cn/)详细阅读。

为您推荐

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读书分享)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德威 主编张 治 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2022年出版,是该书第三个版本,以下简称《新编》)新近面世,初版的哈佛《A New Literary of Modern Chi

2023-01-09 13:27

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

一、《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

2023-01-09 13:24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在京首发

本报讯(记者 梁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基础性、主干性学科,也是一个很传统的学科。这套新书实现了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前沿学术思想及互联网技术的良好‘嫁接’,为教与学提供了新颖而广阔的路径。”在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举办的《中国

2023-01-09 13:21

巧用生长曲线图观察孩子体重的变化(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法可评价)

我女儿4岁了,一直很瘦小,每次吃饭都只吃一点点,是否会影响发育 我家宝宝差十天满一周岁的时候做的儿保,体重9.6公斤,身高75.5cm,头围48.6cm,胸围46cm,是女宝宝,这些指标正常吗,头有没有偏大 宝宝每次牛奶都喝不完,整个看上去

2023-01-09 13:18

孩子长高,这3个方式为什么重要?抓住长高黄金期,长高10公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孩子的身高问题,如我家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有没有可能未来长不高,目前是不是个头矮小,如何准确判断?今天我就以上问题写一篇文章来解答。儿童身高是衡量自身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最直接的指标,而孩子父母的遗传因素

2023-01-09 13:15

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当今世界的底层逻辑)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我的新书《底层逻辑2》,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我常说,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因为底层逻辑在面临变化的时候,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会产生出新的方法论。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

2023-01-09 13: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