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无忧自考网!

博物馆与都市人|张岚VS杨蕴:大学讲台的文物医生

更新时间:2023-01-01 03:19:12作者:51data

[编者按]

博物馆与都市人|张岚VS杨蕴:大学讲台的文物医生

2022年12月21日是上海博物馆开馆70周年。70年来,这座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怎样的融合与互动?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责任?上海世博会这一文化地标在展示城市文化积淀、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历史,更在于它为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博客70周年之际,该报推出了“爱上博物馆”的话题,讲述了“博物馆与大都市”和“博物馆与都市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见证未来。

窗外下着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徽派建筑泛着暖黄色的光。学生陆续到齐,即将举行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讲座。此时,面试即将结束。上海市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所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张澜和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师杨云起身迎接我们,然后从办公室走进大厅。

据了解,2017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所。在此之前,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是一个比较小的专业,往往附属于历史系或博物馆系等。这所学院的建立也开了中国的先河。五年来,学院与上海博物馆深度合作,让一批著名博物馆专家走进大学课堂,为学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课程。多年来,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所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学路径和方法。

张兰口述:

文物和他不得不说的“职业病”

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所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张澜

作为一名“遗产博士”,我原本在高中就擅长理科。但是,人生的发展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和我同时期的文科状元后来去了HKUST,现在在全球顶尖的芯片行业;而我,则踏入了工艺美术学院,踏上了一段不知终点的旅程。

我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做了就尽力而为”的驱动力,这可能从我的学生生涯就开始了。进入艺校后,很多同学的绘画基础都很好,有的还聘请了私教。分班考试的时候,虽然我生长在艺术世家,在学校是绘画大师,有画家阿姨的惊喜指导,但是看到周围同学的作品,差距很大,额头上还是冒出了汗珠。入学后奋起直追,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现在放在办公室的石膏模型是我自己的作品。图像逼真有质感,敲的时候好像还能听到声音。

毕业后,我去了上海博物馆工作,我遇到了一个职业转折点。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喜欢电影院前面的海报。我以为我以后的作品会和这个艺术作品差不多。进入博士后,一般来说,人们会更喜欢书画系,和艺术系一样高雅。但我被分配到了实验室,和艺术分开,要和出土文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我的工作和原来的专业完全不一样。然而,在实验室里,我惊讶地发现,我以前的科学知识又发挥了作用。以我之前的基础,我学相关技术比别人容易。所以,学了东西,一定要用。这是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的。我们要培养的学生,需要像全科医生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在学校里受到过很多学长的关心和教导。当然,最难忘的还是我的师傅吴甫宝,他先后带了六个徒弟,五个人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学校,只有我坚持下来了。我的老师是个很棒的人。他的文化水平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并不高,但他很聪明,实践经验丰富。在使用材料方面,他开创了环氧树脂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在此之前的胶都是死水,从010到31019时间长了容易粘度衰减变色。然而,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当时为了验证各种新材料是否合适,有没有老化的设备,把不同比例的胶黏剂放在太阳底下,非常复杂,试错成本比现在高很多,但是我的老师有这样严谨的科学精神。

他非常擅长修补玉器和瓷器,但因为出土漆木的保护是一个国际难题,他从作坊转到实验室工作,开创了别人不敢做或想做的漆木保护专业。除了修复文物,他还有高超的复制技艺。上海博物馆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上海博物馆曾经仿制过苏联坦克。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时,连收购坦克的军人都以为是真品,踩在坦克上,导致模型损坏。人们普遍认为,塑料是如何表现金属的质感的?有一次他让我去铅笔厂要石墨来做闪亮的金属。让我去钢厂要废铁,粘在塑料表面再用盐水浇,那种能真能假的生锈感就会扑面而来。

我老师的智慧和“圣人”功夫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少有很少让我们失望的事情。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展览时,文物被粘着挂着,掉下来差点出事故。因为铝板薄,施工设计师已经向我摊开手,表示没有办法。我根据铝板的厚度画了结构图,他拿过来试了试。第二天,他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张主任,你用你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其实我对文物的关注体现在文物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我修复的过程。当我是自己博物馆的负责人的时候,我会很用心的对待文物的陈列,这样即使在其他博物馆看到蓬头垢面的文物,我也会为之惋惜,想自己动手让它焕然一新。也许这是文物医生的一些职业病。

这种“职业病”,我觉得其实是比老师教给我的技能更重要的东西。是一个可以用一辈子的概念。——把文物当成自己的孩子。我和我的老师与其他专家一起,参加了松江方塔和唐托罗尼经舍利的保护工程,还保护了一艘唐代的古船。保护唐代古船时,资金匮乏。我们采用的是室外冻干法,手冻得都冻坏了。有的只是觉得文物得到了保护,在我的手心里逐渐变暖。

必须承认,当初坚持文化和文化工作只是被动的要求。毕竟,每一个岔路口都有些错误。但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产生了对文物的尊重,也有了一些成绩。如前所述,我不仅实践过一些重要的遗址保护,还把保护唐船的经验总结为“室外冻结法”。论文发表于《Study in Conservation》,也是第一篇国际发表。我曾经做过中国文物保护第一本期杂志:3354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初期主要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从组稿、剪辑、发行到管理。我们保护了许多国宝级的漆木器文物,至今仍能完好地展示。这些成就极大地鼓舞了我。

因为组织调动,我不得不离开尚波,在那里我的工作状态最好。我先做鲁迅纪念馆馆长,后做上海历史博物馆负责人。我很庆幸荔波在漂泊了50多年后,终于把博物馆遗址落户在我手中。作为策展人,白天要处理很多非专业事务。只有在晚上,我有时间继续我的艺术爱好。同时,我也没落下修复文物的手艺。我愿意修复更多的国宝,比如飞影铁塔出土的五代十国的漆盒,这也是我老师未竟的事业。

2017年,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所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研究所。我也有幸成为了院长。它的诞生也说明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逐渐增强,对文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教完学生,其实我自己也有了很多改变。以前主要和“物”打交道,现在逐渐开始和“人”打交道。教人不同于修物,修物是单方面的行动;教人需要你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你要根据他们的心情、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你的教学。

从学生身上,我常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选择我们这里的同学,有一部分确实从小就热爱文物,有一部分欣然承认是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的。其实我自己也不一样,所以我对他们的训练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理念。通过一种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可以找到自己坚持下去的意义。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一定要有思想上的引导,一定要系统化,多样化。比如《文物法规》课程的设计,课程首先围绕本课程的意义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然后讲法律法规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脉络。这也是因为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古典历史文化的培养,因为如果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和成就感肯定是缺乏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课程的核心内容。“修旧如旧”也是我和我的学生经常强调的一个概念。当然技术能力一定是修旧如旧必不可少的。在修复的过程中,你首先要熟悉它的材料和工艺。如果同样的材料和工艺只是表面相似,那么时间生长,不同材料的收缩应力不同,修复效果就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审美能力对修复工作者来说也必须是“在线”的。这也是和上海博物馆、学校合作的好处。学生可以直观地近距离感受文物,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这些艺术品的熏陶,让他们更直观地明白自己想要通过修复达到的完美就是那个时代的完美,让大家在享受的同时也沉浸在那个时代。

在其他方面,我会尽力给他们一些启发和指导。我经常从哲学上的主次矛盾的角度去思考绘画中的主次、深度、留白等问题,我也会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学生。进入我们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是艺术生。当他们看到与科学相关的内容时,我会鼓励他们。化学元素周期表不是七八个,只有一个,高中的知识完全够用。刚进上海博士实验室的时候,就是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往上爬的。希望他们能有勇气尝试学习新的内容。

当然,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方便出国深造,艺术类专业毕业所需学分较高,一般艺术类专业毕业平均要求在160学分左右。曾经我们定了210学分的毕业要求,后来根据各种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我们希望他们能有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内外的双文凭。虽然我们今天举行的是本科学生开题报告,但是我们要求研究生真正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用标准的论文格式写修复报告。

有了这样的专业技能,我也会鼓励他们去参加相关的比赛和实习。年轻人需要一定的荣誉和成绩来坚定自信,有些很优秀。陶瓷班的张玉鹏,两年前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文物保护修复协会承办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能大赛,获得了二等奖。这次比赛的高手,比如林,很多都是在博物馆精通文化文学作品多年的。她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更是因为尚波老师的指导。也有一些同学能在我们学校的阅读比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基本都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说明文学院的人文素质是很高的。有一个同学鲁治超正在画画。现在在香港故宫博物院,他还在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工作,在那里他担任博士研究专家顾的助理,并在美国保护了我们的许多传统中国书画。

不久前,我们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成都博物馆的馆长说,我们那里的学生很优秀,对我们的教育成果非常满意。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也告诉我,我们的学生可以独立。有些外地的人连文物都不敢碰,但是我们的学生敢拿文物,其实源于对自己实力的肯定。他们在文物修复上的大胆和精细已经初具规模,这足以让我骄傲,无论是作为文物博士,还是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通过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学生们见证了老一辈博物馆人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广博精深的知识,我院也在努力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我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文物医生一定会接过我们的衣钵。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将能够保护爱护文物的初心。我会看着他们,深深祝福他们。

杨云口述:

鼓励是最好的药方。

杨云,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

当初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还没有正式作为学院独立出来,我的师傅蒋道银先生已经在系里教书了。2016年的一天,上海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吴来明先生告诉我,系里缺陶瓷修复老师,以为自己的师傅在,于是欣然在主任的推荐下加入了文学院的教学工作,主要是教实践课。

时至今日,我研究文物已近30年,对一些操作早已习以为常。但是,我在教学生的时候,逐渐意识到,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一些我认为很自然的东西。事实上,他们仍然有很多疑问。说起来,修复陶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出土的陶瓷文物,埋在土里或者水下时间长了,会有一些土气的特征,或者需要脱盐,前期要进行处理和清洗。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区分文物属于陶器还是瓷器。因为瓷器烧成温度高,胎致密,不吸水;陶器比较松散,容易吸水,清洗时要区别对待。彻底清理土气、糜烂、旧修补痕迹等后。会有粘接,填充,抛光,上色。这些环节都需要深入学习,我会尽可能引导他们全程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和鼓励引导并重。目的是希望我的学生能成为真正有所成就的“文物医生”。清洁后的第一步是粘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非常重要。记得刚开始教bonding的时候,有一个同学bonding不均匀,我就让他把沉重的bonding去掉。当时高二,挺委屈的,感觉一般。但是到了大四,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发现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每一步都严谨,最后的修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哪怕有一个环节偷懒,都会导致不可逆的缺陷。知道了这一点,他会主动认真地做好每一步。

有些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往往体现在补缺的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修补材料,可以用来补缺或者送模型。他们也会来和我分享一些他们认为相当有用的资料。然后这些材料有一部分是我用的,比如某种塑钢土。我知道虽然在补缺过程中确实有用,但是到了抛光过程中硬度会很高,很难抛光,但是我不会阻止他们尝试,让他们总结经验。其他一些材料我没试过,也愿意一起试试。通过我的鼓励,和他们并肩而行,学生们的探索热情不断被我激发。

上色也是如此。理解色彩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也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叠加色彩和去除色彩。他们发现一些问题后,我会进行引导和纠正。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上色不够纯净,不够鲜艳等等。作为老师,你不能为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只有他们真正走过,才能牢牢记住,避免以后不恰当的修复操作。

杨云在大学教室里给学生上陶瓷修复课。

虽然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文物修复师,但是这些蒸蒸日上的文物医生,还是经常给我一些印象。他们还小的时候,经常对我的一站式修复流程,给我发自内心的赞叹。我觉得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回报。当学生们逐渐有了经验,我就心安理得地鼓励他们参与修复,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过程。

上次帮金华博物馆修复一批主要是汉代制作的陶瓷。学生们参与了拆卸和清洁的过程,他们做得非常优雅。我觉得这也为他们以后敢于独立打下了基础。粘合步骤后,因为有些是大物件,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同学展示我的技能,比如找出底部的特征,从下往上粘合,然后找到口边的特征,从口边开始从上往下粘合,中间闭合。有了实物演示,比单纯用枯燥的方式讲述要容易接受得多。粘合后,由于填充和抛光的技术含量略低于着色,所以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说到上色,是我给学生们示范的好时机。我会告诉他们,陶瓷的着色不仅是还原颜色,更是还原质感。比如陶器是哑光的,瓷器是暖的;而且不同窑口的颜色也不一样。我觉得这样的演示,既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魔力”,又有能鼓励学生努力的“魔力”。想要在陶瓷修复的神秘道路上不断进步,兴趣和努力是珍贵而必要的。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有了自己的风格。有些同学更喜欢新技术,他们更喜欢虚拟修复和数字修复,这在他们的毕业论文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徐有一篇关于数字修复的论文,后来发表在一个普通期刊上。在我的鼓励下,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他进入了上海博物馆,从我的学生成为了我的徒弟。当然,在陶瓷修复方面我还是他的师傅,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一些电脑软件的应用,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有一些学生擅长动手。一个学生去景德镇继续学习制作陶瓷的手艺,然后在陶溪川开了一个工作室。从他的动态中了解到,他的作品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我和我的学生逐渐建立了默契,我们是老师和朋友的关系。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希望是“风景长,眼界大开”。一方面,在技能上,我们陶瓷专业现在已经加入了青铜器修复的课程,而我们院的其他专业,比如书画加碑拓,油画加漆器修复,都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在职业选择上,其实目前一些小地方的博物馆文保人才比较短缺。但是现在的学生第一反应是更喜欢留在大城市和上海博物馆,那里机会更多。作为老师,我们能理解学生的各种考虑。当然,我们也会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把才华传播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让更多急需修复的文物等待一场及时雨,等待他们专属的文物医生。

为您推荐

西安城中村拆迁赔偿(西安城中村村长)

5月7日,陕西省高院公布了“2018年度陕西法院十大审判执行案件”,“于凡案”位列其中。该案上一次见诸媒体是在4年前的2015年5月下旬。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西安市东滩村(社区)村(居)委会原主任于凡利用拆迁单笔受贿5000

2023-01-26 18:42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官网(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创建优质学校 做有内涵教育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紧邻国家4A级景区汉城湖,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80余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绿化面积达45%以上,被誉为“园林式生态校园”。办学18载孜孜育人,求真务实,矢志不渝。撒播知识的种子,开启智慧门

2023-01-26 18:42

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收费被质疑 三年制为何收四年学费

在西安众多中专院校中,有一所名为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的学校,这所学校招生简章上明明宣传的是三年制教学,而实际入学后才发现需要缴纳四年的学费。早在2005年,陕西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印发了《陕西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2023-01-26 18:39

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沉浸式消防演练”陕西考生网现场直击

为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于今日进行了消防安全演练活动关注消防关爱生命随着警笛声响起,在各班教师带领下,学生用手捂住口鼻,弯着腰小步快走,沿着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

2023-01-26 18:38

陕西考生网2022探校直通车之西安商贸科技职业学校

一、学校简介双师教学 ◆ 实训为先 ◆ 校企共建 ◆ 就业无忧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是经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重点院校,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是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更是以“

2023-01-26 18:36

调查 | 西安一城中村村主任拆迁受贿5100万始末

5月7日,陕西省高院公布了“2018年度陕西法院十大审判执行案件”,“于凡案”位列其中。该案上一次见诸媒体是在4年前的2015年5月下旬。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西安市东滩村(社区)村(居)委会原主任于凡利用拆迁单笔受贿5000

2023-01-26 18:35

加载中...